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品牌的保養和售后服務是怎樣的?
早在去年9月份,“電動汽車用戶聯盟3群”就有一位車主建議我們針對此話題做一系列車主訪談。自此之后,我們先后發表過蔚來、小鵬、威馬、比亞迪等品牌售后體驗的文章,今天這篇,講的是一位北汽新能源老車主的故事。
小林(化名)是一位北汽E150 EV的車主,30歲出頭,在醫院工作。他是一個細心的人,他用表格詳細記錄了7年來這輛車的保養維修情況。
根據記錄,他一共花了近1.5萬的維修保養費。而這車已經跑了13萬多公里,前前后后保養過14次,大修小修不下50次,換過電機和變速器這樣的大件,也經常換車燈、空氣濾芯等小件。
所以,對于北汽新能源的售后情況,小林應該是非常有發言權的。
那么,他的體驗到底是怎樣的呢?
以下是他的講述,由《電動汽車用戶聯盟》整理。
01
13萬公里,14次保養
大修小修,總共花了1.5萬元
這輛北汽E150是我2013年12月買的,現在已經開了7年,馬上就跑到14萬公里了。
早前,這車的整車質保期限是5年8萬公里。后來因為這車從原來的12.98萬降到9萬左右,老車主知道后去找北汽討說法。為了安撫這批車主,北汽就延長了質保期限,整車質保增加到5年10萬公里,核心零部件保養增加到6年15萬公里。
起初,我很在意這車,容不得有半點問題,一有問題就去修。車燈經常壞,一壞就要換,這些都要掏錢的。有的燈泡壞了我都不知道,比如車尾燈有好多個小燈泡,它們老壞,經常是遠光燈和大燈輪著換。
現在,我沒那么在意了。除了轉向燈,其他問題能不管就不管了,攢到一起再去修。因為去一次就得半天時間,如果再修個大件,就要花更多時間,我真得折騰不起。
我將自己這幾年的保養經歷總結如下:
1,保養周期基本保持1萬公里左右。
前兩次保養,我都按照保養手冊的規定去做。買來3個多月,我就開到了3000公里,按照保養手冊,此時需要做一次保養,也就是所謂的首保。其實就是做一些基本檢查,不用換零部件什么的。但我記得檢查的項目還挺多,4S店就在我家旁邊,但我卻花了小半天時間才保養完。
緊接著6月份,我就去做第二次保養了。因為保養手冊上說,空調濾芯,減速器,齒輪油每5000公里要保養一次。而那時我已經開到8100公里了,得去保養了。我去了當時買車的那個4S店,這次保養,除基本檢查外,還換了一個2000多塊的空調壓縮機。
此后,廠家就把保養周期改成1萬公里了。
2,2014年到2016年的三年里,我總共保養了6次,期間沒出過什么大問題,基本都是常規檢查。遺憾的是,這期間的維修單據弄丟了,我就沒有記錄這段時間的花費。但我記得,基本以保險為主,沒有花過什么大錢,只是自費換過好幾回車燈,累計下來也花了一些錢。
3,2017年至今,這車的問題越來越多,大件小件修過多次,維修費也花得比較多。比如那個空調壓縮機,我已經換第四個了。你別看這個東西不怎么起眼,但比家用空調還貴,家用空調才1000多塊錢,這個要2000多,好在質保期內是免費的。不然,這就是一大筆費用。
02
讓我印象深刻的三次維修經歷
第一次和電機和變速器有關。有段時間,這車的變速器老是漏油,電機也一直異響,但我也沒怎么注意。直到2017年3月,去做第7次保養,4S店里的維修技師說,你這情況,變速箱和電機如果不換,可能會發生危險。嚇得我立馬就同意換了,而且變速箱不屬于核心零部件,還得自費,再加上350塊錢的工時費,總共花了4000塊錢。
我本以為漏油和異響的問題就這么解決了。結果才開了3個多月,就又漏油、異響。我只好再去找上次換變速器的那家店問問情況,工作人員說是可能是忘記換電機了,就又換了一個新電機。這次之后,漏油和異響的問題就徹底根除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個問題并不小,可能需要北汽召回這批車。那時,我自己不知道有這么麻煩。據我了解,很多用這車跑出租的人也遇到過這個問題,保養過的電機再用一兩個月就又“老毛病”復發了。我現在覺得可能是因為減速器和電機配合地不太好。
第二次和換鳴笛喇叭有關。前段時間,我去修喇叭,4S店剛開始說沒有貨,得訂貨。等了幾天,4S店給我打電話說東西到了,但我當時脫不開身就沒去,就又等了幾天。過幾天再去時,店里人還挺多的,排了半個小時隊才輪到我。換這東西還挺花時間,我就把車放那兒,自己到旁邊轉悠去了。過了一會兒,店里給我打電話讓我過去,說是沒換成。我到店里問怎么回事,他們說定錯貨了,不匹配。糟糕的是,適合這車規格的喇叭已經不生產了,店里讓我到汽配城去修。
這讓我有點難受,這是老款車,廠家不生產原來的那個喇叭了,新的又不匹配,那我怎么修呢?這也引起我的一個疑問,我不知道國家是怎么規定的,汽車上的各種配件10年之內能不能停產?廠家如果停產了,是不是要告知消費者停產之后的10年里如何保證配件的供應?這個問題我至今還沒有答案。
第三次要往更早之前說,也和電機有關。2017年年底,因為要更換新能源牌照,我就去車管所驗車了,這才發現車身現有電機型號和行駛證不一樣。這就是個嚴重的問題了,型號不符合,車驗不過去,牌照也換不了,我這趟也就白跑了。
按照規定,車輛更換新電機,需要本人到車管所變更登記。但我當時沒去,因為換電機時4S店會自動給新電機打碼。但我的車沒驗過去,說明4S店給電機的碼有問題。我當時不知道是哪家店的問題,因為前后在兩個店里換過電機。沒辦法,我就去聯系北汽的客服經理了,因為這件事本來就是4S店的責任,我把修車該給的錢都給了,他們應該處理好這些事情。后來,我記得A店就派人去修好了。不過,我一直不知道到底是誰的問題,有可能是A第一次換電機的時候就弄錯了,B就按照錯的去換了。
這件事給我印象挺深的,這本來就是一個簡單的流程,說難也不難,他們卻弄成這樣了,讓我來回折騰了好長時間。
03
太惡心了!
