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奇瑞技術發布會上,奇瑞的高端序列星紀元 STERRA 正式登上了舞臺。也是在去年,星紀元旗下的首款車型 ES 完成了上市交付。
今年剛開始,奇瑞就帶著星紀元旗下的第二款車型——星紀元 ET 加入了內卷戰場。而我也得到了一次深度感受星紀元 ET 的機會。廢話不多說,今天這篇,我們就來盤盤星紀元 ET。
星紀元是隸屬于奇瑞星途的高端序列,星紀元 ET 則是星紀元這一序列的第二款車型。
此前,新車已在工信部進行了申報,新車將搭載寧德時代神行超充電池包, 電池容量為 74.821Wh,CLTC 續航分別為 625/540km。
新車基于奇瑞 E0X 平臺打造,匹配 800V 快充架構。其他詳細信息我們在接下來的篇幅再跟大家細聊。
星紀元 ET 將在 4 月 15 日開啟預售,并且預計也是在 4 月內完成上市,如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留意一下。
來聊聊在景色秀麗的桂林開著星紀元 ET 轉了一天之后我的一些感受。
老規矩還是先來報一下硬件參數。星紀元 ET 打造了一套“云臺底盤”系統,意為能夠像云臺一樣既快又穩。
具體來看硬件,星紀元 ET 采用了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的機械結構,這樣的硬件基礎為星紀元 ET 帶來了更高的操控上限。
在此基礎上,星紀元 ET 還用上了智能空氣懸架和 CDC 電磁減震系統,配合上 HDS 液壓隔振系統和 6 活塞制動卡鉗,可以說硬件素質上是堆得沒什么可挑的。
駕駛模式上,星紀元 ET 提供了節能/舒適/運動/越野/個性化五種駕駛模式。
先以舒適模式出發,這個模式相信也是各位日常用的最多的一個。在舒適模式下,星紀元 ET 的整個動態取向是比較柔和的,不論是動力輸出還是方向盤的反饋都較為輕柔,但也足夠驅動這臺整備質量 2.3 噸的大車。
切換到戰斗姿態——運動模式,星紀元 ET 野性的一面即刻展現了出來,我們這次試駕的四驅版車型搭載了前 180kW/后 230kW 的雙電機,整體動力儲備非常充沛,一腳下去這臺定位家用的大車也能夠把你的腎上腺素激發出來。百公里加速 3.5 秒的家用 SUV,闔家老少“歡樂車”。
在運動模式下,空氣懸架很快介入降低姿態,同時 CDC 也將整個減震調節到更加硬朗。
我特意去挑了一些顛簸和有井蓋的路段去壓,能夠感受到的是星紀元 ET 在運動模式下底盤的反饋很硬朗,同時懸架回彈也足夠快,以 SUV 來衡量運動味確實足夠。
值得肯定的是,星紀元 ET 的方向盤阻尼回饋很不錯,不會像一些電動車那樣把方向盤調得電子味太濃。
在運動模式下,ET 的方向盤指向性很不錯,阻尼也符合運動模式的設定。舒適/節能模式則反之,指向性和阻尼都更家用,但也不至于純純電子味。
一天的試駕里,我也把星紀元 ET 開上了高速,高速上星紀元 ET 的動力和底盤表現也同樣能帶給我足夠信心。
不過更驚喜的是,即便是開到 120km/h,星紀元 ET 的靜謐性表現也很不錯,這主要得益于奇瑞對隔音的優化以及全車雙層隔音玻璃和純電車專用胎的使用。
不過你要說沒有缺點,那是不可能的,不然我這篇看起來就像恰了飯。
雖然星紀元 ET 搭載了六活塞卡鉗,但是實際感受下來制動并不是那么線性,前端腳感也有點偏虛。不過我們這次試駕體驗的是工程車,上市之前工程師應該會對量產版本再進行一輪優化。
總體體驗下來,我覺得星紀元 ET 的 「云臺底盤」 確實不虛其名,這是一臺不僅能夠在市區舒服地走街和帶著一家人通勤的車,也是一臺高速路段能夠讓你撒野的車。“能舒能野”是我對它的綜合評價,希望上市前能再把一些小細節再深度打磨。
把車停回靜態場地,讓我們再從外到里看看星紀元 ET 的靜態表現。
