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春節前,小鵬P7就要推送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功能了,這是最近汽車圈里的熱點話題。
這兩天,資深小鵬車主大包子貍去體驗了一把NGP。他在這篇萬字文章中,詳細講述了整個體驗過程,對NGP做了一個系統評述,指出4大優點和10大缺點,也講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我們覺得他的評述很全面,值得一看。經他授權,轉載于此,與大家共同分享。】
01
前言
知乎慣例,先說結論:真香,但并不完美!小鵬科技,何止于車!
下面開始慢慢說,全文看完大概超過10000字,圖片50+,后期再更新當時的視頻剪輯。
1月11日起,小鵬汽車在廣州發起了智能體驗營活動,開放了旗下智能音樂轎跑P7的NGP Beta版的體驗。很有幸大包子貍參加了這一體驗,結束后的短暫時間里,問我的感想,只能是“臥槽”。一覺睡醒,整理思路,大致分下面4個部分說說這次的體驗。
1. NGP介紹會詳解
2. NGP體驗全過程
3. NGP的優缺點
4. Q&A
02
NGP介紹會詳解
大包子貍到達位于廣州機場旁的智能體驗營,在前期的體驗營里,各路媒體和專業老師先后體驗了NGP,在網上也可以看見各類測評,感覺今年小鵬宣傳力度加大了很多,各個媒體都可以看見相關的測評。在體驗營的前面墻上,看見了個人最喜歡的一位知乎大V@張抗抗,畢竟“常巖說的好,抗抗說的對”,我個人還是更喜歡說的對,唉,紅果果的直男思維。
在活動開始之前,首先是小鵬汽車自動駕駛中心總監黃鑫給我們講解了NGP Beta版的前世今生。著重講解了NGP的自動駕駛硬件、軟件功能、相比同類功能的優勢場景,自動駕駛行業現狀、工程版和Beta版的不同,NGP人機交互體驗的進化,NGP行駛安全的進化,領航輔助類功能評價標準的發布,本次體驗路段說明等,大概內容如下:
(1)自動駕駛硬件。這點應該很簡單了,P7擁有目前量產車中最強的自動駕駛硬件,用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構成了兩套360度感知體系,通過視覺和雷達兩套系統形成了互為補充的感知體系,比如在視覺受限的諸如強光、黑夜情況下,有效通過雷達信號融合提升感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再加上英偉達量產的最強自動駕駛算力芯片和以太網的車身數據結構,為高效梳理數據提供了強力保障。再加上厘米級的定位能力和分米級的高精地圖,為NGP提供了上帝視角的預知能力,有助于車輛在大曲率彎道、施工路況等各種情況提前做好準備。
這里有個有意思的地方,值得大家注意,黃總監介紹到,目前市面上發布的車輛有很多提到了自己也擁有高精地圖的能力,但是并沒有介紹自己的定位能力,這將有可能影響實際用戶體驗,因為雖然你擁有了預知周邊各種情況的能力,但是你并沒辦法搞清自己在哪里,自然也就很難做出下一步的判斷。
(2)NGP自動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在這一塊,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通用能力和更懂中國能力。通用能力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主要包括了自動限速調節、自動切換高速公路、最優車道選擇、自動上下匝道、自動超車。這些功能大家應該比較熟悉了,就簡單給大家介紹下:
自動限速調節:按照高精地圖和地面交通標志的信息,自動調整車輛的行駛最高速度,比如在正常路段保持時速120公里,在隧道保持時速80公里,在匝道保持時速60公里。
