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關于ARCFOX αT我真沒什么概念。其實我對于任何未量產的車都不會太過花心思研究,畢竟從試裝到量產還有太多工作未完成。就好比裹著醬汁在鍋中翻炒的雞肉丁和花生米,在擺盤端上桌之前它都不能稱之為宮保雞丁。
昨天,我有了次在菜出鍋之前偷偷溜進"廚房"一探究竟的機會。花費兩個小時,在北汽新能源藍谷廠區里簡單開了兩圈ARCFOX αT。對這輛還處在試裝階段的純電中型SUV的理解也慢慢具象化。可以說到此為止,TA不再是寫在生產計劃表里的“項目”,也不再是擺在展臺上的靜態“模型”,而是一輛真正可以跑起來的汽車。雖然距離SOP正式投產還有一段距離,但能在菜端上桌之前搶先“嘗鮮”,多少還有點兒竊喜。
必須再次強調,以下對于ARCFOX αT的動態評價,僅代表此時此刻我所體驗的這輛試裝車,最終落地后表現如何,以量產車為準。還有,由于我的體驗時間有限且場地為限速15km/h的廠區內部道路,諸如高速表現、主動安全、車聯網等更多功能暫時無緣感受。所以我的評價可以說是片面的,權當管中窺豹,嘗個鮮而已。
在前幾天,我的同事已經對ARCFOX αT進行過一番靜態體驗,我就沒必要多費筆墨,有興趣可以點擊傳送門瀏覽。《新車駕到 | 靜態解析ARCFOX αT 科技感十足/NEDC續航653km》
ARCFOX αT的內飾雖然早已不是秘密,但拉開車門之后這塊20.3英寸的XXXXXL超大號中控大屏著實吸引眼球。對我而言,驚喜來自于左右分屏互不影響。比如當女朋友坐副駕的時候,你可以一邊控制導航,副駕的女友也能通過分屏控制多媒體等功能,讓我想起了電影《非誠勿擾》里范偉發明的那個“分歧終端機”。
我認為在駕駛這件事兒上,方向盤是車輛與駕駛員建立第一關系的節點。因為當你接觸一輛新車的時候,在點火掛擋,踩油門起步之前,第一個接觸到的就是方向盤。在這方面,ARCFOX αT無疑表現相當友好,皮革包裹的方向盤觸感親膚,握感也特別飽滿,給駕駛者提供了很好的第一印象。
在開起來之后,ARCFOX αT的轉向表現也算得上出色。雖然在2020年我們已經不再去追求機械助力轉向所帶來的沉重,也不再吹毛求疵地否定電子轉向與生俱來的“電子味”。站在這一立場來看,這輛車的轉向表現依舊值得肯定。
停車及低速區間,轉向阻尼雖輕盈,但沒有虛假的塑料感。特別是對于一款SUV來說,曠量幾乎小到不易察覺。隨著車速的提升,我甚至感受到了轉向阻尼從輕變重的全過程,并且這一切的過度來的自然,沒有半分刻意。這絕對是一個很高的評價,要知道很多調校不得當的轉向開起來手感還不如羅技的G27游戲外設。
雖然目前ARCFOX αT的許多參數還沒曝光,但在車速起來之后的轉向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轉向比增大,提供了更穩定的轉向質感。方向盤指向性很清晰,車頭與方向盤的動態響應匹配得當。可以做到給方向,車頭就迅速做出反應,這也就是常說的方向盤很靈。如此的好處顯而易見,車頭的響應能與駕駛員的操作保持同步,讓駕駛者更有信心。
說回動力,ARCFOX αT最大功率320kW,最大扭矩720Nm。如果單看紙面數據,再結合“純電動”這個字眼來理解,就會很不自覺地臆想成“油門像開關,起步就是竄”的感受。的確,這種帶有濃重“特斯拉標簽”動力調校風格是現階段很多新能源產品的通用法則。很欣喜的是ARCFOX αT并不在此列,TA從起步到加速的整個過程都更像是一款油車。動力輸出的節奏是由弱到強的線性增益,這種感覺十分明顯。
就我個人而言,這種類似油車的加速感受顯得更友好也更可控。我實在不太能接受那種充滿眩暈感的起步,至少開車上下班等紅燈的過程中,我絕對不希望我的車一給油就往前竄。
還有一點,在常規模式下收油,車輛也不會立馬就進入強制回收去狠狠“拉拽”你一把,而是同樣像油車一樣緩慢降速,并且整個過程表現十分平滑。雖然我知道這樣做會對于續航有一定影響,但電動車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都是作為上下班代步工具,一個絕對的城市用車。除非你是個追求極致續航的強迫癥患者,否則像這種家和公司兩點一線的用車路徑,根本不用在乎那點兒續航。況且ARCFOX αT提供的67kWh和93.6kWh兩種電池包能帶來480km和653km續航,已經足夠了。
這輛車的底盤表現有點意思,一般鋪裝路面上都表現出一副舒適取向城市SUV的架勢,細碎的顛簸被過濾得很徹底,你可以理解為比較柔軟。但壓過減速帶的時候,底盤表現很短促有力,沒有一軟到底的松散感,對于車輛的支撐到位。我思考了一下,覺得廠家給予了ARCFOX αT K值比較低的彈簧,但搭配了一個阻尼夠大的減震器,再加上底盤隔音下料夠足,就造成了這種多少有點兒歐洲味兒的底盤表現。
說完了優點,其實ARCFOX αT還有一些值得優化的地方。首當其沖就是之前被我夸了一頓的方向盤,槽點并不是方向盤本身,而是多功能按鍵不僅尺寸太大,而且距離3、9點握位太近了。在急彎和掉頭的時候,很容易誤操作。其次,剎車踏板初段有不小的曠量,腳感也太輕飄,也就是踩著發空,第一腳剎車缺乏信心。好在這只是試裝車所表現出的瑕疵,廠家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優化升級。
其實許多年來,自主品牌與合資(進口)產品最大的差距不是落在硬件層面,而是標定、調校這種軟實力的體現。我還記得若干年前,某自主品牌發布會上,領導口沫橫飛了將近三個小時,把自己供應鏈扒了個精光,就是為了表達他們用了比合資更高級的供應商體系。但等到最終產品落地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仍然槽點滿滿。
總的來說,ARCFOX αT是一款挺討喜的產品,這種好感多半來自于整車調校的成熟度。即便在目前試裝階段,ARCFOX αT在動力、轉向和底盤方面展現出了不遜于合資的品質感。也正因為是試裝車,廠家還有時間去將現階段的小BUG進行完善優化。廠家給出的主力競品是特斯拉model 3,不過我認為ARCFOX αT獨特的調校風格和model 3完全不是一個路數,特斯拉讓產品更像大號電子消費品,而北汽新能源讓ARCFOX αT還原了汽車最熟悉的模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王澤發WTF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shijia/124670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