星紀元 ET 采用了「大者為奢」「溫暖科技」的設計理念,其中前者在外觀設計上體現得更多。
新車在外觀元素的堆疊和運用上是比較克制的,雖然命名為「ET」,但是整車看起來并沒有像 ET 外星人那樣張牙舞爪,而是更偏向簡潔大氣風。
具體來看,星紀元 ET 的前臉上方為貫穿式的日行燈組,下方上下兩側集成了大燈以及 ISD 交互燈,其中 ISD 交互燈能夠顯示的信息較為豐富,具備不錯的可玩性。
前臉下方星紀元 ET 也做了較為簡潔的設計,但其實暗藏玄機。實際上這里是一塊可開閉式的格柵,平時能夠為電機進行更好的散熱,如果你想要撒野時,這里也能智能地去調整開合狀態。
頭頂上是星紀元 ET 的超視距激光雷達,其和其他 29 個高精度傳感器共同構成了這臺 ET 外星人的“眼睛”,使其能眼觀六路。
智能駕駛部分,新車將搭載雙英偉達 Orin-X 芯片,整車算力達 508TOPS,未來將可以實現高階 NZP 全場景輔助駕駛。
車身側面,星紀元 ET 同樣采用了較為簡潔和平直的設計,符合大繁至簡的調性,這樣的設計也能夠為整車帶來更高的空間利用率,官方稱這臺車的“得房率”甚至超越了奔馳 EQS SUV。
星紀元 ET 的長寬高分別為 4955*1975*1698mm,軸距達到了 3000mm,妥妥的中大型 SUV。從體量上來看,ET 的最直接競爭對手是理想 L7、小鵬 G9,剛好介于兩者中間。
就像前文提到的,星紀元 ET 并不只是一臺止于家用的 SUV,同樣也能動感,試駕車上匹配的輪轂和輪胎能很好論證這點。我們試駕的四驅車型搭載了 265/45 R21 的米其林 PilotSport EV 輪胎,匹配六活塞卡鉗和 21 英寸空氣動力學輪轂,視覺效果很頂。
星紀元 ET 的交/直流充電口集合在車輛左側后方,支持電動開關。有點“凡爾賽”的是廠商在這里張貼了「推薦使用大于等于 750V 充電樁」的提示,彰顯了 800V 車型的身份。
車尾部分,星紀元 ET 的設計同樣也是較為簡潔,就是一套踏踏實實大家用 SUV 的線條語言,輪廓上和理想 L7 也有點接近。不過在細節上,星紀元 ET 帶有運動感的下擴散器還是能為其尾部設計增添不少視覺效果的。
聊完外觀,我們來拉開車門坐進星紀元 ET 感受一下內部營造。
在車內,星紀元 ET 的設計團隊采用了「溫暖科技」的設計理念,想要把星紀元 ET 打造成家用舒適的第二起居室。所以坐進星紀元 ET 的第一時間,你能感覺到的是簡潔和溫馨。
坐在駕駛位,位于你面前的星紀元 ET 的橢圓形方向盤,小尺寸橢圓方向盤的設計能夠給你提供更好的前艙視野,實際感受上手也很簡單,習慣常規方向盤也不會有體驗割裂感。
位于方向盤前方的是懸浮式的儀表屏,官方對這塊儀表屏的實用性信心很足,因此雖然我們這臺試駕車配備了 HUD,但 HUD 大概率會作為選配。
小小吐槽一下,雖然這塊儀表屏顯示信息很豐富,但是工程團隊把 DMS 駕駛疲勞監測集成到了這塊儀表屏左側,導致儀表屏有著很大的一塊黑邊,美觀度和協調性上會扣不少分。
在方向盤和儀表的中間部分,星紀元 ET 做了一塊平臺,平時用戶可以靈活地在此處放置香氛/紙巾盒或者是擺放小公仔(當前要以安全為前提),這樣的設計給內飾改造帶來了更多的自由度和可能性。
中控由一塊懸浮式的中控屏組成,目前尺寸未知。為了極簡到更極致,星紀元 ET 取消了大部分中控臺實體按鍵,雙閃鍵也被放置到了后視鏡上方,中控屏下方取而代之的是三個香氛口和兩個電源/數據接口。
正在加載 視頻播放器。 播放視頻 播放 靜音 當前時間 0:00 / 時長 0:00 加載完成: 0% 0:00 媒體流類型 直播 嘗試直播,當前為延時播放 直播 剩余時間 - 0:00 1x 播放速度 節目段落 描述 字幕 音軌 Picture-in-Picture 全屏This is a modal window.