自動切換高速公路:這個就是根據導航路線,從現行的高速公路切換到其他高速公路,主要要求車輛對提前進入匝道,并識別應對切換路口多個匝道和復雜車流的能力。
最優車道選擇:是指車輛在高速公路上,主動進入車輛較少的左側超車道或者行車道,保持一個相對高速的行駛環境。
自動上下匝道:是指在高速過程中各種匝道進入和開出的車輛應對場景,尤其是大曲率彎道匝道帶來的困難。
自動超車:說的是在行駛過程中,遇到前方慢車,我方車輛可以自動識別并自主完成識別并變道超越慢車后回到原來選定行車道。
在更懂中國能力部分,應該是這次NGP體驗的重點,這部分主要包括了交通錐識別與避讓,擁堵道路超級跟車,夜間超車提醒,故障車輛避讓,變道自動緊急避讓,大貨車規避等。
交通錐識別與避讓:因為中國的交通道路特性,高速公路上施工情況時有發生,雪糕筒,水馬,圓柱筒等警示標志各色各樣,小鵬自動駕駛團隊針對這些場景做了大量的數據采集,NGP已經擁有了可識別可避讓的能力,可以做到識別、發出警告、自動規避的能力。
擁堵道路超級跟車:指的是在道路擁堵的情況下,車輛將通過全向感知能力,全力保持和前車的距離,通過對側方車輛的監控和預判,避免側方車輛“加塞”的能力。
夜間超車提醒:指的是在NGP在夜間實施超車的場景中,會自動閃爍大燈,提醒被超越車注意后方來車。
故障車輛避讓:說的是在道路前方存在車輛應為故障無法移動,NGP將提供警示和避讓的能力。
自動變道緊急避讓:指在車輛變道過程中,一旦車輛發現目標車道后側有快速來車,我方車輛將會自動取消變道,退回到原有車道待機再次執行變道任務。
大貨車規避:這點比較重要,指的是按照人類駕駛習慣,考慮到大貨車場景給駕駛人員和乘客帶來的不適感,為車輛增加了特別優化。這并不僅僅是一個和大貨車并排時候靠左行駛,還有更多其他場景,諸如提前變道規避,變道時候規避面向大貨車變道等等。
(3)相比同類型功能的優勢場景。在這一塊,主要是結合場景環境,告訴用戶終端體驗上,在哪些場景可以明顯的感知到NGP等能力優勢,主要是以下三個場景:雨天、大曲率彎道、大貨車場景。
雨天:在雨天乃至于大雨場景,傳統的視覺系統會受到嚴重限制,但NGP有效的將毫米波雷達感知能力和視覺感知能力進行強力融合,大幅度提升自動輔助駕駛的能力,這一點其實在G3上已經初見端倪,大包子貍以前在大雨中測試過G3的LCC+ACC的能力,表現出了較強的保持能力,在這里必須強調的是,G3并無法保障雨天情況下自動輔助駕駛的安全,駕駛員務必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準備干預車輛,確保行車安全。
大曲率彎道:大曲率彎道一直是特斯拉的優勢,特斯拉AP階段的車道保持能力驚人,小特叔叔測試特斯拉時候發現了著名的“小特彎”,憑借著穩如老狗的過彎方式,AP無愧于擁有最強車道保持能力。這次小鵬在NGP情況下,將高精地圖有效融入,實現了對大曲率彎道的預知,配合現有的車道感知能力,可以實現大曲率彎道的有效應對,最大限度避免了匝道過彎退出的情景發生。
大貨車場景:這一點上面已經說了不少,在這里就不重復了,主要就是不斷的提升各種因為大貨車并行給駕駛人員帶來的不適感和危險感,比如遇到超寬大車車載貨物大于車身本體的情況,又比如遇到貨車蒙布綁定不牢帶來的晃動,又比如雨天大車濺起的巨大水霧……這些場景都將做不斷優化和提升。
(4)自動駕駛架構的不同。這一段主要是介紹了自動駕駛行業現狀以及NGP的架構優勢在哪里。這里涉及很多比較專業的部分,簡單的說一下,目前市場上大量的車輛都采用了供應商方案,由諸如M家的自動駕駛供應商提供解決方案,這就包括了從攝像頭+雷達提供感知能力,并通過傳感器融合后對車輛進行運動控制和運動規劃。
