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萬輛和14.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3.5%和98.9%。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1萬輛和11.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95.7%和127.9%;在整體汽車行業產銷下滑的大環境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增長仍然十分強勁。
依托新能源汽車高景氣度,充電設備市場空間較大。預計中長期伴隨新能源公交車滲透率提升及“路權”政策對物流車應用推動,整體銷量將實現穩定增長。研究認為充電設備規模的上限為充電設施與新能源汽車規模的發展速度相匹配,充電設備規模的下限為充電設施與電動車充電量的發展速度相匹配。預計2020年充電樁累計規模在140-177億元,2025年累計規模在770-1290億元,2020-2025年新增市場CAGR在25%-50%之間。
設備制造商競爭激烈
設備制造環節短期競爭格局嚴峻,中長期大功率趨勢提升集中度。充電樁設備技術門檻及差異化程度不高,價格競爭成獲取市場份額關鍵。中長期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大功率充電成趨勢。大功率充電一方面滿足用戶快速充電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充電站投資回報率。大功率充電模塊的發展趨勢也逐漸清晰。單功率模塊功率密度適度提升有助于降低單瓦成本,因此開發大功率模塊,是設備制造商擴大盈利空間的必然選擇。在同源技術領域有技術沉淀的企業能夠大幅減少研發投入及電路測試成本。在此背景下,具備大功率模塊及設備生產能力的企業集中度有望提升,下游對設備制造企業的價格壓力將有所緩解,設備制造環節盈利能力將逐步趨穩。
高度集中的運營商市場
運營環節市場集中度較高,提高利用率成關鍵。充電運營環節的市場空間由充電站總充電時長及服務費水平決定。預計到2025年運營環節市場規模將達1620億元。2016-2018年運營環節CR5及CR10均在80%及90%左右。高集中度的市場格局主要得益于充電設施運營環節較高的前期投入及極強的規模效應。未來幾年運營環節百億級的市場規模仍將主要被10名左右運營商瓜分。
盈利能力方面,根據典型充電站模型,進一步提高樁利用率,或者提高服務費是提升充電站內部收益率的最有效途徑。充電服務費方面,預判2019-2020年放開服務費管制地區將增多,服務費水平出現分化的可能性加大。中長期伴隨競爭程度加劇,充電服務費將呈現下滑態勢。由于短期服務費仍要受政策限制,加速推動行業盈利拐點到來的最關鍵因素在于提升充電樁利用率。
運營商應加強運維管理及互聯互通能力,在運營模式上也應進行創新性探索。目前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包括兩種:“充電App+增值服務+大數據入口”模式及“運營商+終端用戶+眾籌建樁”模式。
總結:
當然未來充電樁市場的發展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諸如新能源汽車推廣速度遠不及預期,會影響充電樁整體市場規模;伴隨大功率充電設備占比提升,安全事故頻發,對大功率設備及充電模塊的推廣進程將造成負面影響。
總之,對于充電設備制造商來說,短期技術門檻及產品差異化程度較低,價格壓力巨大,提高技術實力和增強成本優勢是有效抵御風險的主要方法;對于運營商來說,創新運營模式、提高利用率、開展建設專用充電站,并提升運維能力是加快盈虧平衡點到來的最有效途徑。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云鳥充電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390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