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幾天我們用戶群里的聊天記錄,讓我感慨萬千:
它說明有的用戶不太相信廠家的宣傳以及媒體的評測,而更愿意相信真實用戶的實際體驗。
而具體到EU5這款車,大家說得較多的是“網約車神器”,但實際上,還有很多私人用戶買了這款車。所以,我也很好奇,私人用戶對它的真實評價是怎樣的。
2019年年初,我認識了在北京工作的老張,他是個工程師,曾在日本工作過四年。
2015年,他買了一輛江淮iEV5。2018年下半年,他又增購了一輛電動汽車,買的正是北汽新能源的EU5。到現在,他駕駛EU5已達2.7萬公里。
我跟老張見過兩次面,吃過一次飯,深聊過,很投緣。他給我的感覺是,理性,精明,說話有條理,有分寸,是一個典型的工科生。
所以,當我想找個私人用戶深聊EU5時,我自然就想到了他。
上周的一個晚上,我們電話聊了1小時48分12秒。從他為何放棄了一見鐘情的比亞迪秦EV,到EU5的續航、電機表現,他的EU5所出過的毛病,以及北汽售后服務的體驗,我們都逐一聊過。
聊完,我向他道謝。他笑出了聲來:“要不是把你當哥們,誰愿意跟你聊這么久啊。”
所以,下面這份車主口述,也是一份哥們間的聊天記錄。我精簡到了4500余字,還是有點長,但很透徹。
相信我,讀下去,值。
文 / 蔣保信 《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01
選車
我是2015年6月買的江淮iEV5,開著感覺特別好,就勸很多在搖汽油車號的朋友轉新能源,可沒人聽我的,現在他們都后悔了。
2018年,我老婆的新能源號下來了,下半年,我們就買了EU5。
這是一次讓我特別糾結的買車經歷。我做了很多功課,幾個主流車型都試駕過,最后的結果是,我對秦EV一見鐘情,但仔細對比之后,選了EU5過日子。
先說很快就被我淘汰的幾款車。
吉利帝豪EV空間太小,可能比EU5至少小了半個等級。我身高1米76,體重84公斤,駕駛位我坐著感覺也不舒服。
吉利GSe我也試駕過,它的調控是真好,但在2018年,它的綜合續航是353公里,這是硬傷。因為開過幾年電車,我深深明白長續航是多么重要。
廣汽GE3我也看過,那會它的綜合續航最高是410公里,但價格要十七八萬,不劃算,我就沒考慮。
最后,就剩下秦EV和EU5兩個車在我心里PK了。
當時秦EV已經是龍臉,整體外觀踏實穩重,我覺得特符合中國人的氣質。而且,比亞迪是做電子出身的,而我又是做車聯網的,所以特喜歡它的中控大屏。試駕之后,整體感覺也很不錯。所以,我對秦EV算是一見鐘情,試駕完就交了定金。
EU5當時還剛推出,誰也想不到它后面會成為一個爆款。我去試駕EU5時,感受很復雜。
第一,整體外觀還行,算是耐看吧。剛開始不喜歡前臉的兩個大C,現在也習慣了。
第二,內部空間很好,后備箱也大。但中控臺的仿木紋,有點裝。
在試乘試駕時,也有一些小的驚喜。
第一,后排座椅挺舒服。北汽新能源之前的車,后排都是小板凳,坐著挺難受。EU5可能是北汽第一款把后排改舒服了的車。
第二,方向盤手感不錯,剎車尤其好,不僅剎得住,而且線性,這比江淮iEV5強太多了。但它的底盤,可能不如江淮iEV5,過坎時會感覺有點散。
對我個人而言,它還有個小的缺點,方向盤只能上下調節,不能往后調。而我又特別喜歡半躺著開車,這一點讓我感到別扭。
不過,總體上,EU5還是讓我滿意。綜合考慮到續航、空間、價格等,它性價比真高。
想來想去,我還是放棄了秦EV。主要考慮有兩點:
第一,比亞迪新能源車的價格里,至少有2萬塊錢品牌溢價。所以,性價比不那么高。
第二,當時的秦EV,我記得除了頂配之外,沒有主駕駛座的高低調節,像個小板凳,我不太接受。
當時EU5只有兩款低配車型可以選,智風版是最低配,網約車司機選得多。我買的是智尚版,多了主副駕駛座電動調節、主駕駛座電動加熱等功能,價格貴6千塊。
這多花的6千塊錢,完全是因為我媳婦的一句話:
“現在的車,怎么能沒有座椅電動調節呢?”