打開對話窗口。Escape鍵將取消并關閉對話窗口
文字 Color 白黑紅綠藍黃紫紅青 Transparency不透明半透明 背景 Color 黑白紅綠藍黃紫紅青 Transparency不透明半透明透明 窗口 Color 黑白紅綠藍黃紫紅青 Transparency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字體尺寸 50%75%100%125%150%175%200%300%400% 字體邊緣樣式 無浮雕壓低均勻下陰影 字體庫 比例無細體單間隔無細體比例細體單間隔細體舒適手寫體小型大寫字體 重置 恢復全部設定至預設值 完成 關閉彈窗結束對話窗口
車機流暢度體驗 正在加載 視頻播放器。 播放視頻 播放 靜音 當前時間 0:00 / 時長 0:00 加載完成: 0% 0:00 媒體流類型 直播 嘗試直播,當前為延時播放 直播 剩余時間 - 0:00 1x 播放速度 節目段落 描述 字幕 音軌 Picture-in-Picture 全屏This is a modal window.
打開對話窗口。Escape鍵將取消并關閉對話窗口
文字 Color 白黑紅綠藍黃紫紅青 Transparency不透明半透明 背景 Color 黑白紅綠藍黃紫紅青 Transparency不透明半透明透明 窗口 Color 黑白紅綠藍黃紫紅青 Transparency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字體尺寸 50%75%100%125%150%175%200%300%400% 字體邊緣樣式 無浮雕壓低均勻下陰影 字體庫 比例無細體單間隔無細體比例細體單間隔細體舒適手寫體小型大寫字體 重置 恢復全部設定至預設值 完成 關閉彈窗結束對話窗口
語音體驗我們在臨近試駕結束的時候感受了一下星紀元 ET 的車機流暢度和語音體驗。由于我們體驗的是工程車,所以體驗的車機不代表量產的最終狀態,僅提供給各位讀者做個參考,詳見上方視頻。
繼續說內飾。「第二起居室」的一大核心組成是位于中央的「星動吧臺」,這塊區域可以通過語音、中控和后排屏實現前后的自由移動,當向后移動時前排能夠獲得更大的儲物空間,后排也能將一些物品擱置到上方,并且吧臺支持無極懸停。
(由于拍攝時間較為緊湊,關于星動吧臺體驗敬請移步視頻觀看)
座椅部分,新車采用了與阿維塔 011 聯名限定款同款的 Nuprima 豪華微絨真皮,整體觸感很親膚,且乘坐舒適性也不錯,整個座椅給人以足夠包裹和舒服的感覺。
為了配合座椅營造更舒適居家的感覺,星紀元 ET 在內飾用料上也是比較考究的。除了真皮以外,內飾還采用了鋁質按鍵/面板以及真木飾板作為點綴,讓整個內飾氛圍又增添了幾分。
配置上,我們試駕的車型前排座椅通風、加熱、按摩以及腿托都是一應俱全的。此外,該車副駕還配備了零重力座椅。
坐在這個第二起居室,你肯定希望能夠擁有不錯的影音和觀影體驗。而星紀元 ET 則為你配置了 2140W 高功率的 23 揚聲器音響(包含主駕頭枕音響),在調音部分也有專業團隊專門調教過,這次時間比較倉促沒有錄音,各位感興趣可以在新車到店后去體驗一下。
后排座椅部分的表現同樣驚喜,星紀元 ET 配置了同級罕見的四向電動可調后排座椅,可調節角度為 115°~129°,乘客可以很輕松地找到合適自己的坐姿。