這種方式最大的優勢就是簡單低成本,只要購買了方案,相當于給現有車輛加裝一個模塊,從硬件到算法都是供應商提供,而且因為簡單重復數量大,成本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缺點就在于嚴重受制于供應商,后續的優化和針對自己的情況想要做出變更,都非常困難,因為供應商針對太多主機廠,無法針對性修改推送。
小鵬的優勢就在于增加了高清地圖和高精定位,將地圖融合能力融入傳感器融合中,并且因為全棧自研的優勢,可以有效針對自己的需要,對算法做出開發和修改,為車輛增添了行為規劃和行為預測的能力。這就好像原來說的超級擁堵跟車輔助,通過攝像頭的數據對監控車輛的行動進行規劃和預警,并操作車輛進行前行等操作。這就是所謂的運動行為預測的能力。所以,小鵬NGP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可以提前用上帝視角來獲知很多信息,并提前做好準備,所謂心中有數,應對不慌。
(5)從工程版到Beta版的不同。這里主要是版本迭代、海量路測和四大提升三個部分。
版本迭代:從1024智能日發布了工程版到今天的Beta版,80天的時間里,該版本歷經了12次大迭代,91次小版本迭代。在后期和工程師的交流中,我們知道5+2,白加黑的開發過程中,幾乎每天都在不斷的優化NGP能力,并不斷發布新版本進行實車測試。
海量路測:這個就很簡單了,就是NGP已經經過了百萬公里級的現實道路測試,但這種測試并非是在單一路況下簡單重復測試,而是在全國范圍內不同的道路進行廣域測試,所謂走遍祖國大好河山。這一點決定了NGP是在大多數高速公路、高架和快速路是實際可用的能力,而不是少數道路范圍內炫技使用的能力。
四大提升:這里主要是軟件運行更加穩定,道路行駛更加安全,人機交互更加順暢,駕駛使用更加便捷。其中軟件穩定和駕駛使用更加便捷的意思大家能直接理解,就不多說了,主要來看看人機交互和駕駛安全。
人機交互方面:這點要說的是,Beta版本提供了一個非常優秀也是獨一無二的SR界面,提供了非常清晰的現實情況模擬,非常清晰的告訴你,車在哪里,車看到了什么,車下一步將往哪里去。并且在非常多的場景下都增加了顯示和語音提示,比如下一步要超車了,比如要進出匝道了,讓你了解車輛的下一步運行意圖。在遇到復雜情況下,車輛也會發出預警,并詳細描述預警原因和建議操作,比如告訴你,道路表現不清晰,請小心。在人機駕駛之間建立了明確的界限,比如通過語音,車機顯示、安全帶等多種方式融合建立了多級提示機制,更清晰的標明了人駕和車駕的界限。
行駛安全方面:首先是提供了預告能力,因為高精地圖的引入,由于擁有上帝視角的能力,車輛會把諸如施工、收費口等信息提前告訴用戶,給用戶預留較大的準備時間。其次是提供了實時預警能力,比如感知到下雨、前方事故等也會立即提示駕駛人員。
最后則是高效,這里要說的是著名的高速結束的退出匝道功能,目前的系統邏輯下幾乎所有的領航輔助功能都設定了一定的閾值,比如提前2公里向右變道進入匝道,或者提前3公里進入匝道,這個閾值都是固定的,但是在顯示情況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高速公路出入口嚴重擁堵,堵車就堵了3公里,然后系統設置提前2公里,就會造成幾乎無法完成變道。
對此,小鵬正在研究通過地圖實時數據,進行判定,比如當地圖顯示高速出入口擁堵2公里,那么出入匝道NGP就會在此基礎上再提前2公里開始執行進入匝道操作,確保操作成功和車輛順利進出匝道。
(6)發布領航輔助評價標準。一個領航輔助功能到底好不好,用什么樣的標準去評價,目前行業內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這次小鵬也探索者發布了全新的評價標準,主要是五個指標:平均百公里接管次數,變道超車成功率,出入匝道成功率,隧道通過成功率,夜間接管次數、變道超車以及出入匝道的成功率。這個評價標準有個大包子貍很喜歡的地方,就是他完全是站在用戶的視角和實際使用的場景來設置的,當然這個評價標準還比較簡單,以后可以進一步細化。
