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奧迪計劃在2025年之前裁員超過10%,以節省約60億歐元(約466億人民幣)的資金,以提高利潤率和加快向電動化轉型。
在此之前,奔馳也宣布了自己的裁員計劃,將會在全球削減1100個管理崗位,節省約10億歐元(約77億人民幣)資金,同樣也是為了提高利潤率和加快向電動化轉型。
從奔馳和奧迪相繼宣布裁員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在全球汽車銷量疲軟的情況下,即使是一線豪華品牌的日子也并不好過,雖然銷量在保持增長,但是利潤率是實打實的在降低。還有一個重磅消息就是,造電動車是真的很燒錢,兩者的預計花費的成本都是天文數字。當然,奔馳和奧迪也不僅僅是為了打造一款電動汽車,更多是為了掌握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尤其是雙方旗下的電動車型都被動力電池供應商掐過脖子,著實讓他們難受了一把。
再看看我國的造車新勢力,在幾乎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就靠著特斯拉的開源技術,要打造一個汽車品牌,而且要在短時間內上市交付,對資金的壓力非常大,只能選擇跟第三方合作的方式,依然不能避免陷入巨大的虧損。
蔚來創始人李斌曾表示,造電動車200億是起步門檻,如今的蔚來汽車剛剛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就被爆出了巨額虧損,其它造車新勢力自然更不樂觀,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消費者都認為這些初創車企真是不自量力,都是PPT造車。
而從奔馳奧迪的準備來看,這并不是因為造車新勢力的問題,而在于造車本來就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品牌建設,客戶維系,生產資質每一項都需要耗費巨額資金,絕對不是只要把一輛車生產就能搞定的事情,就算是現在名聲大噪的特斯拉,也是在成立了十幾年之后才開始實現盈利。而其它曾對外宣稱要造車的企業,例如戴森,剛剛看到這個門檻就掉頭離去,可見這其中的坎坷。、
所以面對造車新勢力的困境,我們還是要抱以支持的心態,至少不盲目去抹黑。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氫云鏈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0463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