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市日期逐漸臨近,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的信息也越來越多。日前,上汽更是公布了MAXUS EUNIQ7進行碰撞試驗的照片,以顯示其整車安全性能,也為量產上市預熱。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第一例國內車企公開的燃料電池電池汽車碰撞試驗。
圖1 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碰撞試驗
從測試圖片看,MAXUS EUNIQ 7進行了一個正面碰撞試驗,證明了在高速正碰的情況下,儲氫罐不會發生損壞,系統也沒有產生泄露。
另外,據上汽透露,在此次碰撞測試中,EUNIQ 7的氫瓶瓶閥在收到碰撞信號后100ms內迅速閉合,智能切斷氫氣供應,有效阻止氫氣外泄。
據了解,EUNIQ 7還針對儲氫系統的關鍵零件進行了諸多安全設計,氫瓶不僅可滿足耐火燒、密封性、泄漏率、跌落沖擊等嚴苛法規試驗要求,還額外針對氫泄漏的失效模式進行集成設計,保障即便在氫氣泄漏的極端情況下,位置和泄漏量都在可控范圍內,不會對整車造成安全風險。
本次測試的意義在于,這是第一例公開的在國內進行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碰撞試驗案例,顯示了國內對于燃料電池汽車安全防護方面的能力。
未來希望更多的車企能夠公布氫燃料電池的安全測試信息,以對氫安全知識進行科普,消除“聞氫色變”的恐懼心理,提振政府、社會和消費者等各方面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安全性能的信心,從而快速打開燃料電池乘用車市場。
自燃料電池汽車誕生以來,業界對于“燃料電池汽車是否安全”的問題就一直爭論不休。在mirai和NEOX問世后,吃瓜群眾們更是熱情高漲,針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問題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唇槍舌戰。
這個問題爭論得如此激烈,以至于有研究人員直接用實車進行試驗,以探討氫燃料電池汽車在發生氫泄漏、并且被點燃后的安全性表現。
從視頻可以看出,氫氣由于密度較小、氣壓較大,快速向車輛上方擴散,燃燒穩定,感官上像一個已經打開的天然氣灶——燃料電池汽車在發生氫泄漏后并沒有發生爆炸,火焰沒有傷及汽車其他部位,乘客甚至能夠從容逃離;而燃油汽車在發生泄漏、并被點燃后,火焰迅速蔓延全車。
實驗證明,氫氣泄露、被點燃并不會造成爆炸,在開闊地區,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得到了初步的驗證。
圖2 氫燃料電池汽車與燃油汽車對比
車企們干脆嘗試從根源上保證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即使發生了碰撞,儲氫罐也不會有問題。
針對對燃料電池汽車安全性的質疑,現代汽車底氣十足,直接參加了美國汽車安全測試機構——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的車輛碰撞測試,這也是業內最權威的車輛碰撞安全測試之一。
結果是現代Nexo在測試中獲最高等級“頂級安全車+ (2019 Top Safety Pick +)”評價,成為第一款獲得IIHS最高等級安全獎項的燃料電池汽車,同時也是IIHS測試的首款氫燃料電池汽車。
這體現了NEXO出色的安全設計,也說明了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問題在經過的設計后是能夠得到保障的。NEXO在IIHS上取得的成績足以打消大部分對于燃料電池汽安全性方面的顧慮。
圖片3 NEXO參加IIHS測試1
圖片4 NEXO參加IIHS測試2
現代NEXO的表現并非孤證,更早的mirai同樣在安全方面有著不錯的表現。
豐田沒有在美國進行IIHS的碰撞測試,J-NCAP、NHTSA、E-NCAP等其他的權威機構中也沒有豐田Mirai的碰撞成績,但豐田自己描述“在內部進行了嚴苛的碰撞測試”。mirai的開發者田中義和更是表示:“氣罐絕對不會爆炸。碰撞實驗顯示,時速80公里的追尾實驗中,汽車受損非常嚴重,但沒有傷到氣罐。碰撞后取出氣罐,上面一點傷痕都沒有。”
盡管沒有mirai的碰撞測試成績,也沒有見過豐田80KM/H的正面碰撞視頻,但根據豐田曾零散地公布過幾個碰撞測試視頻,mirai確實具備相當高的整車與零部件安全性能。
1、車尾偏置碰撞
豐田對mirai車尾進行了約64km/h(40mph)的偏置碰撞實驗。結果顯示,儲氫罐確實能夠承受相當的沖擊強度。這個實驗意味著,燃料電池汽車即使在高速公路上被追尾,依然能夠保證相當的安全性。
圖片5 mirai車尾偏置碰撞實驗
2、儲氫罐槍擊實驗
豐田也曾公布儲氫罐的槍擊實驗。視頻中,四型儲氫罐被子彈擊穿后,仍能夠良好地保持罐體形狀,從而穩定地將氫氣排出,沒有因罐體結構失穩而發生爆炸——這能夠給乘客提供足夠的逃生時間。
該視頻廣為人知,并成為“四型儲氫罐是安全的”的重要論據。
圖片6 mirai儲氫罐槍擊實驗
多年以來,國際上的整車與零部件廠商一直在努力保證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并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的試驗表明,國內企業也開始踏入這一領域,為燃料電池乘用車的推廣保駕護航。
2020年上半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突飛猛進,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在純電動汽車賽道競爭越發激烈的情況下,國內企業應在積極應戰的同時,盡早在燃料電池賽道完成各種準備,以應對即將來臨的挑戰,呼應純電動汽車賽道的競爭,延續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優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氫云鏈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533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