4S店竟然不出維修單據
北汽的售后服務可以打70分
那北汽的售后服務怎么樣呢?
事實上,每個4S店的服務都不太一樣,有的店很認真,有的店就是在糊弄人。認真的店,能給你檢查老半天,敷衍的就很潦草了。我記得有一次去保養,他把我那個前機蓋打開沒過半分鐘就合上了。根據以往的經驗,按照正規動作,沒這么快。所以我感覺他們什么都沒檢查,就是走了個流程。
雖然我不太懂他們的檢查過程,但給我的感覺就是敷衍了事,就是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因為不需要換什么零部件,也就沒有材料費。而保養費是廠家給4S店的,我這邊只需要簽字確認,他們就可以直接拿著這個憑據找廠家要錢了。
但客觀來說,那些寫在質保手冊上的項目,絕大多數都能免費享受到,什么“冬天下地”,“安心養護”等,都享受到了。而且,北汽的新能源體系和以前的油車相比,有了很多理念上的提升。比如:
1,400電話客服。這個電話是24小時服務的,早幾年的時候,很好用,一打就通了。
2,能免費拖車。本來,質保期內有幾次免費拖車,但后來這些老客戶如果有什么特殊情況他們也給我們免費拖。比如路上突然拋錨了,也能找他們。
但總體來看,車的質量也會影響車主對4S店服務的整體評價。好比你住在一個醫院里,即使醫護們給你很好的服務,但你的病老治不好。這肯定也會影響你對這個醫院的整體評價,同理,這車上的有些問題售后解決不了。
另外,買車和收入不無關系。那些買蔚來的人,一個電話就有專人來把車開走,保養完再給你送回來。你下班開車走就行,不用自己再去店里折騰。問題是,你每年要交1萬左右的服務費。
相比之下,北汽的車主可能收入不怎么高,也買不到這樣的服務。所以,你只能接受,車不壞最好。但這車的問題確實不少,我也在前文中提到了。說到底,還是因為車太便宜了,不過,我自己還能接受,不管是車還是服務。
所以,100分制的情況下,我給北汽的售后服務打70分。
那30分丟了,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北汽4S店的管理體系不到位,售后服務人員做得也不到位。有時候該給車主說的東西他們偏不說,也不主動通知車主去保養什么的,我一般都是超過質保幾公里才去的。
2,新官不認舊賬。有段時間,他們的客服經理換人了,結果我去維修的時候就遇到麻煩了。本來已經和他們的工作人員談妥了,但那個客服經理就不認賬了,非得我拿著與廠家的新協議跟他說有這回事,他才愿意溝通。
電池的問題。現在北汽的電池由寧德時代提供,我們用的那個老電池不是這個牌子,所以就沒人管了,修不了。有一次,電池出問題了,他們不給我修,我就去找廠家了,讓廠家聯系人來修。但客服經理說超過質保了,來來去去折騰了好久,我只好把以前與廠家的協議拿給他看,這才答應給我修。
3,售后工作人員態度有點散漫。我老是覺得我該修了,該換了,店里卻還說沒事。我覺得他們有時候不太愿意掙錢。我之前有個剎車片異響的問題,去找他們,結果沒給我換,說是還能用,不用換。最后還是我買了個剎車盤,自己換的。
這和別的品牌有點不一樣,人家琢磨著怎么賺錢,給你仔細檢查車,把有安全隱患的地方都指出來,讓你掏錢換。但我們北汽的車主自己把問題指出來了,4S店有時候還不好好解決,實在不行了,才給你弄。
4,不給車主出維修單。
這個維修記錄上標有紅字的地方,他們都不出維修單。其實,這不光是北汽一個的問題,所有的修理店可能都有。保養手冊上說得好好的,廠家如何會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但整個質保期內他們都不給你出維修單,你就沒法去證明它這個車有問題,那出了問題,怎么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我覺得這件事很惡心,你修100次開100個修理單,消費者也不會說就得換車、退車,廠家其實不用害怕的。廠家不能為了自己的權益,而去傷害消費者吧。但他們這么做,消費者的權益就沒有得到合理保障,實際操作中,往往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本文完)
《電動汽車用戶聯盟》是一個專注于講述電動汽車用戶的故事,為用戶說真話的平臺。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用戶聯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223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