但是大包子貍想強調的是,因為視角和場景實在是太重要了,就說一個簡單的案例,比如自動泊車,其實在2010年自動泊車技術在量產車就商用了,但是為什么到2019年G3的發布才帶來自動泊車的高潮,就是因為G3解決了從能不能用到好不好用的問題,在多個場景下都可以使用,使用時候不需要頻繁操作,真正實現自動泊車更輕松、更方便、更迅速。這樣的情況下,自然都做到大家都來使用。今天的NGP也是一樣,如果只是在很少的場景能用,用起來總是需要干預,就會體驗很一般,用戶也不會去使用。所以,小鵬此輪這個標準將會很好的去對這些功能進行評價,看看這個功能到底是不是會有現實的實用意義。
(7)NGP使用資格測試。因為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并不是完全的自動駕駛,為了避免造成使用人的誤會帶來行車危險,小鵬P7上在使用NGP的時候是需要對用車人賬號進行相關測試的,大致的過程是看一個小視頻,然后回答相應的問題,通過問題回答之后,可以獲得使用NGP權限,這個考試是隨賬號的,也就是你通過了測試以后,你無論在哪臺擁有NGP能力的車上都可以使用NGP功能。
這個功能大包子貍個人感覺好評,因為現在已經有太多因為錯用自動駕駛輔助功能而造成行車安全事故的案例了,一方面給車主自身安危帶來巨大影響,另一方面給也威脅到他人安全和社會秩序,在這么多車企里,小鵬能夠通過這種強制性測試的模式,加強對安全的把控,是一個非常好的措施,點贊!
03
NGP體驗全過程
在詳細了解介紹會的內容后,終于到了刺激的體驗環節了,首先是教練介紹了測試路線和一些注意事情,然后介紹了分車情況,我們這次是2個人1部車進行體驗,在行程過半的時候有個服務區可以換手。
簡單的分組之后就來到了試駕車的停車場地,在這里12輛試駕車已經整裝待發,南方和美的陽光下的P7發出略帶金屬色的光澤,彰顯出完美的科技感,車身側面“智能體驗營”的大字配合簡單的幾何圖標表現出極簡的科技氣息,執行公司的教練等在車旁,NGP終于就要來啦!
上車之后,首先是教練簡單的介紹了一下NGP的開啟方法和使用時候的安全事項,以及在體驗路段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關注焦點,并按照NGP的要求,設置了目標地址并開始導航,因為只有在設定導航節點之后,車輛才具備進入NGP的能力。然后大家系好安全帶,這就準備出發啦。
車輛出發以后,首先是教練開車,我們試乘,教練在經過一段市區道路行駛之后,很快來到了高速的入口,在這里教練再次確認了導航的目的地,然后就開上了高速,進入高速以后,可以看到在中控的地圖界面左上方出現了灰色的NGP標志,出現這個標志就代表著目前的路段擁有NGP的使用能力,此時,教練使用右側撥桿快速向下連續撥動兩次,車輛語音自動提示:進入NGP狀態,剛才的灰色圖標也點亮為藍色圖標,中控屏上出現NGP的SR界面,車輛前方出現一條類似特斯拉NOA的粗壯的藍色導線。此時,就正式進入了NGP狀態。
體驗中,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車輛自動進入最優車道,我們啟動NGP的時候,其實是在道路的中間車道,當車輛在該車道內行駛了一小會之后,語音提示:即將向左側變道,然后中控屏也出現了文字提示,SR界面上藍色導線開始向左側偏移,并且在目標車位出現白色透明車位,方向燈自動點亮。然后大概在提示后的三秒內,車輛迅速向左變道,過程干凈利落,不帶任何猶豫,變道完成后自動關閉方向燈,車輛進行保持向前行駛。
