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制造商吉利汽車日前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IPO)招股說明書。根據招股說明書,吉利汽車計劃通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融資200億元(約合29.3億美元)。此次股票發行將使吉利汽車成為首家登陸科創板上市的汽車制造商。在本次募集的資金中,該公司計劃將84億元用于產品研發,3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30億元用于產業收購,6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吉利表示,其全新的模塊化平臺——B級模塊化架構(BMA)和緊湊型模塊化架構(CMA)平臺將支持其產品擴張。此外,基于舊平臺的車型研發也將繼續。吉利表示,用于產業收購的資金將用于收購工廠和業務,以配合公司業務發展并保障發展資源。另外,這家汽車制造商還希望加大在新能源汽車(NEV)、車輛自動化和車聯網等關鍵汽車技術的投資。
在招股說明書中,吉利還詳細介紹了有關其產品戰略和業務運營的細節。在吉利、幾何和領克這三個品牌中,運動型多用途車(SUV)對公司的增長貢獻最大。過去三年里(2017年至2019年),SUV在其汽車總銷量中所占的比例持續增長,從2017年的51%上升至目前的59%。隨著插電式混動技術和純電動(BEV)技術在產品線中的應用,電氣化車型在吉利總銷量中的份額正在增加。包括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在內的電動汽車占總銷量的份額從2017年的2.0%增長至2019年的8.9%,銷量從2017年的25,266輛增長至2019年的109,189輛。在產能方面,該汽車制造商目前在中國擁有11座工廠,合計年產能為210萬輛。不過,吉利的產能利用率呈現出逐年下降趨勢,從2017年的84.9%下降至2019年的59.5%。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僅為45.2%。自2017年以來,吉利的毛利率一直在逐年下滑。其中2018年毛利率為19%,2019年為16%。不過,由于采取了包括集中采購在內的有效成本控制措施,吉利在2020年上半年仍取得了較為可觀的15.7%的毛利率。吉利的招股說明書還披露了其在過去三年的研發(R&D)支出。該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投入超過80億元。僅在2019年,吉利的研發支出達到了31億元,高于2018年的19.3億元。
IHS Markit 觀點深度解析
吉利汽車在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將使這家汽車制造商能夠利用中國大陸的資本市場,籌集市場擴張所需的資金。據報道,由于吉利計劃尋求在上交所上市,因此在今年7月暫停了與集團品牌沃爾沃汽車有關業務合并的談判。不過,此次上市從長期來看并不會影響吉利與沃爾沃汽車合并的目標。吉利希望通過合并增強各品牌之間的協同效應,這不僅將提高公司的毛利率,還將促進各品牌之間的技術共享。
吉利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超過一半的募集資金將用于新產品研發、以及與車輛和自動駕駛相關的技術研發。根據其產品研發計劃,我們預計吉利將進一步擴大其產品陣容,推出包括皮卡等新車型。據路透社報道,吉利正在中國東部城市淄博建設一座汽車制造工廠,計劃年產能為10萬輛。新工廠將負責生產吉利皮卡車型,幫助吉利與該細分市場的主要對手展開競爭。我們的輕型汽車生產預測顯示,2025年中國皮卡銷量將達到58萬輛左右。目前該細分市場主要由國產自主汽車品牌長城汽車主導,另外涉及江鈴汽車、上汽和日產等車企。預計到2025年,長城汽車在皮卡市場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7%左右。
在加快推出基于專用電動汽車平臺PMA打造的車型方面,吉利也面臨不小的壓力。該公司計劃從2021年開始在中國大陸生產首款基于PMA打造的純電動汽車。這一新平臺的推出將使吉利能夠與那些投入巨資打造專用電動汽車架構以增強新車型競爭力的本土電動汽車制造商展開競爭。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吉利已經擁有了較為多樣化的產品陣容,涵蓋輕度混動汽車、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但由于缺乏專用的電動汽車平臺,因而限制了吉利進軍高端純電動汽車市場。吉利電動汽車品牌幾何旗下的兩款車型幾何A和幾何C均基于主要為燃油車設計的GBC平臺打造。我們預計,2022年,基于PMA平臺打造的汽車產量將達到約3萬輛,相比之下2021年的產量僅為6,000輛。這一增長主要是由領克品牌下的PMA車型擴張所推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IHS Markit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706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