国产迷奸一区,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app,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 ,天天干天天骚天天色,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www.szjiaye.cn,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1. 首頁
  2. 資訊
  3. 政策
  4. 福建發布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產能達到30萬輛/產值突破1800億元

福建發布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產能達到30萬輛/產值突破1800億元

第一電動網

9月26日,福建發布《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2017—2020年,福建省推廣新能源汽車數量占全省新增及更新的汽車總量比例不低于2%、3%、4%、5%。

到2020年,省內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800億元,形成福莆寧、廈漳泉、閩西北三大新能源汽車整車基地和寧德、漳州兩個動力電池基地及電機、電控等產業龍頭企業。培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3家,產值50至100億元企業5家,產值10至50億元企業10家。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在國內擁有領先地位,國際上擁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龍頭企業。

到2020年,全省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輛中全部采用新能源車,并加快存量傳統燃料公交車更新置換為新能源車的步伐;國際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內新增和更新的客運車輛全部采用新能源車。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含國有控股)、公共機構以及環衛、物流、郵政、機場通勤領域新增和更新車輛時,新能源汽車的比例應逐年增加;積極引導新增巡游出租車和網約出租車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

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按相關規定給予地方補貼,并通過不限購、不限行、降低使用環節成本等政策引導,采取市場化方式,推進企業日常辦公車輛和通勤班車等使用新能源汽車。鼓勵新增及更新巡游出租車和網約車使用純電動汽車

落實充電基礎設施“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力爭小于2公里。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的通知

閩政〔2017〕36 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7年9月23日

(此件主動公開)

福建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年)

2017年9月

目  錄

前言

一、產業發展基礎與環境

(一)產業發展基礎

(二)存在的問題

(三)發展環境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發展新能源整車產業

(二)完善新能源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

(三)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四)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網絡

(五)加快技術研發創新

(六)鼓勵模式創新

四、重點布局項目

(一)打造重點產業基地

(二)創建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

(三)組建新能源產業配套集群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保障

(二)完善配套政策

(三)加強融資保障

(四)強化智力支撐

(五)營造發展氛圍

附件 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項目表

  前  言

新能源汽車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實現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是福建省“十三五”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車創新要統籌規劃。為落實總書記指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2〕2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和《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裝〔2017〕53號),加快我省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生產及推廣應用,促進產業快速發展,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發展規劃意見。本規劃以2016年為基期,規劃期限為2017-2020年。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強國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福建新能源汽車產業以戰略性、前瞻性的視野,搶抓機遇,迎難而上,在以省汽車集團為龍頭的整車和寧德時代新能源為龍頭的零部件企業努力下,產業高速發展,成為我省汽車行業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

一、產業發展基礎與環境

(一)產業發展基礎

目前,全省共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7家、專用車生產企業1家,新能源汽車產能15萬輛,基本涵蓋了所有類別的新能源汽車產品。2015-2016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銷量2.3萬輛。2016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工業產值212億元,比上年增長41.3%。

1.整車企業。金龍汽車集團,主要有廈門金龍聯合、廈門金旅和蘇州金龍三家整車企業(簡稱“三條龍”),2016年新能源客車銷售量1.6萬輛,市場占有率在國內同行業列第2位,產品出口泰國、新加坡、以色列、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具備較好的品牌效應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東南汽車,2016年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565輛。云度新能源,剛獲得生產資質準入和產品《公告》,產能為6.5萬輛,預計兩款純電動SUV今年三、四季度上市。新龍馬汽車,2016年8月與國能、國研完成了重組,2017年4月三款車型列入國家《公告》和《推薦車型目錄》,市場銷售良好。福建奔馳,省汽車集團和福州市政府正在積極推動導入純電動車型,2017年9月份將召開董事會,研究確定車型導入事宜。海西汽車,中國重汽已將新能源汽車布局在福建海西汽車,2017年年底前完成生產企業資質準入,同時與重慶汽研所、武漢理工大學、福建萬潤等合作開發新能源物流車等整車及底盤產品。新福達汽車,2016年新能源客車產能0.5萬輛,但因產品未納入國家推薦目錄,銷售量為零。西虎汽車,具備新能源客車生產資質,但因生產條件、產品技術和國家推薦目錄等問題,2016年銷售量為零。

2.“三電”系統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寧德時代新能源經過5年多的發展,目前產能16GWh,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擁有全球領先優勢。漳州猛獅新能源科技一期項目已于今年3月建成投產,形成1GWh產能。漳州雷天溫斯頓、福清冠城瑞閩、南平巨電等鋰電池生產企業已形成產能或正在建設。驅動電機,廈門鎢業立足稀土永磁材料優勢,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車永磁電機研發,由稀土永磁材料向下游應用技術轉型。省汽車集團與寧德時代新能源及亞南電機等合作組建了時代電機,研發生產工作正在加速推進。仙游電機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具有成本低、性能穩定等優點,已配套金龍、金旅客車。電控系統,福州萬潤新能源研發的純電動動力總成銷售量進入國內同行業前五,并與金龍、金旅、東風、宇通等22家國內車企配套。福工動力是省內最早的新能源汽車電控總成供應商,在全國混合動力客車領域有一定知名度。金龍新能源科技開發的電控系統已為整車配套。動力鋰電池產業鏈,上游的廈門鎢業居全國正極材料第2位,其中汽車動力電池三元復合材料全國第1位。福建杉杉科技總投資12億元建設年產5萬噸負極材料生產線,預計年產值28億元。寧德卓高新材料總投資10.5億元建設隔膜新材料生產線,預計年產值50億元。下游的微電網及其他領域不斷拓展。