我們遇到的第二個場景則是自動超車,當時我們行駛在最左側車道,前方有慢車,右側是一輛大貨車,在前車超過大貨車以后,大貨車開始向右側車道變道,空出了中間車道。此時車輛檢測到前車慢行,右側存在空間距離,語音提示,即將向右側變道,然后中控屏也出現了文字提示,SR界面上藍色導線開始向右側偏移,并且在目標車位出現白色透明車位,方向燈自動點亮。然后大概在提示后的三秒內,車輛迅速向右變道,和上次不同的是,因為這次前方有慢車且目標車道側后方有跟車,P7在變道過程中采取了人類駕駛員常用的加速變道模式,就是在變道的同時適當的增加速度,保持和目標車道后方車輛的安全距離。而且這個場景也證實了P7具有右側超車的能力,有效預防了超車道始終跟慢車的場景發生。
遇到的第三個場景就是錐桶識別,在距離我們兩個車道外的緊急停靠帶因為施工布置了大量的雪糕筒,P7均能準確識別,并在SR圖上準確的用圖像標記出來,并提前在中控屏上給出小心施工的警告,因為我們并沒有走在施工所在的道線,所以也無法體驗出是否會自動規避。
遇到的第四個場景是進入匝道,當車輛地圖顯示還有2公里即將進入服務區的時候,車輛開始自動向最左側變道,變道的過程和上面的基本相同,先完成一次變道之后,再完成下一次,一直到進入最右側車道。這里有個小細節就是在進入最右側車道之前,我們的車檢測到最右側車道前方有一個大貨車慢行,我們的車是加速超過了大貨車之后,再變道進入了最右側車道,這對乘坐體驗和交通效率相信都會有提升的益處。
但是在距離匝道1公里之內且車輛已經進入最右側車道后,車輛會在80公里最大時速范圍內跟車,不再會自主發起自動超車。并且在1公里的時候語音提示,還有1公里即將退出NGP。在距離服務區還有500米左右的時候,車速進一步降低到最大時速60以內,在距離服務區還有250米的時候,車輛開始自動變道進入匝道,并通過中控閃爍警示畫面,提供退出NGP還有XX米的提示,語音也在反復播報還有XX米即將退出NGP。在進入匝道后,中控屏會變化成一個完全要求接管的手握方向盤畫面,語音發出警報音,安全帶反復勒緊駕駛員,提醒駕駛人員立即接管車輛。
到了服務區,換了同車鵬友駕駛,先是照例進行手機APP測試,然后上車開始繼續體驗。也是陸續體驗了自動進入最優車道,自動超車,體驗到另一個不同的場景就是自動切換高速,在快要進入目標高速匝道路口2公里處,車輛還是和上述情景的一致開始逐漸自動變道進入最右側車道,但是接近道口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路口存在著切換匝道然后立即一變二的路況,就是進入匝道以后立即要盡量兩條分路的選擇,進入了分路之后遇到一個曲率尚可的彎道。在實際體驗中,車輛能夠快速進入匝道,然后立即在中控中顯示出車輛將要進入的匝道,并自動進入,這種精確的車道級導航就避免了我們平時手機導航的那種開到道口前面不知道往哪里開的尷尬。
體驗到的第六個場景是匯入主路。在剛才的匝道下來之后,我們首先遇到了匝道進入主路前有一段道線不清的情況,然后匯入主路后后方有較多來車。我們體驗下來,車輛在道線不清晰的路段能夠保持車身穩定前行,并不會出現晃動和畫龍的情況,匯入主路過程中,能夠在目標車道的后方來車超越自己的短時間內迅速向目標車道加速變道,并保持和后車的安全距離。
體驗到的第七個場景是隧道。在隧道前,車輛開始自動降速,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現場的道路限速牌提示這個隧道的限速是100,車機導航地圖提示這個隧道的限速是80,車輛最終選擇了80的限速去通過隧道。在隧道內,車輛行駛穩定,地圖定位準確無任何偏離。
