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汽協公布了我國今年的汽車產銷數據,6月汽車銷量為230.0萬輛,同比增長了11.6%,上半年銷量達到了1025.7萬輛,同比下降了16.9%。在前兩個月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沖擊之下,后面幾個月都在迅速的恢復之中。
新能源汽車方面,上半年銷量達到了39.3萬輛,同比下降了37.4%,不再是之前的“救市明星”,反對總體銷量產生了一定的負面作用。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車型都不例外,相信很多小伙伴在看了氫云鏈之前的文章,都已經比較明白。
今天氫云鏈想跟小伙伴聊聊氫燃料電池汽車,可能很多小伙伴都對這種車型比較陌生,之前比較出名的車型也就只有豐田的Mirai,但主要在美國和日本銷售。其實我國已經有氫燃料電池車在運行,不過都是商用車型,在外觀上并不像乘用車那樣具有很高的辨識度,甚至很多小伙伴坐過車都不知道這是采用了氫燃料電池進行驅動,當然,數量也并不是很多。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有403輛,同比下降了63.4%,比純電動和插電混動車型的跌幅都要大,但這并不能反映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真實情況。
相比于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難度更高,也更為復雜,基本不會出現像比亞迪那樣能夠掌握全部核心技術的企業,但我國很多企業已在燃料電池系統上扎根多年,具備了大規模量產的條件,只待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爆發。
但相關的配套嚴重限制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尤其是加氫站的建設,成本高昂且審批嚴格,后期使用也要小心翼翼,導致氫燃料電池汽車只能在固定路線上使用,例如一些物流專線和公交專線,使用場景很少。
從宏觀角度來看,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且排放物僅有水的燃料電池汽車,會是我們邁向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但還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