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1 月,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濰柴動力」)與天津清智科技(下稱「清智科技」)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計劃以 6.6 億元現金對價收購清智科技 55%的股權。
這起發生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收購案當時并未引起太多關注。
直到 2020 年 3 月,濰柴動力對外發布了 2019 年年度報告,關于這起中國智能駕駛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收購案的諸多細節才終于浮出水面。
一方是年營收超過 1700 億人民幣的全球商用車動力總成及零部件供應巨頭。另一方是成立不到 4 年的智能駕駛技術創業公司。
兩家企業的結合,具備足夠的想象力。
創業不到四年的清智科技找到了濰柴動力這座堅實的靠山,開啟了創業路上的新征程。
6.6 億元的收購價是否為中國智能駕駛行業的并購整合拉開序幕,也讓我們拭目以待。
濰柴動力已于 2019 年 11 月 28 日向清智科技支付了全部現金對價。從這一天起,清智科技正式成為了濰柴動力的一部分。
兩家公司簽署的《股東協議》中還包含了一項對賭條款:
「清智科技的創始股東承諾其 2019 年度、2020 年度及 2021 年度三年合計實際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應達到人民幣 9.41 億元。
如果沒有按期達成業績承諾,清智科技創始股東需向濰柴動力進行業績補償。」
我們無從得知清智科技在過去一年中實現的營收有多少,所以也無法判斷其能否贏得這場對賭。平均下來,清智科技每年的營收需要超過 3 億元。
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濰柴動力 2019 年年報提到:
自 2019 年 11 月 28 日完成對清智科技的股權收購到 2019 年 12 月 31 日期間,清智科技實現營業收入 3053372.32 元,也就是 1 個月營收略超 300 萬元。
若按這個數字來看,清智科技接下來兩年的營收壓力并不小。
1.濰柴動力與清智科技結緣
濰柴動力成立于 2002 年,總部位于山東省濰坊市,現任掌門人為譚旭光。
提起濰柴動力,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濰柴動力發動機」、「法士特變速器」、「漢德車橋」、「陜汽重卡」、「林德液壓」等品牌,這些品牌和產品在國內基本處于市場領先地位。
濰柴最主打的產品是包括發動機、變速箱、車橋以及液壓產品在內的車輛動力總成;同時濰柴還生產重型汽車、工程機械、特種車輛、輕微型車等等。
2019 年,濰柴動力實現營業收入 1743.61 億元,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為 91.05 億元。
相比濰柴動力這樣的巨無霸,成立于 2016 年 4 月的清智科技無疑是新生力量。
清智科技總部位于天津,是由「天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孵化的企業。
公司的創始團隊成員大多師從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專家、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李克強教授,李克強目前也是清智科技的股東。
清智科技成立以來,一共拿到了三輪融資,總融資額在 2 億人民幣以內,主要投資機構包括招商局創投、中關村發展集團、北極光創投、瑞陽基金、聯想之星、朗瑪峰創投等。
2017 年 7 月,清華大學以知識產權入股清智,后者成為清華控股成員企業。
清智科技一開始便把目光聚焦在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當前其主要業務線已涵蓋商用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基于軍用特種車輛的智能底盤技術軍民融合應用以及特定場景 L4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在 ADAS 業務線中,商用車的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是清智的旗艦產品。
早在 2017 年 11 月,他們就開啟了第一條 AEBS 生產線。
正是因為 AEBS,清智科技最初與濰柴動力結緣。
業內都知道,這些年為了提高商用車的運輸安全性,國內已經出臺了多部法規政策強制要求商用車輛安裝 AEBS,諸多的商用車廠商不得不按照法規去尋找相應的供應商。
2018 年,陜西重汽與清智科技在 AEBS 方面展開合作。
同年 12 月,清智科技順利完成了陜西重汽的 AEBS 測試,拿到定點項目。
當然,合作只是契機,真正推動濰柴動力收購清智科技的深層次原因還是二者的產品、技術存在互補性,同時在企業發展策略上也能夠契合。
2.濰柴動力為什么要買?