3.其他配套。裝備制造,福建星云電子突破關鍵技術瓶頸,自主研發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實際工況模擬仿真測試系統,電流電壓精度和響應時間等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進口替代。車身輕量化,海源機械、南鋁、福建坤孚等企業的車身輕量化碳纖維、鋁合金、鎂合金等新材料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優勢。充電設備,廈門科華恒盛、福建興華動力等企業的充電設備在電動汽車充電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二)存在的問題

1.整車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弱。我省除寧德時代新能源動力電池、金龍新能源客車、廈門鎢業永磁電機產品外,其他產品技術水平與國內外先進產品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基礎性技術積淀和產品研發投入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少,新車型導入緩慢,制造成本高于傳統汽車。

2.生產企業規模不大。除寧德時代新能源和金龍汽車有一定規模外,云度新能源剛獲得資質,現有的其他新能源乘用車、專用車及關鍵零部件企業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弱。

3.零部件配套體系不完善。整車企業基地較分散、規模較小,導致大部分零部件制造企業專業水平低、規模小,自主開發體系不成熟,汽車零部件自配率低,產品無系列或系列發展滯后,難以支撐整車產業發展。

4.品牌營銷能力較弱。多年來普遍面臨車型單一、營銷乏力、售后服務不佳等問題,導致銷售渠道萎縮、銷量下滑趨勢,品牌市場認可度逐年降低,品牌形象不佳,對主要依托傳統汽車銷售渠道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拓展,帶來負面影響。

5.高層次專業人才需求缺口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競爭激烈,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及“三電”系統的高級管理人才和研發人員、技術工人緊缺,人才引進難、留住難。

6.基礎設施滯后。充電設施建設進度偏慢,布局不合理,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三)發展環境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共同的戰略取向。當前,國際新能源汽車已進入產業化的快速推進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開始加速發展。

1.新能源汽車進入快速產業化階段。傳統汽車所帶來的全球范圍內的能源短缺和大氣污染問題日趨嚴重。世界主要汽車工業發達國家達成共識,通過制定國家能源戰略、提高節能排放標準、實施重大研發工程、推出市場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導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快速提升、成本持續下降、產品穩步增多。2016年全球主要國家新能源汽車銷售超過80萬輛,我國銷售達到50.7萬輛,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2.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力度持續加大。2010年,我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務院2012年出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國發〔2012〕22號)、2014年出臺《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始加速發展。中央扶持政策不斷完善,從推廣新能源車輛購置補貼政策、政府及公共機構采購、扶持性電價、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建立全方位政策體系;地方扶持政策也加快落實,資金配套、車輛上牌和使用、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斷出臺。

3.新能源企業產業技術加速突破。幾年來,通過各級、各部門和相關企業的共同努力,產業快速增長,取得了明顯成效。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基本建立,電動汽車整車、動力電池、電控系統、驅動電機以及上下游產業鏈投資明顯加速,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產業關鍵技術快速發展,整車技術穩步提升,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性能指標不斷提高,成本顯著下降。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引入社會資本,加大投資,擴大規模,加強研發,國外的新能源品牌、產品等都在中國加速布局。積分制度和碳排放管理的實行,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我省應搶抓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機遇,加強規劃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國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與“中國制造2025”總體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抓住國家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機遇,以整車和動力電池為切入點,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突出重點區域及行業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推進汽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質量效益為中心,促進我省汽車產業的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提升品牌附加值;不斷提升我省汽車企業在國內自主品牌中的優勢,并積極進入國際市場,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激勵作用,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和資金保障。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支持產業和資本層面的合作,引導社會資本和技術投向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和效益提升。

2.堅持技術驅動與應用推廣相結合。加快整車技術研發、車型開發和關鍵零部件、關鍵共性技術突破。積極利用市場培育政策開拓國內外市場,以市場應用帶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3.堅持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引導和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核心零部件企業突破關鍵技術,加強商業模式創新和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推進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發展,通過“兩化”融合標準體系貫標和試點示范,大力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車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生產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智能制造、關鍵智能制造裝備的應用,促進我省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改造。

4.堅持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相結合。以新能源汽車為著力點,優化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鞏固商用車地位,提升乘用車品質。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發展為突破口,做優產業基地,形成產業優勢。持續推進國企體制和企業內部機制的變革,努力提高決策效率和執行效率。優化產業協同創新機制,提升產業縱向協同及橫向合作的效率。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省內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30萬輛,實現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800億元,形成福莆寧、廈漳泉、閩西北三大新能源汽車整車基地和寧德、漳州兩個動力電池基地及電機、電控等產業龍頭企業。培育產值超100億元企業3家,產值50至100億元企業5家,產值10至50億元企業10家。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核心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在國內擁有領先地位,國際上擁有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零部件龍頭企業。

