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受到了較大影響,產銷量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擴大開放,特斯拉強勢進入、合資品牌新能源汽車集體發力,國際供應鏈調整,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也面臨著新的競爭。如何認識這些變化,順應新的形勢發展,成為擺在電池行業面前的緊迫課題。
7 月 25 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汽車產業形勢與政策高端研討會·第七期在線上召開,會議的主題是“動力電池產業整體趨勢再研判”,與會者圍繞動力電池的技術革新路徑、新冠疫情對動力電池產業的影響深度與廣度、國際化競爭下的國內電池產業格局變化、電池領域急需的投資重點、推進我國動力電池產業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五個議題展開。
會議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主持。來自上汽捷能、孚能科技(贛州)、遠景、中航鋰電、浙江華友、蜂巢能源、欣旺達電子、 LG 化學中國總部、 寧德時代新能源、天津力神、惠州億緯鋰能、華為車載電源等企業相關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芳;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副秘書長王賀武等參會。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做了會議總結。
企業態度:動力電池產業要用創新迎接挑戰
汽車電動化已經成為發展趨勢,這是國際汽車業達成的共識。在我國,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建成了較高水平的供應鏈,開創了世界最大的市場,進入政策推動型向市場引導型模式的轉變,要面對新的形勢,迎接新的挑戰。
“目前,除了必要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外,更需要用產品性能的提升來吸引真正的客戶”。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忠龍指出:“電動汽車的環保、使用成本低,自動駕駛等功能,對消費者是有吸引力的。但是成本高、續航里程短、充電慢、低溫性能打折、安全性不足等是電動汽車客戶使用的痛點”。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梁銳建議,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應對標日韓企業,通過提升良品率、材料利用率、一致性來獲得成本優勢。他指出,松下、三星、LG都很注重精益生產,他們使用的原材料并不便宜,但成品率非常高,可以達到99.8%。而我們企業的出貨率多在90%多一點,毛利率相差約10%。“我們更需要練內功,把精益生產競爭力提升起來,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位置”。
孚能科技王瑀認為,從2000年到現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走出了一條成功的路。2015年前重點解決了續航里程問題,有了600公里、700公里續航里程的車,400—500公里的車已經很普遍;2018年主要解決電池壽命問題,相繼突破了30萬公里、50萬公里、100萬公里多個使用壽命節點;現在企業關注的是電池成本和安全了,要解決進一步降低電池成本,提高整車安全性問題,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LG化學中國總部副總經理孫興起對此有同感。他認為,下一代電動汽車對電池的需求將集中在五大方面:長續航,希望達到600公里以上;快充,希望20分鐘充電80%;長壽命,達到10年30萬公里。低成本,希望購車成本與燃油車同價;高安全。他概括為兩點,高性能與高安全并存。
專家觀點:注重基礎研究與全鏈條研究來支撐產業發展
認真聽取企業代表發言后,與會專家都從各自專業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中國科學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認為,未來的電動汽車、智能汽車要減小體積,提高動力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有兩個創新:第一,正極材料是重要的創新點。第二,降低電池成本。他介紹了該所正在推進的厚電極技術,指出,通過雙層涂布調節把電極變厚,可以保持比較好的體積能量密度特性,是一種降成本的方法。他還建議加快全固態電池的研發。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芳談的是動力電池技術革新的路徑。她認為,技術界希望用高比能量電池解決中高端車的安全問題是沒有錯的,但對于80%普通城市職工來說,普通電動汽車是他們出行的選擇;對于鄉鎮群體來說,能夠兼顧出行和營收需求的中低端車型是第一選擇,對這兩類產品安全性能的優化,也是技術創新應該重視的一個板塊。
她認為,電池領域投資的重點是提高電池的質量、品質、工藝水平,高度的自動化產線和高質量的工藝控制體系是必要的保障,高精尖的檢測儀器和設備,生產流程中的監測和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關鍵材料的攻關也是重要的一環。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提出了三點意見,第一,電池性能的提升應該從關鍵材料入手;第二,國家應該重點支持基礎研究;第三,對電池的智能化和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應該給以重點支持。
他告訴與會者,2015年在第三期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時,他的團隊就提出了安全閾值的識別和控制課題,就是電池的安全邊界。他們把安全問題從定性變成了定量,通過梳理模型演繹出安全度并且申請了專利,配置到汽車上,及時起到預警作用。他強調,原始創新要從基礎研究開始,希望國家在基礎研究方面給予持續的支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不贊成大力發展電池快充,尤其是高電壓快充。他指出,從鋰離子電池的原理來講,它不適合快充。快充對電池的壽命有影響,對電池的安全性也有影響。他支持用換電模式解決這個問題。他還指出, 我國第一個“863”計劃就支持發展固態電池,發展固態電池我們有技術基礎。他希望固態電池能夠比較自然的過渡到產業化,而且大規模產業化的時間應該盡量提前,不宜等到2030年。
主持人歐陽明高院士總結了大家的觀點。他指出,大家都關注動力電池的成本、安全問題,我們應該達成一個共識,就是科研和企業都要集中力量扎扎實實做好安全工作。我國電動汽車市場已經從培育期進入發展期,2020年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個轉折,政策也需要轉折,首先是新能源汽車定位的轉折。歐洲得益于電動車的低碳技術定位發展得很快,中國也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這個新定位可以將電動汽車與再生能源、與智能電網結合配套,獲得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連續發展。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總結發言中表示:隨著我國汽車消費升級熱潮的到來,市場對電動汽車提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能量密度、長壽命、低成本等多維度的高要求,企業就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國家要給予前期技術研究、基礎技術研究、顛覆技術研究以足夠的支持。行業、企業要集中力量向兩個方向發力:一個方向是滿足市場快速增長的需求,另一個方向是絕對不能放松在研發上的投入。因為儲能電池技術還在發展過程中,大量的研發投入是行業、企業持續發展的保障。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145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