她很看重這個,是因為江淮iEV5沒有電動調節,我每次用完車換她開的時候,她要調老半天,很麻煩。因為我比她高,又比她胖。
最后,我花了14萬多,拿下了這輛2018款R500智尚版EU5,53.66度電,綜合續航是416公里。
現在,我已經開了2.7萬多公里了,越開越覺得這是輛家用好車。回過頭去看,我不能說沒選秦EV值得慶幸,還沒到那個程度,但我肯定不后悔買了EU5。
02
續航
我的用車場景,主要是周一到周五上下班開,往返50公里出頭,包括一小段高速,但一般限速90km/h。春夏秋三個季節,我們家每隔兩周,周末會去郊區玩一趟,往返100公里左右;冬天差不多一月一次。
我的用車習慣呢,開車比較肉,就是跟著車流跑,本身也不喜歡極限駕駛。
就我的使用情況,從4月到11月,EU5單鍋電能輕松開過450公里。如果好好開,超過500公里也有可能。當然,這是我估算出來的,我從沒把電跑干過,但有很多次,我在跑了250公里之后,表顯續航只消耗了200公里。
(受訪者供圖)
至于冬天續航,電車都一個德性,要差一些。我沒做過實測,只能憑使用體驗估測:不開空調,能跑300-350公里;開空調,能跑250-280公里。
一年四季都跑過了,對我而言,續航足夠用。我家也有充電樁,一周充一次電。
我對EU5的續航,還是挺自信的。
我很少跑長途,但去年6月去了一趟白洋淀。出發前,車已經跑了30公里。當時好像因為什么情況,高速封著路,去程我走的是國道,單程200公里。到目的地之后,我一看,續航還剩200公里。
辦完事,下午回來我就走高速了,全程160公里的樣子。上路時,我不放心,就在第一個服務區充了15分鐘電,從200充到260公里。這下我就有信心了,以260的續航,開160公里,那還不跟玩似的?
所以,這一路高速,我基本上都是以110km/h左右的速度跑。回到北京后,還剩30多公里。
那天晚上我還想了想,就算我在第一個服務區不補電,如果不以110km/h的速度跑,沒準也能跑到北京。頂多下高速后,找個地方補點電,也能到家。
這次經歷,讓我更看好電動汽車的發展了。在保證電池安全的情況下,兩三年后,當六百公里的續航成為主流時,再加上充電樁的普及,我覺得一般用戶的什么需求都能滿足。
03
電機
EU5的電機,我覺得特別牛。
我開江淮iEV5,踩油門的時候,電機總會滋滋滋地響,聲量不高,但很讓人煩。很多電車都有這毛病,但EU5沒有,電機很安靜,在車里你能聽到的就是胎噪。
最讓我滿意的,是EU5的動力非常足,電機最大功率是160kW,相當于一個2.0T的燃油車。在同級別車中,基本上沒有這么大的電機,比亞迪秦EV的最大功率只有100kW。大多數A級轎車,最大功率可能都在100kW以下。
朋友向我咨詢怎么選電動汽車時,我一定會給的一個建議,就是讓他們看電機。因為電機是電車的心臟,就像我們買燃油車,會不看它是2.0T還是1.6T?
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這點,因為電車普遍扭矩大,起步加速都很快。以至于有些人就認為電車加速都沒問題,這就錯了。因為在80km/h往后,有些電車的加速就不行了。比如帝豪EV,我開過,我就感覺后半程加速使不上勁。而在高速上,如果這后半程加速性不行,超車是很危險的。
但EU5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電機功率大,在80km/h往后,我踩油門,它還能蹭蹭蹭地往上飆,我最多踩到過140km/h,后半程加速真是快。
這一點,應該是其他電動汽車沒法比的。我也算開過不少電動汽車的人了,我感覺除了特斯拉之外,就EU5的電機最好。
04
故障和服務
去年,我出過一次碰撞事故,是對方的全責。撞得挺狠,大包圍都扭曲了,但前杠一點事兒都沒有,車燈位置也沒動過。
(受訪者供圖)
我這2.7萬公里開下來,EU5的加速、剎車、轉向、底盤,都沒有遇到問題。這個很重要,因為它是駕駛安全的基礎。
我在一個100多人的EU5車主群里,大家經常有個各種吐槽,但多為小問題,好像還沒看到過駕駛類問題。
我的車也遇到過小故障,換過剎車燈,還換過一個車窗升降器。車窗升降器原本是可以用的,在保養時,維修師傅提醒說聲音有點大,我才注意到,就給換了。
還有一天早上,我打不著車了。可能因為前一天晚上忘了關什么東西,導致小電瓶虧電了。