三、重點任務

(一)提升發展新能源整車產業

依托省汽車集團,推動“三條龍”和東南、云度、新龍馬三大整車廠協同發展。重點突破正向開發技術和車身輕量化技術,加強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技術創新,提升整車性能,努力降低制造成本,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新能源客車、轎車、物流車、運動型多功能乘用車等具備較強競爭力的產品。促進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與新能源汽車融合發展,密切關注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動態,開展新一代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駕駛汽車產品的研發。加快建設福州新能源乘用車、廈門新能源客車及智能網聯汽車、寧德動力電池等三大研發中心。

1.乘用車領域。重點發展可應用于城鎮家庭用車、出租網約車和公務車領域的純電動乘用車。大力開發最高時速大于120km/h,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大于250km的純電動乘用車。加快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同步探索發展燃料電池乘用車。研究整車輕量化材料的應用,著力實現整車耐久性、續航里程、快充性能和電池使用壽命等領域的突破。

云度新能源加快第三、第四款高端純電動車的研發,提升品牌定位,搶占國內一二線市場份額。積極研發輕量化材料應用,開發增程式驅動系統,與動力電池企業共同提升產品有效續航里程、電池循環使用壽命。到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產能達到8萬輛,銷售7萬輛,實現產值100億元,并帶動省內乘用車零部件產業鏈發展。

東南汽車加快全新平臺純電動車型的研發,與外部造車新勢力共同打造專屬的新能源車型,積極儲備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發能力,爭取盡早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實現多技術路線戰略。到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產能達到4萬輛,銷售3萬輛,實現產值45億元。

福建奔馳積極導入純電動車型,增加福建奔馳新能源車型品種,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到2020年,新能源乘用車產能達到6萬輛,銷售2.5萬輛,實現產值30億元。

新龍馬汽車重點突破純電動物流車,不斷提升產品性能,降低制造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并與戰略投資者合作盡快開發或導入純電動SUV等車型。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7萬輛,銷售6萬輛,實現產值70億元。

2.商用車領域。以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為導向,加快研究新型整車輕量化技術和整車安全、振動噪聲、壽命等性能控制技術。大力發展新一代高性能、大運量純電動公交車。面向中小城市與城郊線路應用市場,發展適應中長線路運營的油電、氣電混合動力公交車。

金龍汽車集團加快推動投資30億元的龍海大中型客車新基地一期項目建設,加強客車整車研發與市場推廣,提高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到2020年,新能源客車(含蘇州金龍)產能達到6萬輛,銷售4.5萬輛,實現產值330億元,并帶動省內客車零部件產業鏈發展。

新福達汽車利用其車型類型多的生產資質,結合搬遷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重組,進一步做大產業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到2020年,新能源客車產能保持0.5萬輛,銷售0.2萬輛,實現產值15億元。

3.專用車領域。以景區、港區、園區及環衛、電力等應用市場為重點,著力發展以城市配送為主的短途物流車,鼓勵發展續航能力較長的純電動旅游觀光車以及安全性能好、載重能力強的純電動環衛、電力市政工程車。

海西汽車與重慶汽研所、武漢理工大學、福建萬潤等合作,重點開發純電動輕卡廂式貨車、城市環衛用車、市政用車、港口牽引車和油電混合載貨車及純電動專用車底盤等。到2020年,新能源貨車產能達到0.5萬輛,銷售0.3萬輛,實現產值3億元。

龍馬環衛以新能源環衛專用車為重點,開發多功能系列環衛專用車型,為城市提供環衛一體化解決方案,向服務型制造拓展延伸。到2020年,新能源環衛車輛產銷規模達到1000輛以上,成為國內新能源環衛車領域的領跑者。

整車生產企業產能及銷量目標一覽表

(產能、銷量單位:萬輛,產值單位:億元)

序號

車企

2016年

2017年

2020年

產能

銷量

產值

產能

銷量

產值

產能

銷量

產值

1

金龍汽車

(含蘇州金龍)

3.5

1.60

100.8

3.5

0.85

44

6

4.5

330

2

云度汽車




6.5

0.52

6.2

8

7

100

3

東南汽車

1

0.06

0.9

1

0.6

8

4

3

45

4

新龍馬

5



5

1.17

11.7

7

6

70

5

福建奔馳







6

2.5

30

6

海西汽車







0.5

0.3

3

7

新福達

0.5



0.5

0.1

7.5

0.5

0.2

15

8

其他









10

合計

10

1.66

101.7

16.5

3.24

77.4

32

23.5

603

 (二)完善新能源關鍵零部件配套體系

以金龍、云度和東南的自主三電零部件產業以及寧德時代新能源、福建猛獅科技、萬潤新能源等三電龍頭企業為核心,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創新,鼓勵“政產學研用”聯動,引導企業努力突破新能源汽車整車和“三電”系統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發和檢測能力投入,促進動力電池系統、電機系統、整車控制系統等研發和突破。

1.動力電池方面。加快完成寧德時代新能源二、三期項目建設。以寧德時代新能源為核心,積極推動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關鍵原輔材料等產業鏈拓展,加快推進產業鏈投資項目建設。支持漳州猛獅新能源科技、漳州雷天溫斯頓、福清冠城瑞閩、南平巨電及廈門國安達動力電池安全系統等動力電池及安全系統生產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到2020年形成產值700億元的全球最大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

