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今天并不是給大家上政治課,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在今天的電動車市場中,“真相”實在是太少了。
什么是真相?真相就是真實的數據。而對于電動汽車,最重要的真相莫過于續航成績。今天,捷豹就攤上了個與續航有關的大事。
歐洲兩大汽車媒體Autobest和Coches,近日對歐洲市場上最熱門的10款純電汽車進行了續航測試。捷豹在電動領域的第一炮——I-Pace,實測續航只有不到314公里,與官網標稱的工況續航480公里差距極大,實測續航只有工況續航的65%!
這次測試的內容是這樣的:每輛參測車輛都會在巴塞羅那的城市+高速混合路段進行測試,測試車輛駕駛模式均設置為普通(非Eco或運動模式),空調保持開啟狀態(19-23度),測試當天環境氣溫為26-33攝氏度。當測試車輛剩余續航顯示少于50公里的時候,將會進入巴塞羅那當地的加泰羅尼亞賽道,以70公里的恒定速度駕駛,直至電量全部耗盡。測試進行了兩次,取平均值作為最終成績。
我們直接上結果:
▲ 圖片來源:Carbest
可以看到,除了官方沒有標注NEDC續航的捷豹不做參考,其余9款電動車的實際續航,都低于其標稱NEDC續航成績,最差的日產LEAF,實際續航成績甚至只有NEDC續航的60.4%!而哪怕是成績最好的起亞Soul,實際成績也只有NEDC續航的87.37%。
所以,目前國內電動汽車,甚至傳統汽車測試續航時都在采用的NEDC,參考意義的確不大。
我們再看NEDC成績的右邊一欄,這一欄是WLTP工況續航成績。可以看到,參測車型的WLTP工況續航,相比NEDC續航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縮水。而它們的WLTP工況成績,也明顯要更接近實際測試成績。像是寶馬i3、現代Ioniq、起亞Soul、大眾e-Golf這些車型,甚至跑出了超越WLTP工況續航的數據來。
然而我們的七折豹同學,現在連續航也學會打折了。I-Pace的實際續航成績只有313.56公里,遠低于標稱的480公里WLTP續航成績,65.3%的續航達標率在一眾90%起步的車型面前顯得尤為扎眼。
你問日產Leaf只跑了80% WLTP工況成績為什么我們不講?其實我們早就已經對這款車失望了。
我們先說說這個WLTP工況續航,WLTP(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為聯合國推行的輕型汽車測試程序,由日本、美國、歐洲等國共同制定,在全世界范圍內收集真實行駛工況數據分析下進行循環周期的劃分,根據功率質量比(PMR)將車輛分為三個級別,并對應最大設計車速的6種實驗循環,包括不同類型的低速、中速、高速、額外高速階段,最終統稱為WLTP循環。
估計大家都看得困了,我說得通俗點吧:WLTP相比歐盟自1970年就開始沿用的NEDC,其測試項目更接近用戶真實駕駛,數據也不再那么理想化,更接地氣。所以我們看到這次測試中,絕大多數的車型實際續航非常接近,甚至超越了WLTP工況成績。
可是捷豹用血淋淋的數據告訴歐盟:你們是接地氣了,可是你們沒接上我。
I-Pace的電池容量為90千瓦時,可是實際測試成績只有314公里不到,平均每度電只夠跑3.48公里,百公里電耗甚至超過了28千瓦時!要知道I-Pace的車重是2148公斤,而車重達到了2459公斤的特斯拉Model X,在這次測試中的百公里電耗也只有25千瓦時。
Autobest的編輯在文章中表示,參與測試的捷豹I-Pace,根據捷豹官方的表述,為試裝版本。其BMS電池管理系統,以及ECU軟件系統,均不是最終量產版本。
可是,如果捷豹你是想以試裝這個理由甩鍋的話,那你們之前是怎么跑出480公里的WLTP工況續航的…想以電動化擺脫“七折豹”的惡名,最后卻要因為小動作而永世不得翻身么?
說到七折,目前捷豹I-Pace的預售價為64.8 萬元-73.68萬元,如果按照捷豹傳統車型的路子打個七折,那就是45.36 萬元-51.576萬元。
蔚來估計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真正的對手是來自英國的落魄貴族吧。
■ 寫在最后
消費者真的挺慘的。
當他們看著“歐盟標準”、“國家標準”這些應該是車輛續航有力背書的名詞時,卻不知道這些標準背后是把駕駛想象成勻速不變的奇怪思維。而當“標準”開始向“日常”靠攏的時候,消費者又不知道汽車廠商宣稱達標的手段距離真正使用場景相差多遠。
所謂更嚴苛的工況測試,如果不真正采用與實際場景一致的車輛配置,那也不過是一紙空談罷了。
來源:電動星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carnews/xinche/74644
以上內容轉載自電動星球,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