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8 日,百度對外公布截至 3 月 31 日的 2021 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百度當季實現營收 281 億元,同比增長 25%,歸屬百度的凈利潤(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43 億元。
第一季度,百度核心營收同比增長 34%。
其中,核心非廣告類營收的增長尤為迅速,同比增速達到 70%,而且連續三個季度保持提速增長。
這里的核心非廣告收入,就是來自百度智能云、Apollo 智能駕駛等的 AI 創新業務領域。
百度基于 AI 技術的業務創新,已經成為拉動百度核心營收增長的新支點。
自今年 1 月以來,百度在智能駕駛技術的商業化上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1 月 19 日,搭載 Apollo AVP 自主泊車解決方案的首款量產車威馬 W6 在威馬湖北工廠下線。
威馬 W6 補貼后售價在 16.98 -25.98 萬元之間,這款車也是今年上半年造車新勢力唯一實現交付的新車型。
在正式發售后的 50 個小時內,威馬 W6 即拿下了超過 6000 臺的訂單,目前這款車型已經從 4 月份開始交付。
(2)1 月 11 日,百度官宣進軍造車業務。
集度汽車隨之成立,集度集結了百度在智能化技術上的優勢,并依托吉利汽車在整車架構與制造領域的積累,打造具備極致體驗的智能電動乘用車。
目前,集度汽車正在組建團隊快速擴張的階段,集度的第一款車型預計將在 2023 年交付。
(3)2 月 9 日,百度 Apollo 在廣州黃埔正式啟動了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 MaaS 出行平臺,并部署包括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公交、自動駕駛巡檢以及自動駕駛作業車在內的 4 支車隊。
從 5 月 2 日起,在北京首鋼園,百度 Apollo GO 共享無人車服務開始提供付費運營服務。
與此同時,百度今年啟動了 3 年 30 城 3000 輛Robotaxi 的部署計劃。
過去幾年,百度 Apollo 不斷對外提及「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產品戰略。
百度正從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跨界造車以及共享無人車運營三個方向來全面兌現智能駕駛的商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期財報中,百度還特別提及,Apollo 智能駕駛業務(Apollo Self Driving,簡稱“ASD”)收入,相較去年增長了5 倍。
1、全球首例!自主泊車 AVP 量產,發售即砍下 6000 單
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圈內最熱鬧的事件莫過于上海車展。
疫情大幅加速了傳統車企向智能化轉型,百度 Apollo 也在疫情之后釋放了大招。
第一波是高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AVP 量產。
百度在 2020 年實現了自動駕駛計算平臺 ACU 量產下線。
基于 Apollo ACU,2021 年 1 月,搭載百度 AVP 自主泊車解決方案的威馬 W6 下線。
這是目前全球第一款搭載 AVP 自主泊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百度聯合威馬第一次將 AVP 這樣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下放到了一個 20 萬元級別的車型上。
也難怪威馬 W6 這款車在上海車展前期一開啟預售,就狂卷了超過 6000 個訂單。
到了 2021 年,智能化技術已經成為車型大賣的必要條件。
在 AVP 之后,百度的高階智能駕駛方案 ANP也正在大規模量產的路上。目前除了威馬之外,百度 Apollo 也已與廣汽、長城等其他9家車企達成在高精地圖、AVP、ANP 上的量產合作。
AVP + ANP將助力量產車實現全域的駕駛自由。
