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上了某款車,然后我想挑一個配置,結果發現怎么選都不滿意,我看上的幾個版本連倒車影像和液晶儀表都沒有,卻偏偏配上了自動啟停和全景天窗。說實話,我寧可拿后兩項配置換前兩項。
如果說全景天窗是投大部分車主所好,即便是低性價比的配置,也還能勉強接受;但自動啟停在我看來就真的是雞肋了,但你去看看德系、美系主流車型,幾萬塊的車基本都做到標配了,反而是倒車影像、液晶儀表只有高配才有。
這都2020年了,為什么還有車企強推自動啟停,換一套48v輕混系統它不香嗎?
車企如此罔顧“民意”,與其說是排放法規逼的,倒不如說是車企自己耍小聰明。
大家知道,自動啟停的作用是在車輛停止是自動關閉發動機,降低怠速油耗。而目前沿用的NEDC 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工況測油耗,一個循環周期共1180s,其中市區循環就有780s,占整個循環的66%,所以降低怠速油耗可以有效的降低整車綜合油耗。
有大量實驗數據表示:自動啟停平均節油率在8%-15%左右,越擁堵怠速時間越長、排量越大效果越明顯。
同理,車企早期推的小排量三缸發動機,也是可以讓NEDC油耗好看,因為小排量在市區低速工況效率更高更省油。
但實際上很多用過的人就發現,自動啟停不省油,三缸也不省油。因為NEDC工況設定過于理想,與實際駕駛情況相去甚遠,所以此法測出的油耗與真實油耗差距較大。小排量三缸和自動啟停,其實就是車企應對NEDC油耗的作弊手段,到了WLTP標準下,其能發揮的作用就越來越小,一些車企開始拋棄三缸路線就是很好的證明。
而且三缸的坑基本被大多數車企用先進技術填平了,但自動啟停的坑卻一直在那。
比如抖動,目前大多數燃油車采用的是12v電氣系統,只能用起動機把發動機轉速提到300rpm左右,距離正常怠速的800rpm還有不小的距離,所以還需要用濃混合氣強行把轉速拉到800rpm,這個過程就有點像手動擋車低速高檔位的‘拖檔’,發動機抖動是不可避免的。
同時濃混合氣即增加了油耗又因燃燒不充分導致噴油嘴積炭嚴重,后期發動機無力。
還有一種概率不大但風險很大的情況:大多數啟停邏輯簡單,不該停的時候卻停了,如果你正好在積水路段要停一下,剛好積水沒過了進氣口,此時發動機一停一啟,很可能就廢了,而保險也不會賠。
此外,表面上告訴你自動啟停給你省油了,實際上卻不會幫你省錢。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以大部分車型0.5元/公里平均行駛成本算,理想情況下自動啟停省油率10%,也就是說每公里能省5分錢的油。但一輛帶啟停和不帶啟停的車型差價大約在7000元,那么你至少要跑14萬公里才能省回這筆錢。
這還沒完,普通不帶自動啟停功能的電瓶,400元左右就可以買一個,設計壽命3-5年。而啟停版的蓄電池電池,正規原裝的一般要2000元左右,最差的也要1000元,設計壽命2-4年。14萬公里你至少要換一次電瓶,意味著你還要至少再跑1.2萬公里才有可能省下多掏的電池成本。
也就是說為了購買一套自動啟停系統,你至少要跑15.2萬公里才能省回成本,關鍵是它也沒有帶給你更好的體驗,這期間你還要忍受抖動、熄火等各種不愉快,典型的花錢買罪受。
唯一的慰藉就是你為環保做貢獻了。
可能你要說,我有什么辦法呢,自動啟停的裝機率比三缸大多了,如果說不想要三缸還有很多選擇,但如果不要自動啟停可選的車型就真的不多了。
好消息是隨著WLTP標準的逐漸啟用,越來越多的車企也開始放棄自動啟停轉頭48v輕混技術路線了。
在我看來,48v系統將是替代自動啟停的完美方案。
首先解決了抖動問題,48V因為電壓相對較高,可以很輕松的搭配大功率的BSG起發電一體機。功率夠大,也就可以輕松把發動機推到800rpm正常怠速,避開發動機啟動瞬間的費油和抖動。
同時,48v電池可以帶動更多大功率的設備,比如空調電動壓縮機,即使有啟停存在,發動機熄火了空調也照樣可以制冷,意味著空調僅依靠電池可以獨立運轉更長時間。
而且48v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省油效果比自動啟停更好,因為48v BSG啟發電一體電機可以從發動機怠速、車輛滑行、減速等工況回收能量,例如吉利博瑞和博瑞MHEV(即48v輕混)的百公里綜合油耗分別為7.8L/5.8L,節油率高達15%。
此外,現在的48v BSG電機還可以提升車輛動力體驗,例如吉利博瑞MHEV的BSG電機可以為發動機提供額外50Nm的扭矩。據說博世還在研究僅靠48v BSG電機實現車輛低速純電行駛,將進一步提升48v輕混車型的低速體驗和綜合油耗表現。
當然,48v輕混系統目前也有缺點,例如救援困難(48V電池萬一沒電了,基本上沒有搭電裝置可以用),相應零配件供應不夠完善,維修不方便。不過隨著48v技術應用普及,這些都將不算是硬傷。
所以,現階段要買車還是建議大家關注48v車型,它必然是未來的主流趨勢,至于自動啟停,能不選就不選吧。如果買了也沒關系,不使用記得關掉。如果原車沒有自帶“啟停“開關也沒關系,某寶上有控制模塊,你去找找。
來源:Autolab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xinche/113132
以上內容轉載自Autolab,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