2.電機方面。支持廈門鎢業稀土永磁材料向下游應用技術延伸,大力發展車用永磁電機產業。推動省汽車集團與寧德時代新能源及亞南電機合作布局驅動電機項目;支持仙游電機等新能源車用驅動電機企業研發新能源車用驅動電機。到2020年,實現產值312億元。

3.動力總成(含電控系統)方面。重點支持萬潤新能源、福工動力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含電控系統)等發展,配套國內外車企。到2020年,實現產值87億元以上。

4.核心材料方面。支持以海源機械、南鋁為龍頭的先進輕量化材料企業在碳纖維車身、鋁合金車身應用技術方面的突破,為新能源汽車減重、降耗做好強大的技術儲備。在動力電池原材料方面,加快推進廈門鎢業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福建杉杉科技動力電池負極材料、寧德卓高動力電池隔膜新材料等項目建設。到2020年,實現產值213億元。

“三電”企業產能及產值目標一覽表

(電池產能單位:GWh,電機產能單位:萬臺,產值:億元)

序號

三電

企業

2016年

2017年

2020年


產能

產值

產能

產值

產能

產值

1

動力電池

寧德時代新能源

8

140

18

200

70

540

漳州猛獅

1

0.6

1

1.4

6

50

溫斯頓





1

10

冠城瑞閩





6

50

南平巨電





6

50

小計

9

140.6

19

201.4

89

700

2

驅動電機

廈門鎢業






300(其中新能源汽車電機100億元)

時代電機




0.3


10

仙游電機


0.4


0.5


2

小計


0.4


0.8


312

3

動力總成(含電控系統)

萬潤


3


5


50

福工動力


1


1.5


37

小計


4


6.5


87

4

核心材料

廈門鎢業






100

杉杉科技






28

卓高






50

海源機械


4


6


20

南鋁






10

福建坤孚






5

小計


4


6


213

合計


149


214.7


1312

5.其他配套方面。裝備制造有福建星云電子自主研發的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實際工況模擬仿真測試系統,到2020年,實現產值70億元以上。充電設備有廈門科華恒盛、福建興華動力等企業充電設備,到2020年實現產值20億元以上。

其他配套企業產值目標一覽表

序號

其他配套

企業

2016年

產值(億元)

2017年

產值(億元)

2020年

產值(億元)

1

裝備制造

星云電子

2.3

6

70

2

充電設備

科華恒盛



13

興華動力



7

小計



20

合計

2.3

6

90


(三)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以政府示范及社會用車的先行效應,擴大社會新能源車輛保有量,帶動私人購買,并利用官方傳媒資源動員民眾綠色出行,宣傳省內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2017—2020年,全省推廣新能源汽車數量占全省新增及更新的汽車總量比例不低于2%、3%、4%、5%。

1.加大公交、旅游景區、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到2020年,全省新增和更新的公交車輛中全部采用新能源車,并加快存量傳統燃料公交車更新置換為新能源車的步伐;國際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內新增和更新的客運車輛全部采用新能源車。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含國有控股)、公共機構以及環衛、物流、郵政、機場通勤領域新增和更新車輛時,新能源汽車的比例應逐年增加;積極引導新增巡游出租車和網約出租車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

2.推動企業和私人使用新能源汽車。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按相關規定給予地方補貼,并通過不限購、不限行、降低使用環節成本等政策引導,采取市場化方式,推進企業日常辦公車輛和通勤班車等使用新能源汽車。鼓勵新增及更新巡游出租車和網約車使用純電動汽車。

(四)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網絡

落實充電基礎設施“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建成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數量相適應的充換電基礎設施,確保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

1.做好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的布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度超前、車樁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城市核心區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力爭小于2公里。

2.強化規劃配套。將充換電設施建設和配套電網建設與改造納入城鄉規劃,充電設施建設規劃、電網建設規劃與城鄉建設規劃有機銜接。制定出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辦法,并抓好組織實施。

3.引導多方投入。支持國家電網公司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在京臺、沈海、福銀等高速公路福建段服務區建設200個新能源汽車快充站。鼓勵社會資本和引進國內領先的充電網絡運營企業參與我省新能源充電設施建設營運。

(五)加快技術研發創新

1.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加快新能源汽車初級、中級、高級自動駕駛研發,并適當地提供限定區域的示范運行。加快車端智能互聯、“互聯網+”應用,尋求企業大數據應用及車聯網增值服務,實現車聯網服務二次銷售。

2.推廣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柔性生產、精益制造、協同制造,提升制造品質,實現傳統車企的轉型升級、新建新能源汽車企業制造技術領先。

3.完善省級新能源汽車運行監控平臺應用。進一步加強平臺建設,完善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狀態、行駛里程和充電量,以及公共領域運營的新能源車輛整車和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等關鍵系統故障和緊急情況預警實時監測系統。增強平臺功能,將公共充電站(樁)納入平臺監測管理,并實現與國家平臺的數據接入。

