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很傲,冒天下之大不韙,敢說有關部門,怒懟如日中天的純電動汽車。
8月29日下午,理想汽車在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辦了用戶日活動,創始人李想在現場和用戶互動:“所有家里有理想ONE的車主,讓你們換成電動車你們干不干?你們家里同時有燃油車跟理想ONE,燃油車你們還開不開?”顯然,現場給了李想想要的答復。
隨后,李想爆粗口,矛頭直指有關部門和純電動汽車:“T- M- D,一幫搞臭技術的,天天沖我們BB,什么增程電動是個落后的技術,請問,他們T--M--D搞出來屁技術了?對。讓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這幫人,天天的研究技術路線,T---M什么技術路線?。亢f八道!”
李想痛批“有關部門”,痛批純電動車,底氣何來?
如果看銷量數據,看現金流,看公司市值,李想顯然有一些“叫罵”的資本。但問題的核心不是李想有沒有叫罵的資本,而是李想想罵的人是誰?因為你罵的人很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
很多人猜測李想主要罵的是“相關部門”。
坊間的猜測并非空穴來風。今年4月5日,李想發布了一組理想one的使用數據:理想ONE的用戶57.2%是以純電行駛的,市區的純電總里程超過70%,69.5%用戶在充電使用。
在這一數據的基礎上,李想“怒罵”相關政策:“各個車企,相關部門和研究機構,真的可以重新分析一下增程電動路線的發展了。純電動要付出2-2.5萬的國家補貼,市區純電里程超過70%的增程式只有0.8萬元的補貼,這個賬很容易算的?!?/span>
但不管李想如何呼叫吶喊,依然避免不了增程式電動車在國內的邊緣化。
4月23日,《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及產品技術要求》出爐,其中規定30萬以內的新能源車才能享受補貼。李想發博怒指政策設計不合理:“設計30萬的補貼門檻,基本上是精準的助攻特斯拉來打殘國內的純電動品牌。你只需要換位想一下,如果你是特斯拉,你接下來會如何對策和定價,就知道什么叫滅頂之災了 ”。——很顯然,設計這個政策的是“有關部門”,李想矛頭所向,再明顯不過。
新規顯示,歸類在插混一類的理想one增程式電動汽車,財政補貼進一步退坡。這意味著理想堅持的增程式路線進一步被國家政策“邊緣化”。針對新政,李想發微博稱:“理想汽車的準消費者不用擔心,補貼下降的部分我們自己承擔,用戶到手價不變?!贝藭r的李想,一副氣急攻心的狀態。
胳臂終究拗不過大腿。4月30日,李想公開“道歉”:“今天還是跟大家道一個歉……我們認為增程式這個品類沒有必要再單獨存在” 。
但事實上,在我國的相關產業政策里,增程式一直被歸入到插電混動這個品類,國內做增程式電動車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很少。唯有理想“明知故犯”,逆勢而行,一直為增程式電動汽車搖旗吶喊,試圖說服有關部門,另辟蹊徑。最后事實證明,李想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徒勞。
事實上,李想和國家產業政策的“不對付”由來已久。
李想最初創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叫做車和家,主推SEV項目——一種二人座的低速電動車。這種電動車最高時速僅約45公里/小時。很快,車和家的SEV分別在巴黎和舊金山找到了合作伙伴,其前前后后的融資也達到了57.55億元。但是在中國,SEV項目被政策歸類為“非法”項目。這迫使李想最終忍痛放棄了SEV項目,轉向了現在的增程式電動車。
車和家的SEV小車
今年3月19日,李想評論媒體報道的前途汽車拖欠員工工資事件:“上百個新造車企業中,堅持到今天,從不拖欠員工的工資,從不拖欠供應商的貨款,這兩個最基本最本分的能做到的估計已經不超過五個了”。
李想所指的這五個新造車企業,其中之一顯然是理想。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上百個新造車企業,它們或多或少都獲得了國家產業政策背書,甚至很多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就是國資,比如拜騰、賽麟、博郡。
今年上半年,拜騰被指燒光84億造不出一臺量產車;賽麟前后獲得如皋國資約59億投資,但媒體報道其投巨資研發的是一款“老頭樂”,最高時速為100km/h;博郡汽車燒光國資約25億,但連第一輛車的實驗驗證都沒做完。
相比之下,完全靠自己融資,反復被政策“圍追堵截”的理想,和那些騙子企業,簡直天壤之別。
不僅如此,2020年的數據顯示,1-7月,理想汽車完成銷量1.2萬輛,新造車實例中僅次于蔚來等少數企業;7月30日,理想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一度超過蔚來。
但即便是這樣的理想,因為其增程式路線,直至今日,依然不被有關部門、專家、業內媒體待見。
由此發生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撇開李想的“冤屈”不說,李想的觀點到底對不對呢?
小編以為未必。如果李想所說的電動車包含特斯拉的話,特斯拉的車主們顯然不想換掉自己的電動車改開理想的增程式電動車。同理,蔚來的車主觀點一定是一樣的。李想這一說辭,更像是和自家車主的自嗨。
其二,李想此舉,頗有“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功效。
這和比亞迪王傳福死命“詆毀”三元鋰電池電池是一個道理。王傳福在推出刀片電池的時候,竭盡全力證明三元鋰電池不安全,但和整個市場一樣,比亞迪旗下乘用車,目前依然主要搭載三元鋰電池。
李想試圖證明增程式的好,轉而“詆毀”純電動汽車,這是不是意味著,理想汽車今后不準備推純電動車型呢?
根據理想的招股說明書,理想下一款車依然采用增程式的路線,但如果就此說理想永不做純電動汽車,怕是沒幾個人會相信。
第三,李想把矛頭直指有司和行業專家,敢怒敢言,頗有一副錚錚鐵骨的意味,這在國外很常見,但在國內很少見,尤其在汽車行業。
即便直來直去如馬斯克,多財善賈如李斌何小鵬,八面玲瓏如李書福,在牽扯到國家政策話題之時,要么避而不談,要么努力點贊,絕少直面批評的。RDP的結局有目共睹,李想如此直言,很難說不會招來橫禍。
當然李想也絕非等閑之輩,以其創建泡泡網、汽車之家的經歷,應深知輿論之能事。有網友如此評論李想此言:“最大的水軍頭子,最早開始跟黑子曖昧,拉踩友商成性的李廠長跳出來裝受氣小媳婦,真真Amazing”。
事實上,小編也和很多人一樣,不太關心增程式,不認為增程式是合適的或終極的解決方案,認為純電及自動駕駛才是未來的終極方案,其中自動駕駛的重要性可能更大。但如何解釋理想在銷量上跑贏大盤,小編也很想知道原因。
如此,李想炮轟同行及有關部門,到底意欲何為,用直言快語來解釋恐怕有些膚淺了。作為旁觀者,不如讓子彈再飛一陣子。
多財多能如李斌,桀驁不馴如馬斯克,均在有關部門面前深埋頭顱,李想的傲骨還能挺多久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視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503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