這些年,濰柴動力也在尋找新的發展動力。
一個值得關注的小細節是:2019 年,濰柴還啟用了全新的企業 Logo,新 Logo 中特意突出了「AI」一詞,以表明其追求智能科技的決心。
2017 年底,濰柴集團舉行了「收入突破 2000 億暨 2020-2030 戰略新聞發布會」,掌門人譚旭光正式提出了濰柴的「2020-2030 戰略」,其中包含了「一個目標」和「兩個階段」。
「一個目標」就是收入要達到一千億美元。
「兩個階段」即到 2020 年濰柴傳統業務要超越世界一流水平,到 2030 年濰柴新能源業務要引領全球行業發展。
在這個戰略的指引下,濰柴動力計劃加大研發投入,要在全球范圍內建立千人新能源研發隊伍、千人電控研發隊伍、千人智能網聯研發隊伍、千人工藝工匠研發隊伍,全力提速科技創新,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從這個計劃中,我們可以看到,濰柴動力未來的新業務重點將包括新能源業務以及智能網聯汽車業務。
事實上,在 2019 年,濰柴動力已經完成了多款燃料電池電池發動機開發,積極推動加氫站建設和燃料電池車輛推廣應用,其累計運行超過了 100 萬公里。
與收購清智科技同時期,濰柴動力還戰略重組了德國 ARADEX 公司,目標是掌控其核心的電機控制器技術。
而在智能網聯以及自動駕駛領域,濰柴動力則開啟了商用車 ADAS 技術的研發,通過收購清智科技補強了其在 ADAS、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研發實力。
2019 年 10 月,就在濰柴動力收購清智科技前的 1 個月,濰柴動力掌門人譚旭光在一次行業分享上談及智能駕駛:
「無人駕駛是不可能的,永遠替代不了人的感覺,但輔助駕駛已經到來,這是肯定的。」
這個觀點也側面印證了濰柴動力收購清智的內在邏輯,濰柴看中了清智科技在商用車 ADAS 領域的技術實力。
在收購清智科技之前,濰柴動力就已經展開了智能駕駛技術研發布局。
2018 年 11 月,濰坊濰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注冊資本為 1 億元。
其中,濰柴動力出資 8000 萬元,共同出資的還有來自百度無人車美研團隊的詹君。詹君也成了濰柴智能的董事和總經理。
根據介紹,濰柴智能科技主要從事智能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系統及其相關技術的設計、開發、生產以及銷售 ;汽車 、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的電子產品及零部件的設計、開發 , 生產及銷售。
現階段,關于濰柴智能科技研發進展的公開信息甚少。
而招聘信息顯示,濰柴智能正在大力招募智能網聯等方向的技術帶頭人,年薪百萬起步。招聘的職位包括汽車電子架構、ADAS、域控制器、功能安全、智能網聯、發動機 ECU、云平臺以及芯片設計等方面的技術帶頭人,而且是全球化布局,包括中、美、德、印度、日本等地區。
以此可見,在智能駕駛領域,濰柴動力準備大干一場了。
通過收購清智科技,濰柴動力擁有了自己的商用車 ADAS、智能駕駛技術供應商,旗下的車型品牌都可以采用清智科技的產品和技術來完成智能化轉型。
此外,在收購之前,清智科技本身已經收獲了國內客車品牌(上海申龍、南京金龍等)、重卡品牌(陜西重汽、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等)以及軍用車品牌的 ADAS 產品和 AEBS 產品的量產訂單和定點測試項目。
其中,清智科技的 AEBS 技術在 11 家主機廠實現標配,42 個車型通過了產品公告。
這些資源也是濰柴動力未來成為商用車智能駕駛供應商的重要砝碼。
商用 ADAS 市場當前的規模大概是幾百億人民幣,收購清智科技之后,濰柴動力朝著千億美金的營收目標邁出了一小步。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350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