4.加強創新能力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完善自主研發體系,支持企業在境內外收購核心技術和優勢企業,設立跨省、跨國研發中心。推動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廈門大學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福建省汽車電子與電驅動技術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新能源汽車運行數據中心、漳州招商局開發區智能網聯汽車駕駛測試實驗室等五大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和福州乘用車整車和電池管理及驅動電控系統研發中心、廈門客車整車和電池系統及智能網聯配套關鍵產品研發中心、寧德動力電池系統研發中心等三大研發中心建設。

(六)鼓勵模式創新

1.推動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應用市場。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汽車金融、分時租賃、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電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務領域。積極鼓勵投融資創新,在公共服務領域探索公交車、出租車、公務用車的新能源汽車PPP運營模式,在個人使用領域探索車輛共享、整車租賃等模式。商業場所可將充電費、服務費與停車收費相結合并給予統一優惠,鼓勵私樁共享,以眾籌的模式鋪設城鄉區域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網絡。

2.推進智能服務平臺建設。大力推進“互聯網+智能汽車+充電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智能化水平,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滿意度,促進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間能量和信息的雙向互動。鼓勵圍繞用戶需求,運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用戶提供充電導航、狀態查詢、充電預約、費用結算等服務,拓展平臺增值業務。

3.完善行業協同協作體制機制。推進整車企業與戰略供應商伙伴共享流程、決策、作業程序和數據,共同攻關技術瓶頸、開發產品和技術,帶動產品升級、成本降低,形成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提升零部件生產制造模塊化、通用化和標準化水平,促進零部件企業成為整車產業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發展零部件協調開發技術,推動零部件企業與整車企業共同發展。

四、重點布局項目

(一)打造重點產業基地

1.立足各地現有優勢和未來發展潛力,重點打造新能源汽車三大區域性產業基地。

(1)福莆寧,以福州、莆田、寧德三個彼此相連的城市為重點區域,圍繞東南汽車、福建奔馳和云度新能源等新能源乘用車整車龍頭企業,打造福莆寧新能源乘用車基地。推動動力電池領軍企業寧德時代新能源,以及其他三電配套企業萬潤新能源、寧德時代新能源電機、仙游電機等企業就近配套,形成覆蓋整車設計生產制造、三電等零部件配套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集群。鼓勵強強聯合,攜手共進,打造穩固的新能源產業鏈聯盟,共同競爭國內外市場。

(2)廈漳泉,圍繞金龍集團現有生產基地,推動分期、高標準、前瞻性、高技術水平建設龍海新生產研發基地,帶動配套零部件企業落戶。完善制造工藝,擴大產能,提高企業研發水平,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降低制造成本,增強綜合競爭力,形成動力電池、電機等零部件配套完整的產業集群。加快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和生產,打造新能源客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

(3)閩西北,圍繞新龍馬、龍馬環衛、海西汽車等龍頭企業為核心,在細分產品市場深耕細作,走“專精特優”的發展道路,在純電動物流車、純電動貨車(含底盤)、環衛車等細分領域擴大品牌影響和競爭力,吸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發展,打造新能源專用車生產基地。

2.圍繞寧德時代新能源等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就近配套,建設寧德動力鋰電池基地。

3.圍繞廈門鎢業永磁電機+98、寧德時代新能源電機、福州萬潤新能源、星云電子等,培育一批電機、電控及裝備和關鍵核心材料龍頭骨干企業。

(二)創建新能源汽車特色小鎮

規劃建設廈門灣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小鎮項目,擬選址漳州招商局經濟開發區,總規劃5平方公里,打造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汽車小鎮。建立智能汽車產業集群,形成以無人駕駛社會應用測試為主的人工智能創新聚集區。發揮政府、產業、資本的優勢,建立國家創新模式,爭取成為“國家自主創新實驗室”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做好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創建和經驗推廣,在更高層次上發揮示范基地引領帶動作用。以寧德時代新能源為龍頭,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小鎮,建設宜居宜業的產業集聚區,創建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城市。

(三)組建新能源產業配套集群

發揮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企業的帶動作用,鼓勵既有的傳統汽車產業配套企業往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著重發展智能化、輕量化、電動化等新能源汽車前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集合省內三電配套的領先企業,并引進國內外先進配套企業,組成省內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推進新技術的發展和配套落地,組織科技創新項目研發前沿技術,促進高校資源落地“產、學、研”項目,分享市場信息和新技術預研方向,做大新能源汽車的終端消費市場。加強技術標準配套協同,補齊產業鏈短板,利用珠三角、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結點優勢,形成位于全國前列,并具輻射效應的新能源產業配套集群。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保障

建立省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召集人,副召集人由省經信委領導擔任,成員由經信、發改、科技、財政、交通、住建、金融、公安等相關部門以及相關地市分管領導組成,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建立工作推進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省經信委,具體承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工作指導、協調和督查。定期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形成月會制度,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工作和各項保障措施,統籌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二)完善配套政策

1.制定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政策。支持企業加強整車、“三電”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整車核心能力建設和研發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對提高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降低電池成本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給予相應的財政資金獎勵。

2.制定我省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政策。出臺2017-2020年我省新能源汽車推廣的補貼政策;堅持大力支持發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進一步完善省汽車產業扶持政策,支持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布局海外市場。