值得一提的是,星紀元 ET 還在后排兩側下方配置了暖風出風口,冷風的出風口則被放置在了兩側頭部上方,實現冷暖分流。奇瑞官方也戲稱,這是同級唯一配置了地暖的車型。
后排大角度有了,地暖有了,那么在一些別的配置上必有取舍。對比同級的霸權車型理想 L7,星紀元 ET 缺少了后排娛樂配置,僅在中部有一塊用于控制音樂、空調和座椅的小屏,整體更偏向實用屬性。
讓我們再來看看星紀元 ET 這臺中大型 SUV 的空間表現。身高 173cm 的我前排調整到常規的駕駛姿勢之后,此時前排的頭部空間還剩余兩拳有余。
保持前排不動的前提來到后排,在座椅靠背調到最后的基礎上后排的腿部空間為三拳有余,后排的頭部空間同樣為兩拳有余。這樣的空間表現,不論是家用還是商務都能夠讓前后排乘客感到舒適。
此外,得益于 E0X 原生電動平臺,星紀元 ET 的后排沒有地臺凸起,配合上足夠長的后排坐墊,整個后排長時間乘坐舒適性是有保障的。
儲物空間部分,星紀元 ET 在前排設計有手機儲物槽、門板儲物槽、雙限位器水杯架以及星動吧臺下方儲物空間。個人覺得如果把駕駛艙前方吧臺利用起來,像日系車型那樣設計多兩個水杯架,那么實用性會更上一層樓。
后排儲物部分,星紀元 ET 同樣在門板處設計有上下兩個儲物槽,不過后排的儲物槽相較前排會稍小。此外后排中央扶手打下之后是雙水杯架和一個小的儲物格,兩個前排座椅后方也有可以放置報刊的卡板。后排屏幕處其實也有兩個儲物格,不過實用性較差。
后備箱空間是星紀元 ET 的一大亮點。在未放倒后排的情況下,后備箱空間目測就已經非常寬裕,足以容納一家人的出行裝備。
這還不夠,星紀元 ET 還給你設計了兩個暗格,分別位于左下角和后備箱后半部分。打開暗格,這里又可以存儲下不少的私人用品。
如果你想拓展更大的后備箱空間,只需要觸控后備箱右邊的電動調節按鍵,后排座椅便能一鍵 4/6 比例放倒/升起。在后備箱完全放倒的情況下,你可以完全把星紀元 ET 當成一臺房車了。
整體看,星紀元 ET 的內部空間優化得是很到位的,星動吧臺有著不錯的可玩性和拓展性,后排以及后備箱空間也足以讓家人喜笑顏開。在空間實用性的部分,星紀元 ET 達到了優秀的水平。
整場試駕和靜態體驗下來,我覺得星途星紀元 ET 的產品綜合素質是比較強的,它在保證家用舒適屬性足夠強的前提下,駕乘體驗也表現得很不錯。同時,新車在高壓平臺、智能駕駛方面的堆料也沒有落下。
目前擺在星紀元 ET 面前的就是品牌聲量和定價的問題。當下這個市場實在太卷,且目前星途的高端聲量還沒有打得足夠響。如果星紀元 ET 定價過高,那么這款好產品很容易被埋沒。如果能定一個好價格,相信憑借其產品力還是能夠啃下細分市場一定量的蛋糕的,具體就讓我們來期待 4 月份的正式上市。
以上就是關于星途星紀元 ET 試駕的全部內容,這里是小林,我們下期再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出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pingce/223750
以上內容轉載自新出行,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