我趕緊打400,那邊給我安排了救援車。那會北汽的智惠管家APP還沒出來,但我很快收到了一條短信,是一個鏈接,點開后你能實時看到救援車離你有多遠。
沒多久,救援師傅就到了,給我搭上了電,讓我試了試,確定沒問題后,等我簽完字,他們才走。這種態度挺讓我放心的,而且這次救援是免費的,我不知道其他品牌怎樣。
我還去北汽的4S店做過兩次保養,感覺還行吧,售后服務比江淮要熱情。他們會很客氣地請你坐沙發,給你端茶倒水。不管我去保養,還是維修,他們都會給我洗車。我開了幾年江淮iEV5,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待遇。
我有個習慣,做保養時喜歡站在師傅旁邊看,主要目的是學習。因此老問他們,你這是干嘛呢,那是干嘛呢。我接觸過好幾個維修師傅,很奇怪,每一個人都非常積極地回應我,沒有不耐煩、不搭理。
有個小事情讓我挺感動。
上次保養,師傅做輪胎檢測時,把我叫了過去,說:“哥,你右前輪起皮了,你過來看看。”
我當時離他一米遠,看不清。走到他身邊,他掰了一下讓我看,的確是起皮了,小拇指指甲蓋那么大。我自己也想掰掰看,但他制止了我,說你別掰了,要不然更深了。
我想了想,可能是因為我經常停在路邊,被馬路牙子給剮了。我天天開這車,也經常繞車檢查,卻從來沒發現這塊起皮。這個師傅能發現,說明他挺細心。
然后,我就問他:那該怎么處理呢?
他說:有兩個方案,如果想心里踏實,那就換個輪胎;要是覺得無所謂,再跑一萬公里,再來換,一般也不會有事。
我最后的選擇是沒換。但這個小事,真的感動到我了。因為他沒有為了多掙點錢而嚇唬我,而是給出了兩種選擇,讓我自己定。
過了沒多久,我的車就發生了那次碰撞事故,剛好撞到右前臉,而且是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來定損,我就跟人家說,這輪胎也出了問題,你看都起皮了,他們就給我把輪胎也換了。
05
我見證了北汽的蛻變
EU5這輛車,真讓我覺得北汽造車有長進了,脫胎換骨了。這絕對不是因為我是北汽的車主,就說北汽的好話,我沒這么偉大。我這么說,是因為我親眼見證了北汽的蛻變。
2015年我買江淮iEV5時,也去看過北汽新能源的車。你知道什么感覺嗎?塑料感撲面而來,一看就是小作坊做出來的。開起來,就更讓人失望了,方向盤虛位嚴重,轉向不線性,剎車硬邦邦的。所以,我掉頭就買了江淮的車。
而現在的EU5,就像我上面說的,各方面好太多了。有些人詬病EU5,說它是靠做網約車成為爆款的,但我覺得多少有一些不公平。你以為網約車市場競爭不激烈啊,哪個廠家不想做?
EU5之所以能成為爆款,是有原因的。從空間、續航、電機、價格、駕駛性能來看,它絕對是一輛家用好車,也可以說是這個價位的性價比之王。我愿意把它推薦給親人朋友。
(圖片來自網通社)
你問我怎么看新款BEIJING-EU5,我沒開過,只能簡單講幾句。
首先,北字標換成了BEIJING,這是我很喜歡的。
其次,老款EU5,電池是風冷的,夏天散熱的時候,會有嗡嗡地響,挺煩的。新款EU5好像要換成液冷技術,這也是很大的競爭力。
第三,2018年我買的這車,14萬多,現在更便宜了,續航也更長一些。我看群里信息,好像還有獨立懸掛什么的。
總體上,改款后,它的性價比應該是更高了。
你讓我評價北汽新能源這個品牌,我真是不知道該怎么評價。在2015年,我認為北汽新能源就是一個小作坊,可能就是北汽集團的一個實驗品,人才、資金、資源都不到位。但現在,你能明顯能感覺到,北汽集團特別重視它,它有更多資源可以用了吧,跟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整個產業鏈,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隨便出去看一輛車,都會比我2015年看到的任何一款車要好很多。所以,整個行業都在進步。
我自己開了幾年電動汽車,真的是不想回去開油車了。以后即便我有個燃油車號,也不會買多好的油車,頂多買個便宜車占號用,日常出行還是開電動汽車。
(本文完。EU5車型套圖取自汽車之家,特此鳴謝。)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249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