3.制定充電設施網絡建設配套政策。針對充電設施建設、驗收過程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如產權問題、驗收標準問題),推動國土、國電等部門盡快出臺配套政策,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網絡建設。

4.制定動力電池用材料資源利用政策。支持省內電池材料企業參與鋰、鈷、鎳等資源開發,保障電池材料、鋰電池的發展需要。

5.制定電池回收配套政策。根據國家車用動力電池相關產品技術標準,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標準化,提高電池回收效率。出臺動力電池綠色循環使用的鼓勵政策,根據對電池充電時間要求的不同,鼓勵電池梯次利用。明確動力電池收集、存儲、運輸、處理、再生利用及最終處置等各環節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建立高效、環保的動力電池生產、消費、回收閉環體系。

(三)加強融資保障

設立省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用好省重大科技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技術創新專項資金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等,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研發、產業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夯實產業基礎。拓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建設項目融資渠道,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完善政銀企合作機制,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適應新能源汽車行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貸款評審制度,創新金融產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上市、新三板等資本市場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四)強化智力支撐

完善汽車產業人才扶持政策,試行股權和分紅激勵制度改革,對引進的新能源汽車方面的高級管理、技術人才,妥善解決引進人才配偶安置、住房安排、子女就學、醫療保障等問題。并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高端人才發布特殊的人才引進政策,引導省內高校和技校合理調整和設置汽車相關專業,鼓勵校企開展聯合辦學與人才定向培養,采取現代學徒制等方式培養汽車技能人才。

(五)營造發展氛圍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宣傳力度,利用官方廣播、電視、平面媒體、網站等載體,普及新能源汽車相關知識,在政府行政中心以及政府宣傳資源,配合省內企業宣傳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提高公民環保、綠色出行意識,引導消費者逐步選用新能源汽車。定期免費邀請省內新能源汽車企業舉辦新能源汽車產品博覽推介會,營造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氛圍,利用政府資源引導創建有利于新能源汽車商業化推廣的市場環境,引領省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消費。

附件

新能源汽車產業重點項目表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實施單位

項目實施內容

計劃投資(億元)

實施期限

項目所處階段

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億元)

一、整車項目(6個)


218




1

龍海新能源大中型客車生產基地項目

廈門金龍汽車集團

規劃總占地面積5687畝,分為節能與新能源客車整車制造區、核心零部件區和生活配套區等三大功能區,其中整車廠區規劃面積3015畝,零部件廠區規劃面積1681畝。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原則推進,其中一期項目占地2121畝,總投資30.06億元,建成后年產2萬輛。

100(其中:一期30.06億元)

2017-2020

在建

100

2

福建奔弛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

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

項目占地1500畝,總投資65億元,建設年產12萬輛電動車生產線及配套設施。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36億元,建設年產6萬輛電動車生產能力;二期投資29億元,再增加6萬輛電動車生產能力。

65(其中:一期36億元)

2017-2020

在談


3

東南汽車三期建設項目

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在原有預留建設用地進行廠房擴建,新建焊裝車間、涂裝車間、總裝車間,以及補充完善公用配套設施,共新增建筑面積18萬平方,公用配套設施3200平方米。全新開發DX3精品純電動SUV,同時,加快全新平臺純電動車型研發,更大程度覆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形成新能源產能4萬臺/年。

20

2018-2020

意向


4

海西汽車新能源汽車生產項目

中國重汽集團海西汽車有限公司

與重慶汽研所、武漢理工大學、福建萬潤等合作展開整車產品研發合作,重點方向:純電動輕卡廂式貨車、純電動專用車底盤、純電動港口牽引車、油電混合載貨車。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3000輛以上目標。

6

2017-2020

在建


5

龍巖新龍馬年產8萬輛乘用車技術改造項目

福建新龍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在原15萬輛產能基礎上進行產品升級及生產線優化調整,形成10萬輛生產S1的產能,其中純電動車7萬輛。

17

2017-2019

意向


6

新福達汽車遷建擴能項目

新福達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新福達汽車福州基地搬遷擴建。

10

2017-2019

意向


二、動力電池及其配套項目(25個)


387.83




7

鋰離子動力及儲能電池系統生產三期建設項目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完成一、二期項目(投資100億元),形成產能26GWh的基礎上,實施三期項目建設,占地724畝(湖西),新增產能24GWh。累計產能50GWh。

116

2017-2020

在建


8

廈門鎢業10000噸車用鋰離子三元正極材料項目

廈門鎢業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年產10000噸三元正極材料,該項目分三期實施,其中第一期、第二期各實現3000噸產能,第三期實現4000噸產能。預計2017年8月一期投產,2018年10月項目達產。

10

2015-2018

在建

20

9

三明廈鎢年產10000噸高能長壽三元材料項目

三明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年產10000噸三元材料生產線,預計2018年12月項目達產。

10

2017-2018

在建

20

10

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自動化生產線技改擴產項目

廈門華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二條電芯自動化生產線,建設產品研發中心及試驗中心。