體驗到的第八個場景是調節速度進入匝道。當時我們遇到了這樣的路況,還有2公里即將進入匝道,我方車輛行駛在最左側的車道上,右側目標車道上前后都有車,我們車輛先是自動減速,讓前車拉開距離,然后在加速超越后車并迅速變道,隨后再次變道進入最右車道以便于進出匝道。這個邏輯顯示了相當先進的AI智慧,已經完全類似于人類駕駛員的操作水平,通過調節自己的車速來來開目標車道之間的空隙,然后實施超車,當時確實有點驚到我了。
第九個場景是非常刺激的大曲率彎道。這是一個高速切換場景中遇到的180度大曲率彎道,車輛在進入彎道前,語音和中控屏都發出提示:小心急彎。然后車輛逐漸減速進入彎道,從50不到的速度一直緩降到35左右的速度來配合過彎,在曲率最大的時候,系統牢牢控制方向盤到最適合傾角,保證車輛保持在車道正中,避免過于貼近彎道邊緣帶來緊張感。在出彎道的時候,車輛開始逐漸加速,在匯入主路前已經提升到了60左右。這個彎道過的非常完美,車輛不僅成功過彎,而且還會減速入彎,加速離彎,已經有了老司機作派,這樣的過彎能力的確已經可以和搭載特斯拉相媲美了。
第十個場景就是變道自動取消和再次啟動。在行駛過程中,我們的車輛觸發了自動向左變道并開啟了方向燈,但這個時候,后方跟車加速前行并迅速變道超車,這就造成了該車路線和我們車規劃路線重合,這個時候NGP自動關閉了變道指令,車輛關閉信號燈繼續向前行駛,但問題來了,前方即將遇到長實線。我們本來以為車輛將要在長實線后再執行變道了,沒想到車輛迅速果斷的執行了一次加速變道,完美的在實線前進入了快速車道。這個也要非非常好評,因為在我以前體驗過的部分領航輔助駕駛功能中,當車輛開始變道后,一旦發現暫時無法變道后,車輛就會打著方向燈一直等待變道機會,這就給目標車道后方司機帶來比較大的困擾,他讓你吧,你又不變。不讓你吧,又怕你打著燈突然變過來。這樣的情況在某些場景下嚴重影響交通通行效率。NGP的這種操作確實在提升用戶體驗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了交通參與者對整體交通效率的提升。
第十一個場景就是施工造成的地面道線混亂。在體驗過程中,我們遇到一段路況是因為施工,地面導線重繪,舊的導線又沒有清楚干凈的情況,在這種路況下,NGP可以繼續有效引導這輛在正確的道路內行駛,并不會因為地面導線的變化和混亂造成車身的不穩定或者搖擺給駕乘人員帶來不適。
第十二個場景則是我們體驗形成80公里中唯一一次人工干預場景。這個場景的情況如下:在進入一個大曲率彎道的前,我方車輛始終跟車前行,在彎道口前車突然實線變道離開彎道,我方車輛從30多速度加速到45左右進入彎道后再次降速并大角度回旋方向盤,但是車輛速度降低未及預期,有和周邊護欄碰撞的危險,顯示屏和語音發出立即接管信號,安全帶勒緊駕駛員提示警告,在這種情況下,我立即接管了方向盤并輕踩剎車退出NGP功能。在這個體驗下我并不知道是否極限工況是否會造成事故,但是處于安全考慮還是應該立即接管,確保行車安全。
最后再說下體驗的一些綜合感受,我們整個試駕的時間基本和導航所限定的時間相同,這也就是說全程使用NGP的情況下,并不會很大程度的拖慢你的通行效率,這點也要好評,這也再次說明了小鵬打造這個NGP這個功能立足點就是有實用性,只有在保證通行效率的情況下,NGP才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另外,NGP全程的交互、體驗都比較友好和便捷,應該是使用過的最容易上手的輔助駕駛系統了,基本的體驗全過程大概就是這樣,
04
NGP的優缺點分析
說到NGP的優點,其實上面的體驗過程中已經說了很多,因為前期各位媒體老師已經通過文字、視頻等多種方式吹爆了NGP的體驗,大家可以很簡單了解到很多NGP的優勢,大包子貍體驗后和小鵬兩位自動駕駛工程師交流了挺長時間,就簡單的歸集幾個要點:
(1)理念上有領先。小鵬工程師提到,在他們這個項目立項之初,就設定了要做更懂中國的自動駕駛,要在中國范圍內占據領先優勢。所以這就決定了在硬件設計和軟件研發目標上有更好的前瞻性。
