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寒冬又遭遇新冠疫情,國內乃至全球汽車市場都受到了打擊,而隨著新冠疫情的好轉以及補貼政策的落地,國內汽車市場逐漸回暖,根據乘聯會統計,今年5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60.9萬輛,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2.6%,1-5月累計銷量605.1萬輛,同比下降26.0%。
各大細分市場迎來回暖,新能源汽車環比漲幅最大
5月總銷量的回暖離不開各大細分市場的發力,其中轎車市場銷量77.0萬輛,同比下降4.3%,環比增長11.1%;累計銷量290.6萬輛,同比下降28.7%,可見其雖然較上月有所增長,但并沒有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5月份MPV銷量8.4萬輛,同比下降21.8%,環比增長12.3%;累計銷量34.4萬輛,同比下降41.0%,其中五菱宏光拿到第一,別克GL8緊隨其后,但均不及去年5月;5月份SUV銷量75.5萬輛,同比增長13.1%,環比增長14.2%;累計銷量280.1萬輛,同比下降20.5%。
5月份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銷量6.8萬輛,同比下降25.4%,環比增長22.2%,也是四大細分市場中環比漲幅最大的一個,但與去年5月相比,仍呈下滑趨勢,其中插電混動銷量1.4萬輛,同比下降31%。純電動銷量5.6萬輛,同比下降27%,不容樂觀。而從具體車型來看,自主品牌8款車型進入前十,這也與他們較早進入新能源市場有關,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力。
國產Model3再拿第一,6月或將迎來銷量高峰
自去年年底上海超級工廠正式生產、下線以來,得益于價格上的優勢,特斯拉銷量一路高歌猛進,3月份時國產版Model3以10160輛的銷量拿下新能源汽車排行榜第一名,而在4月時,國產版Model3銷量下滑至3635輛,不敵比亞迪秦EV,正當不少業內外人士以為特斯拉被打回了原形時,其5月銷量再次破萬,累計銷售新車11095輛,環比增長達205%,再度拿下第一名。
回顧4月,受到補貼新政出臺的影響,國產Model3多次調整價格,導致一些原本有購車打算的消費者放棄購買。而在5月,國產Model3長續航版提前交付,標準型續航版車型價格有所下調,因此銷量回暖并不算意外,甚至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它是回到了正常水平。
特斯拉為何敢隨意下調售價?據了解,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 標準續航升級版,裸車成本僅為18.87萬元,平均毛利率高達39.37%,也就是說,賣一臺國產Model3能賺8萬,而單車利潤稍高的奔馳也只能賺到4萬,稍低的東風本田還不到1萬,僅為0.71萬,差距非常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Model 3的國產化水平僅為30%,而按照特斯拉計劃,年底將達到100%,還會用上寧德時代生產的動力電池,成本還會進一步降低,也就是說其單車利潤還有上漲空間,售價也有可能存在下調的可能,長期來看,想要通過價格戰與特斯拉抗衡的可能性并不大。而短期來看,有消息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6月可實現周產4000輛,且將迎來國產Model3的大規模交付,因此6月特斯拉銷量可能再度上漲。
Aion S同比大增206%,超越秦EV位居第二
比起特斯拉,自主品牌車企要難受得多,今年5月,特斯拉中國僅憑國產 Model3一款車型拿下第一,而比亞迪雖說與特斯拉中國僅有105輛的差距,但它是用12款車型對陣1款車型,其中的差距非常明顯。
而目前特斯拉Model Y已在海外上市,用于生產ModelY的上海超級工廠第二期工程也已封頂,距離正式投產、下線只是時間問題,隨著新車型的到來,特斯拉中國銷量增長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能勉強與特斯拉抗衡的比亞迪,排名第三的廣汽新能源銷量僅為4100輛,還不到特斯拉的一半。不過廣汽新能源旗下主力車型Aion S 5月表現亮眼,以3892輛的銷量位居第二,超過了比亞迪秦EV,但與國產Model3 11095輛的銷量相比還是不夠看,自主品牌需要一款真正能在單車銷量上與特斯拉抗衡的車型。
寫在最后:
國內新能汽車市場能夠成為漲幅最大的細分市場,國產Model3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很可能在6月份還會有驚艷的表現,而自主品牌車企雖說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較早,在國內市場也有不錯的銷量表現,但隨著國外品牌的發力,這種優勢可能會漸漸喪失,也許做一款真正能打的產品才是破局的關鍵。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1817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