5

2016-2018

在建

15

11

福建猛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項目

福建猛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總建筑面積為216408㎡,分三期建設,第一期建設完成,已投產;第二期建設生產車間(廠房二)、宿舍樓及綜合樓等合計建筑面積56364㎡,購置生產線兩條;第三期建設生產車間(廠房三)等合計建筑面積71923㎡,項目共采購6條生產線,年產4億只電動車用圓柱形鋰離子電池;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圓形鋰離子電池技術,電池技術水平國內領先。

15

2017-2018

在建


12

福建巨電新能源大容量鋰電池項目

福建巨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生產500安時單體大容量固態聚合物動力鋰電池,投入3.5億元租賃廠房進行生產,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0億元。

26.8


在建

10

13

科達利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件產業化建設項目

深圳市科達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選址漳灣疏港公路以南的現代物流園(新能源配套產業園1000畝),擬用地150畝。主要建設新能源鋰電池精密結構件和汽車結構件生產綜合辦公樓,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

8


合同


14

冠城瑞閩新能源項目

福建冠城瑞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購買捷創電子廠房,生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

60

2016-2018

在建


15

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產業化項目

福建省慧通天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期工程建設日產72萬安時動力電池生產線,總投達產預計產能為1.62GWh/年。

6.5

2016-2019

在建


16

稀土鋰動力電池生產項目

雷天溫斯頓電池(長泰)有限公司

占地183畝,建設廠房5萬平方米,主要生產稀土鋰電池,作為新能源動力及廣泛應用于儲能。建成達產后,年可創產值50億元、稅收5億元以上。

20

2016-2018

在建


17

寧德廈鎢年產4萬噸鋰離子正極材料生產項目

寧德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項目位于東僑工業集中區(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項目占地面積242畝,建筑面積211304平方米,項目主要是通過一次燒結+水洗+真空干燥+包覆+二次燒結工藝,購置48臺進口高溫反應設備、48套進口粉體均勻配比系統、64套進口磁物分離設備、50套進口物料傳輸系統等設備,建設高鎳三元材料生產線16條,年產高鎳三元材料4萬噸。其中:一期建設NCM車用鋰離子三元正極材料2萬噸,預計2018年12月投產。

30

2017-2022

合同

51.4

18

紫陽新能源科技項目

恒力(廈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恒力(廈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入駐枋湖東路702號廠房,投資設立石墨烯汽車電池及儲能電池研發生產中心。

2

2017-2021

完成項目公司注冊


19

杉杉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

福建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該項目于2016年12月底開工,總投資約12.5億元,計劃分兩期建設,2017年底完成一期年產2萬噸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生產線建設,預計2019年底二期全部建成后,將達到年產5萬噸、產值30億元的規模。

12

2017-2019

在建

30

20

新能源鋰電池石墨灰負極材料生產項目

福建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擬申請用地500畝,投資建設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加工項目。

10.5

2017-2019

在建


21

 

動力鋰電池三元正極前驅體及正極材料研發和產業化項目

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施志聰教授、陳宗孟等技術及投資團隊

建設三元前驅體及正極材料研發中心、200噸級中試生產線以及年產3000噸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年產12000噸三元正極材料。

8

2017-2019

合同


22

深圳翔豐華新能源汽車用石墨負極材料二期項目

深圳翔豐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年產1.5萬噸新能源汽車用鋰電池負極材料。

4

2017-2018

合同


23

東莞凱金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廣東東莞凱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年產5萬噸鋰離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計劃投資8億元,用地500畝,一期250畝,用工500人,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負極材料研發、生產、銷售。

8


合同


24

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用功能性隔膜新材料項目

寧德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計容面積28萬平方米。其中一期項目(高安全性鋰離子電池用功能涂層隔膜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用地面積92.8畝,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計容面積6.8萬平方米。

10.5


合同


25

東僑開發區新能源鋰電池隔離膜加工生產項目

上海璞泰來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地址:東僑工業集中區北片區,項目用地約300畝,投資建設寧德新能源公司配套產品--鋰離子電池隔膜及隔膜涂層生產加工項目。

10.5

2017-2018

在建


26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生產項目

福建邵武創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年產100噸亞硫酸乙烯酯、年產120噸碳酸乙烯亞乙酯、年產120噸乙二醇雙(丙腈)醚、年產24噸硫酸乙烯酯。

0.6

2017-2018

在建


27

年產120萬套動力電池耐熱箱體生產項目

寧波永成雙海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擬用地100畝,擬選址漳灣疏港公路以南的現代物流園(新能源配套產業園1000畝)主要建設焊接、電源、沖壓軸,倉儲物流,辦公及研發綜合樓,配套設施等。

6.4


合同


28

鋰電池關鍵零部件(包端板、殼體、支架、散熱器)生產線項目

東莞市天銘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項目擬選址東僑工業集中區,建設集開發、設計、制造、銷售于一體的專業生產鋰電池關鍵結構零部件項目,擬申請項目用地100畝。項目公司已注冊。

3.5


合同


29

寧德晟碩科技新能源配套項目

廈門晟碩科技有限公司

擬用地100畝,選址漳灣疏港公路以南的現代物流園(新能源配套產業園1000畝)主要建設新能源電池殼、汽車結構件、五金拉伸產品及模具,生產綜合辦公樓、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項目公司已注冊在蕉城。