(2)硬件上有冗余。在感知系統上,硬件設立了兩套360度的感知體系,并設立了大算力平臺和獨立的大屏算力能力。
(3)軟件上接地氣。因為中國的道路工況和歐美有很大區別,比如美國基礎道路建設相對比較成熟,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大規模的變化,高速車流比較規則,而且對交通規則的遵循度比較高。而中國的高速公路幾乎每一天都在施工,不同的施工情況層出不窮,而且道路建設日新月異,幾乎每年各種道路情況都發生變化。所以小鵬的軟件團隊諸如NGP針對中國的特色做了更多的開發和細化,在中國場景使用更有優勢。在這點上很好理解,就是類似于我們的手機,一開始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都非常先進,但是隨著國產智能手機不斷提升,本地化應用諸如小米智能生活、微信、支付寶和京東之類的生活環境越來越成熟,國產品牌自然就慢慢獲得了市場和用戶的認可。
(4)升級上有交互。類似于小米的MIUI的設計,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數據,通過神經網絡和大數據技術反復喂養和訓練,不斷提升。比如在NGP過程中系統發現在哪些情況下會被人類駕駛員接管,然后進一步分析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然后進一步去改進自己的系統,從而做到更加好用。比如在我們試駕過程中,我們發現部分駕駛人員喜歡相對激進的變道方式,部分駕駛人員喜歡相對保守的變道方式,或者有的人自己開車的時候喜歡激進,有家人在車上的時候喜歡保守。我們就把這樣的建議提交給了自動駕駛團隊,他們也表示會在后期的OTA中融入這一功能。一個可進化的系統,常用常新誰不喜歡呢?!
NGP的優點就不多說了,主要來說說NGP Beta版本體驗過程中感觸到的幾個不足。
(1)儀表盤顯示單調。在開啟NGP的過程中,儀表盤除了一個NGP圖標之外,沒有任何提示,甚至連原來LCC的兩條藍色標線都取消了。這樣就會造成一個錯誤場景,當車輛提示請緊握方向盤,駕駛人員不知道自己緊握的力度是否會造成NGP退出,看向儀表盤的瞬間發現和平時自己駕駛沒有特別大區別,會誤以為已經退出NGP狀態,從而立即接管駕駛,反倒真正退出了NGP狀態。此處建議是否可以考慮把類似于中控屏上的一條藍線加入儀表盤的NGP狀態。
(2)儀表盤無法顯示側后方來車。在NGP狀態下,中控屏上可以顯示車輛周圍360度的車輛情況,但是如果駕駛員切換到地圖、音樂界面無法觀察SR界面的時候,儀表盤的模擬情景并不能和特斯來或者蔚來那樣顯示側后方來車的情景,還是和以前一樣智能看到前方和側前方情況,建議增加側后方路標顯示,提升駕駛安全性。
(3)中控屏部分提示存留時間較短。在駕駛過程中,由于駕駛員大多長時間看著前面的路況,通過語音或者眼睛余光感知到中控屏幕的提醒時候,可能并沒清晰的感知到提醒的內容,然后再低頭去看的時候提醒已經消失了。建議延長提醒的存留時間。
(4)對于路面出現坑洼或者雜物(如前車掉落保險杠)等情況無法感知。在這種工況下,車輛暫時無法識別并做出判斷,需要駕駛人員進一步提升觀察,避免引發各種意外。
(5)高精地圖和現場感知出現矛盾。我們本次通過一個隧道,高精地圖上顯示的是限速80,但是現場標識上表現出的是限速100,在這種相互矛盾的情況下,系統將會如何做出判斷?我們感知下來似乎是高精地圖的優先,因為車輛畢竟按照最高限速80去實際行駛的。
(6)SR渲染還不完善。在我們通過一段施工路面,其實路面已經因為施工縮緊到單車道行駛,周圍的其他車道上已經用水泥墩進行了物理硬隔離,但是在渲染圖上并無任何標志,依然顯示的是正常的行駛路面。雖然在該路況下,車輛實際已感知到右側車道不可用,不會執行任何的向右變道功能,但是處于人家交互和駕駛信心感知的考慮,還是希望在渲染圖上做進一步改變。
