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人在回顧改革開放后汽車產業發展歷史的時候,往往會劃分為爭取生產資質的1.0時代、比拼性價比的2.0時代、以及將技術(以及品質)作為競爭焦點的3.0時代。如今,業內普遍認為中國汽車行業已進入“競爭4.0時代”——即品牌力的競爭,誰能打造認知度、溢價值更高的品牌,誰就能在更為激烈的存量市場競爭中勝出。
正因如此,中國頭部自主車企近年來不斷嘗試推出自己的技術品牌并進行卓有成效的營銷,搶占消費者的心智,前有奇瑞的“雄獅”、一汽紅旗的“R.Flag阩旗”,后有三大全新技術品牌(檸檬、坦克、咖啡智能),而就在2020北京國際車展開幕前夕(9月23日),吉利汽車發布了名為“SEA浩瀚”的智能進化體驗架構,從而加入到了以技術品牌爭奪年輕用戶的行列之中。
說起SEA,相信大家立刻會想起“星辰大海”,而SEA分別對應英文Sustainable, Experience和Architecture,即SEA的三個內涵:可持續進化、優秀的用戶體驗、模塊化架構。
在詳細介紹之前,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還重新定義了自己的“抬頭”——首席用戶體驗官(Customer Experience Officer),也就是說,吉利由用戶驅動的數字化科技企業,用戶就是最大的產品經理。
據安聰慧介紹,SEA浩瀚架構的誕生歷時4年多,投入180億多元,由全球化協同研發。和以產品為中心的傳統汽車不同,從智能時代用戶體驗出發,以硬件層、系統層、生態層來構成三位一體的立體化布局。全域的兼容、進化與合作,讓汽車從誕生之初就有了無限能力與智慧。
簡單來說,SEA浩瀚架構有兩大能力:世界最大帶寬的架構(覆蓋A-E級車,能實現轎車、SUV、MPV、小型跑車、皮卡、未來車型等全部造型)和全球最高效的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一輛整車的開發時間可以縮短50%,意味著更快更高效的迭代能力),而基于該架構的首款純電豪華轎跑概念車——領克ZERO concept首度公開亮相,其NEDC續航超700公里,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3.9秒。該車將會在9月26日開幕的北京車展上正式首發,并將于2021年實現量產上市。
作為領克品牌的首款純電動車型,領克ZERO Concept雖然是一款概念車,但據悉量產車型不會相差太大,其領克家族的設計風格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比較搶眼的還是極具標志性的分體式大燈組、前臉的貫穿式格柵均在新車中有所體現,很有未來感。
得益于全新的SEA浩瀚架構,新車的長寬高達到了4850/1980/1530mm,軸距為2999mm,從而讓用戶獲得更大更靈活的越級空間體驗。在豪華體驗層面,新車配備了無框設計的感應電動門、全自動調節空氣懸掛等多項領先科技,此外,領克還將推出專屬的高端定制服務,以更好地滿足年輕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雖然目前公布的信息不多,但領克ZERO Concept概念車搭載110kWh無模組CTP集成電池包,可實現超過700公里的NEDC續航能力;與此同時,單電機實現最高475kW功率輸出,搭載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兩檔電驅動變速器,最大輪端載扭矩可達8000Nm,從而實現3.9秒的0-100km/h加速時間,麋鹿測試成績大于80km/h。
而在當前最為火熱的智能駕駛領域,SEA浩瀚架構采用高級輔助駕駛、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已經具備滿足完全自動駕駛的能力。以雙冗余標準打造的全場景、全過程功能模塊,滿足國際最高安全等級認證的安全保障,可實現脫手、脫眼、自主泊車、自動變道、自動導航的自動駕駛功能。
按照規劃,基于SEA浩瀚架構的個人車輛(如領克ZERO Concept),將于2021年在結構道路實現高度自動駕駛,2023年之前在開放道路實現高度自動駕駛。同時,吉利還將基于SEA浩瀚架構開發自動駕駛出租車等智能交通工具,將于2022年率先在結構道路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并于2022年亞運會核心區域,提供智能出行服務;2025年之前,在開放道路上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在《電動大咖》看來,中國品牌的技術創新的成就加上營銷創新的賦能,使得汽車市場上技術品牌精彩紛呈,同時也使得技術與營銷的整合競爭更加升級,也更見真實力。但如何將過硬的產品實力與創新性營銷相結合,用Z世代用戶聽得懂、愿意聽的預言,把產品和技術優勢多角度、最大化地傳遞給他們,真正實現年輕用戶的轉化,仍然需要中國品牌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夠實現。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大咖·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2769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