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拾萬
對汽車不太了解,害怕入坑怎么辦?其實根據銷量選車是不錯的選擇,而在近日,乘聯會公布了2月銷量數據,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117.7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71.9%,環比下降45.5%。至于為什么會出現迅猛的同比上漲,是因為受疫情影響,去年2月銷量很低,而相比1月下降,是因為2月是傳統銷售淡季,且春節假期較晚,有效工作日較少。
具體到各個細分市場,無論是轎車、SUV、MPV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相比去年同期均較大幅度增長,與1月相比則小幅下滑。其中新能源細分市場相比整體乘用車市表現較好,2月銷量達到9.7萬輛,雖說不及其他細分市場,但卻是同比漲幅最大的細分市場,達675.0%,同時環比下跌幅度也最小,為37.9%。
比起總銷量的變化,估計消費者們更關注各個細分市場單車銷量排名,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五菱宏光MINI EV再度拿下冠軍,2月累計銷售新車17,307輛,主要在于2.88萬-3.88萬元的親民售價,同時由于其還具備較大的改裝潛力,只需花費極小的成本和經過簡單地改裝就能成為街頭潮車,也越發受到年輕消費者歡迎。
不過雖說宏光MINI EV仍然高居榜首,但特斯拉才是最大贏家,旗下兩款車型進入前三,包括Model 3和今年1月剛上市的Model Y,前者銷量同比增長近5倍,比起1月也有所增長,實現了逆勢上行,不過不排除是因為1月銷量下滑,基礎較低,另外,在高銷量的背后那,特斯拉一直飽受爭議,在被曝存在質量問題,且被槽甩鍋,甚至還被五部門約談,還能有這樣的市場表現,讓人意外。
電動化已是大勢,不少傳統車企紛紛在新能源汽車發力,如今長城汽車、比亞迪、廣汽埃安等車企在新能源細分市場都有不錯的表現,不過最大的黑馬要數長安汽車,總銷量方面成功躋身2月廠商榜前三,僅次"南北大眾",新能源汽車方面,旗下奔奔EV一路殺進前十。
究其原因,奔奔EV不到3萬的親民價格功不可沒,至于為何不敵宏光MINI EV,筆者認為是因為失去了先發優勢,至于產品力,試駕過兩款車型的網友應該清楚,無論是操控、動力還是空間,奔奔EV其實更勝一籌,如果說宏光MINI EV實現了從"0到1",奔奔則是完成了從"1到2",而后者難度往往更大。
長安汽車是較為成功的案例,相比之下北汽新能源顯得很狼狽。作為最早進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車企之一,北汽新能源曾連續6年拿下國內純電動汽車銷冠,但自2020年后一路下滑,今年2月銷量僅為1012輛,甚至沒有進入榜單。
究其原因,北汽新能源主銷的B端市場日趨飽和,且疫情下的出行行業不景氣,導致其銷量下滑,而在C端市場,北汽新能源產品力平平,還發生了多次自燃,口碑大打折扣,于是,在比亞迪等傳統車企和蔚來等新勢力的夾擊下,北汽新能源離崩潰越來越近。
雖說造車新勢力銷量不及多數傳統車企,但普遍被資本市場看好,此前諸如蔚來、理想等車企均有很高的市值。而在銷量方面,蔚來排在新勢力廠商榜首位,理想則緊隨其后,原因很簡單,前者共有三款在售車型,理想則僅有一款,且它們銷量均在2000輛左右。
而在單車銷量榜上,理想ONE拿下了第8名,是銷量最好的造車新勢力車型,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車質網公布了2020年度投訴銷量比排行榜,其中理想ONE和蔚來ES6分別拿下SUV榜單第一和第二名,超過了很多傳統車企車型,一方面說明新勢力產品質量其實很好,另一方面用戶包容度也可能更高。另外,還有消息稱,理想第二款車型或將命名為理想TWO,很可能是一款全尺寸SUV,值得期待。
總的來看,在政策滑坡的情況下,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實現了"開門紅",且整體表現比乘用車市場更好,可見其已逐步從政策驅動轉化為市場化拉動,其中宏光MINI EV等代步車型的崛起功不可沒,而特斯拉雖說給國內自主車企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但也加快了純電動汽車的普及,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平穩增長,同時可供選擇的車型也會越來越多。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爹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180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