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恰逢各大上市車企披露三季報的密集期。主流上市車企三季報“虧”當頭,進一步體現了車市的下行壓力。
日前,恰逢各大上市車企披露三季報的密集期。
在我們統計的20家整車上市公司中,共有13家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呈同比下滑狀態,其中7家整車上市企業前三季度凈利虧損。
這當中,長安汽車凈利虧損幅度最大,1-9月累計虧損達26.62億元,另一家落戶于重慶的汽車企業力帆股份前三季度的虧損幅度同樣較大,達26.33億元。
主流上市車企三季報“虧”當頭,進一步體現了車市的下行壓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下滑11.4%和10.3%。
雖然降幅有所收窄,但行業專家認為回暖的趨勢遠不及預期。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我們,在銷量下滑的同時,車企的銷售收入和利潤也將大打折扣。
不過也有證券分析師認為,目前行業去庫存已接近尾聲,或將為龍頭企業帶來機遇,伴隨著年末汽車銷售旺季的到來,行業低谷已成過去,未來整車板塊的風險偏好有望進一步提升。
龍頭企業機遇來襲
“汽車板塊已經到了谷底階段,預計不會繼續下行了。”全聯車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我們注意到,近期,花旗上調了中國部分汽車股買入評級。針對此次評級,花旗方面表示,在房地產成交保持穩定的情況下,中國較小城市的居民在購買汽車方面的支出將會增加,預計未來15個月將有371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從房產轉向購買汽車。
雖然目前從前三季度的產銷數據和上市車企的營收表現上,并未看到明顯的回暖趨勢,但是降幅的收窄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行業內的兩極分化正在加劇,龍頭企業的機遇將越來越多。
通過梳理已披露的上市車企的三季報,會發現上汽集團仍然穩坐“利潤奶牛”的寶座。
前三季度,上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853.45億元,同比下滑13.25%,凈利潤下滑24.86%至207.93億元。雖然該公司的營收和凈利出現了下滑,但值得關注的是,與上半年相比,上汽集團第三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下滑幅度有了較為明顯的收窄。
除了上汽集團的業績出現向好趨勢外,長城汽車在三季度的表現也很搶眼,今年前三季度,長城汽車實現營業總收入約為625.78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9.17億元;其中第三季度凈利潤約為14億元,同比增長507%。
有分析認為,長城業績的搶眼得益于其銷量結構的優化。在三季報發布后,長城汽車的股價也應聲上漲。
天風證券分析稱,今年上半年由于“國五國六”政策的切換,行業庫存大幅下降,在去庫存周期接受后,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將迎來重大機遇,再加上年底的汽車銷售旺季到來,汽車板塊的谷底將成為過去。
新能源汽車市場短期承壓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多家新能源車企營收凈利都實現了增長。然而受到新能源補貼退坡和“國五國六”切換的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自7月以來開始出現波動,截止目前已經出現連續三個月的同比下滑。數據顯示,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8.0萬輛,大幅下降34.2%。
而從上市新能源汽車披露的三季報來看,其凈利表現也不甚樂觀。
公告顯示,1-9月,北汽藍谷實現營業收入174.84億元,同比增長78.6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2.7億元,同比下降303.55%。
比亞迪方面披露的公告顯示,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38.22億元,同比增長5.44%;凈利潤為15.74億元,同比增長3.09%。其中,三季度凈利潤為1.19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5億元銳減了88.6%。
比亞迪預計,公司2019年全年凈利潤為15.84億元到17.74億元,下滑幅度為36.19%至43.03%,這意味第四季凈利潤的增長更是微乎其微。
兩家新能源上市企業的業績遇冷,暴露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在承壓。浙商證券認為,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及補貼的下滑,是導致其業績承壓的重要原因。
不過浙商證券也特別指出,短期內補貼的退坡為行業帶來了波動,但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承壓僅是暫時狀態,仍然較為看好比亞迪的競爭力。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0243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