2


合同


30

蕉城區順科高壓連接器項目

廣東順科實業有限公司

擬用地100畝,擬選址漳灣疏港公路以南的現代物流園(新能源配套產業園1000畝)主要建設高壓連接器,模具制造,線車及線組,精密零部件,注塑件等生產綜合樓,生產廠房及配套設施。

2


合同


31

鋰電池外包裝蜂窩復合材料生產線項目

寧德龍榕山包裝材料有限公司

項目位于東僑工業集中區,總占地面積8006平方米,總建筑面7664平方米,新建一幢二層鋼構廠房及一幢三層附屬樓,主要生產蜂窩紙芯、蜂窩紙板及其他各類包裝產品,年新增產值5000萬。

0.53

2017-2019

在建


三、驅動電機及配套項目(8個)


73.8




32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動力總成項目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及動力總成100萬臺項目。

30

2017-2022

洽談中


33

電機研究院項目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

與沈陽工業大學合作的基礎上,引進頂尖的電機、電控專家,建設高水平的稀土永磁電機研究院。

5

2017-2020

推進中


34

電控以及IGBT項目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力電子以及IGBT項目-300萬套。

10

2017-2020

洽談中

100

35

仙游電機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

福建省仙游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計劃建設年產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器和電機配套設施10萬套項目。

2

2017-2018



36

寧德時代電機項目

寧德時代電機科技有限公司

省汽車集團、寧德時代、亞南電機、寧德眾聯投資等企業、個人聯合組建驅動電機研發生產企業。

0.7


推進中


37

長汀金龍10000噸/年稀土永磁材料擴產項目

長汀金龍稀土有限公司

在目前年產3000噸稀土永磁材料基礎上擴產到10000噸/年。

10

2017-2020

在建

25

38

三明新材料10000噸/年稀土永磁材料項目

三明金明新材料有限公司

新建10000噸/年稀土永磁材料項目。

15

2017-2020


25

39

新能源汽車用漆包線生產項目

福州大通機電有限公司

在現有廠房,更新改造設備,購置漆包線機、拉絲機等,年新增7800噸產品及生產能力給新能源汽車配套。

1.1


在建


四、電控系統及動力總成項目(3個)


20




40

萬潤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基地項目

萬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征地290畝,建設生產廠房、研發中心、辦公大樓、產品展示大廳、人才培訓中心、生活配套設施等約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建成年產3萬臺套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系統生產基地及一批總成配套企業。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實現年均營業收入50億元,年均利稅總額5億元以上。

10

2015-2018

在建

50

41

新一代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總成及鎳氫電池的產業化

福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擬建設新一代混合動力系統生產與開發及鎳氫電池生產基地,共投資5億元。

5

2016-2019

前期

37

42

立訊汽車電子一期項目

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擬投資研發建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及系統總成,項目公司已注冊。

5

2018-2020

合同


五、充電設備生產項目(2個)


19




43

科華恒盛創新基地項目

廈門科華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擬整合現有產能、業務和研發資源,建成集總部辦公大樓、創新研究院、高端電源制造基地、軌道交通產業基地、云計算基礎服務產業基地、新能源基地等于一體的創新產業基地。

15

2018-2021

報批


44

新能源充換電設備及動力總成項目

福建興華動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設30720平方標準廠房,1500平方辦公樓、3000平方員工宿舍以及公共配套設施,生產車間要無塵操作,配置先進生產線,以滿足10億元年產能力。

4


在建


六、其他零部件及輕量化材料(4個)


29.96




45

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項目

 

福建萊寶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規劃占地面積200畝,一期啟動項目用地50畝,二期項目用地150畝;項目總投資18億元,首期投資6億~8億元,注冊資本6000萬元;從事新能源汽車專用車整車生產、專用驅動及控制系統和充電樁生產、雙離合變速箱及控制系統生產等。首期產能為2千輛/年,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能可達2萬輛/年。

18


合同


46

純電動新能源客車鎂合金車身建設項目

福建坤孚股份有限公司

開發生產新能源客車鎂合金車身,年產4000輛。

1.6

2017-2018

合同


47

屏南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產業化項目(一期)

屏南時代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

擬在屏南縣溪角洋工業園區建設年產430噸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產業化項目。

6.86

2017-2018

合同


48

輕量化車身項目

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龍巖市工業發展集團

建設用地約200畝,總體規劃為年產鋁合金車體組裝8萬臺,分三期進行建設,第一期為3萬臺/年,第二期、第三期各為2.5萬臺/年。

3.5

2016-2018

合同


合    計(48個項目)


748.59







來源:第一電動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hengce/56836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64
  •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新聞推薦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宫市| 班玛县| 永安市| 潞西市| 塔河县| 贵阳市| 舒兰市| 图木舒克市| 隆昌县| 泰顺县| 临夏县| 芒康县| 治多县| 商都县| 拉萨市| 柘城县| 锡林郭勒盟| 沁源县| 安泽县| 石棉县| 施甸县| 广河县| 即墨市| 哈巴河县| 崇礼县| 宝坻区| 洛宁县| 宜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资源县| 桂平市| 白河县| 衡水市| 土默特左旗| 丹阳市| 桂林市| 安陆市| 习水县| 昆明市| 绍兴市| 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