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加快了對旗下國有資產的整合腳步。繼兩年前廣汽三菱收購三菱進口車業務之后,廣汽集團又準備向廣汽本田轉讓其所持有的本田中國的全部股份。
日前廣汽集團發布官方公告顯示,企業正式審議通過了《關于轉讓本田(中國)25%股權及廣汽本田收購重組本田(中國)方案的議案》,批準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收購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田中國)100%股權。
其中,廣汽集團董事會同意將所持本田中國25%股權通過公開市場對外轉讓,掛牌轉讓底價約為23,159.3萬元。同時,董事會同意在獲得相關部門審批通過后,批準本公司合營企業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通過公開市場受讓及協議受讓收購本田中國100%股權,并進行改造升級。項目計劃總投資12.0614億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解決。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03年的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經營范圍為生產及出口銷售轎車及其零部件,從事轎車零部件的進出口業務及相關售后服務,具備焊接、涂裝、發動機組裝、整車裝配以及整車檢測等工序,對外顯示年產量5萬輛,主要生產飛度、雅閣、鋒范等車型,先后出口到歐洲、中東、美洲(如墨西哥)等地。
需要提醒的是,這個本田中國并非外界通常所提及的由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100%投資設立的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它的原股東分別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廣汽集團、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家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55%、25%、10%和10%。
2018年1月1日,上海聯交所網站的信息顯示,東風汽車也掛牌出售自己持有的本田中國一成股權,轉讓價格9487.009萬元。
據悉,本田中國主要負責進口車業務,這一業務并不算賺錢。東風汽車轉讓股權的公告中顯示,本田中國2016年的營業收入約為2.573億,凈利潤僅為1364萬元。
有分析認為,由于廣汽集團整體銷量已開始相對受產能制約,此舉可能意在緩和目前廣汽本田相對緊張的產能,但一名接近廣汽集團的汽車業界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雖然今年廣汽銷量不錯,但(收購之舉與緩解產能)關系并不太大,主要目的其實還是整合旗下國有資產。通過整合資產、梳理渠道,進一步提升集團競爭力?!?/p>
事實上,產能目前并不是廣汽本田的最大壓力。在本月12日召開的本田媒體大會上,官方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本田在中國市場前11個月銷量為130萬輛,預計全年銷量將突破140萬輛。其中,2017年廣汽本田的銷量已經達到663553輛,完成了全年69萬輛目標的95.7%。
東風本田在僅僅51.2萬輛產能的前提條件下,通過高負荷加班將完成超過70萬輛的銷量;廣汽本田目前國內三條生產線對外公布的總產能數據為60萬輛,預計2017年銷量也將突破70萬?!斑@樣算下來,相對兩個強勢的合資品牌,其實本田中國的這塊兒進口車業務對全國銷量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該人士分析道,“因此,如果說廣汽本田收購本田中國業務的目的只是擴產能就非??尚α恕!?/p>
“根本目的應該是廣汽要為自身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該人士告訴記者,廣汽集團現在受到多重壓力,“壓力一方面是來自企業內部的上進心。廣汽早先曾經在內部管理層面‘半保密’式地提出過一個口號,要在一定時間內把廣汽在國內汽車大型集團的排名提前,超過東風、長安,與一汽、上汽持平。而這些壓力肯定要轉遞給子品牌,如廣汽本田、廣汽三菱、廣汽謳歌等等?!?/p>
“另一方面,壓力是來自于與東風本田的外部競爭,現在東風本田追趕勢頭很猛,從產能和銷量的對比上就能看出來。”該人士分析道,“東風本田51.2萬的產能趕出了超過70萬的銷量,廣汽本田60萬的產能拿不出70萬銷量怎么坐得住,明年廣汽本田還預計擴產12萬輛。這些增加的產能要拿本田更好的產品來國產。收購本田中國的話,整合渠道會比東風本田方便很多。”
來源:澎湃新聞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ziben/60679
以上內容轉載自澎湃新聞,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