(7)降級設計隱藏較深。在開啟NGP的情況下,如果因為車隊駕駛或其他原因想要退出NGP保持LCC狀態,這一降級操作的操作按鈕相當的隱晦,非常難找。導致大多數駕駛員需要首先退出NGP狀態,然后關閉NGP功能,再啟動LCC,操作復雜,長時間目光聚焦大屏,增加高速行車過程中的安全風險。
(8)車內攝像頭用處不明。在Beta版本中,車內攝像頭似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按照設計,當駕駛人員更換的時候,車內攝像頭通過人臉識別可以直接識別人員,并切換賬號,但在體驗過程中并未發現類似情況。在駕駛過程中,車內攝像頭針對駕駛人員的監控功能也未體驗,并未出現任何提醒駕駛人員目光已經離開或者疲勞駕駛的提示。
(9)NGP狀態下電能規劃缺陷。當車輛導航路程超過續航后,NGP并不會針對補能做出任何規劃,即便是車輛電能已經無法支持線路,NGP也不會自行規劃充電線路,作為新能源車,補能規劃相當關鍵,建議在下一步優化里給予考慮。
(10)NGP道路缺乏應有標識。在啟動NGP前設置導航目的地的時候,無法提前預知那條路可以使用NGP,那條路不可以使用,這就帶來了使用場景下有以下的缺點,比如我要到A地區,我可以選擇雖然路遠一點,但是可以使用NGP的路段,因為駕駛相對輕松,也可以選擇路短一點,但是可以自己駕駛的路段,因為我趕時間。建議類似上面視頻中蔚來的NOP,在規劃道路的時候做好可以使用NGP的道路標識,并在地圖導航內增加選項“盡量選擇NGP路段”。
05
Q&A
(1) Q:此輪升級只有NGP么?XP2.5系列的的LCC功能什么時候上線?
A:此輪升級將會打開XP2.5和XP3的全部主動和被動安全功能,包括2.5的LCC功能也會同步上線。
(2)Q:儀表盤是否可以顯示后方來車?
A:目前暫不支持。
(3)Q:實線、虛線是否可以做出相應的識別和判斷?
A:完全沒有問題,車輛感知和高精地圖都可以做出識別,并引導車輛做出相應的動作。
(4)Q:對于變道的保守和激進,是否可以選擇?
A:正在考慮提供保守模式和激進模式選擇。
(5)Q:XP3和XP2.5的LCC會有區別么?
A:會有肉眼可見的區別,比如地面道線混亂的情況,XP3基本沒有問題,XP2.5存在一定風險。
(6)Q:城市路面可以全速域開啟LCC么?
A:城市路面在15公里以上即可開啟LCC。
(7)Q:到底什么時候可以開始推送?
A:春節前,具體時間無法詳細到天。
(8)Q:P7以后還有什么功能可以升級么?
A:P7無論是在感知和算力方面,都有很大的冗余空間,我們正在全力開發多個功能,比如最后一公里自動代客泊車等,相信會給大家更好的智能體驗。
寫在最后:
體驗營的時光很快就結束了,通過短短的體驗極大的增強了我對小鵬將來發展的信心,尤其是其專注于科技的探索和追求。
說實話,我其實還是蠻激動的,近兩年來,多少品牌喊出要對標特斯拉,但是今天小鵬NGP在此刻真的超越了特斯拉NOA的使用體驗,我覺得這是歷史的一刻。第一步已經邁出了,后面還會遠么?
我原來認為小鵬的飛行汽車只不過是彰顯品牌調性的炫技,此刻我開始深信其具有的現實意義。我開始相信,在將來,小鵬汽車不僅僅只是一家汽車制造商,更是一個探索無限的科技公司。
小鵬科技,何止于車!
所以,還是得再多進點~下一代中大型SUV,就靠你了!
(本文完)
《電動汽車用戶聯盟》是一個專注于講述電動汽車用戶的故事,為用戶說真話的平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3629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