百度 Apollo 對外透露,在 2021 年的下半年,每個月將有 1 款搭載其智能駕駛方案的車型上市。預計未來3 - 5年內,搭載AVP + ANP的前裝量產車將達到 100 萬臺。
2、集度汽車吹響造車號角,5 年投入 500 億元
3 月 2 日,集度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百度正式親身下場造車。
集度汽車由前 FCA 亞太區智能車聯事業部負責人,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 CTO 夏一平擔任 CEO。
目前夏一平帶領下的集度汽車正全速奔跑。
從 1 月份百度造車官宣以來,集度公司已經快速擴張至 100 多人。
集度將在明年的北京車展展出首款接近量產車的新車。
針對新車的定位,夏一平表示,「我們希望做一款用戶體驗最好、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標桿性的電動車。
集度的首款新車將面向年輕化用戶群,并會兼顧一些女性用戶的需求。夏一平在接受采 訪時幾處強調了 L4 級自動駕駛能力將是集度新車的重要亮點:
「集度汽車是從電子電氣架構到軟件,再到硬件,真正全面具備 L4 級別能力的車輛。無論在交互設計或是外觀上,我們都會融入大量機器人設計的感覺。
無論是底層技術,或是設計外觀,以及車輛智能化能力,包括品牌 DNA,都會與現有車輛大為不同,它會是一款真正具備 L4 級別能力的車輛。」
很顯然,在集度新車的背后,當前已經足足跑過 1000 萬公里自動駕駛路程的 Apollo 將是關鍵支撐之一。
未來五年內,集度汽車將在智能汽車上投入500 億元(約合 77 億美元),作為對比,這個投入規模要高于小米造車時官宣的未來 10 年投入 100 億美元。
集度預計將在今年底擴張至1500 人左右團隊,明年年底會保持在 2000 人至 3000 人的規模。
從人員規模、資金投入等維度,也不難看出百度重注智能汽車的決心。
如果說智能化技術上車,是 Apollo 商業化的第一彈,那聯合集度推出標桿的智能汽車產品,將是 Apollo 商業化與產品化的第二枚重磅炮彈。
3、收費打車:真·無人駕駛邁入商業運營新階段
伴隨智能技術前裝量產,百度高級別自動駕駛落地也取得了新突破。
5 月 2 日,百度 Apollo 第一次在北京開放沒有安全員的共享無人車 Apollo GO 出行服務。
這一服務自 5 月 2 日起在北京首鋼園向市民開放運營,僅 5 月 2 日 - 5 日四天中,百度 Apollo GO 就已完成 848 單,這是中國無人駕駛車輛第一筆真正的商業化收入。
過去 Robotaxi 難于商業化,關鍵在于兩大難:
第一,Robotaxi 車輛與硬件的成本高;
第二,Robotaxi 測試與運營的人力成本高。
在運營車輛上去掉安全員,是 Robotaxi 從測試走向大規模商業化運營的重要一步。
在真·無人駕駛車收費運營上,百度 Apollo 又一次做到了中國第一家。
與 Apollo GO 真·無人駕駛車開放同期,百度還延長了原有在北京海淀、亦莊運營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服務時長,從早 8時- 晚 16 時延長至晚 22 時。擴充夜間運營服務,也更加接近大規模提供服務的真實運營場景。
據百度副總裁、自動駕駛技術部總經理王云鵬透露,百度 Apollo 還將在今年 6 月推出第五代共享無人車,第五代車型將在現有車型(紅旗 EV Robotaxi)的基礎上,實現成本降低一半,性能提升 10 倍。
而剛好在今天,百度 Apollo 也已經官宣第五代車型將采用向禾賽科技定制的機械旋轉式激光雷達。
這款定制激光雷達本身較同類通用版本激光雷達在性能提升同時,成本會降低 50% 左右。
百度已經在去年 12 月公布了未來 3 年在 30 個城市部署 3000 輛 Robotaxi 的計劃。
王云鵬透露,這 3000 輛車中的大部分都將是搭載定制激光雷達,面向無人駕駛運營的第五代共享無人車。百度 Apollo 在今年內就將新增 500臺Robotaxi。
原首汽約車 CEO 魏東已經在近期加入百度擔任自動駕駛副總裁兼首席安全運營官,牽頭 Robotaxi 的商業化。
無人化車輛收費運營,Robotaxi 擴充運營時間,大規模的車隊也即將上路。
相比 Waymo 今年在美國屢屢遇挫,百度在中國自動駕駛商業化上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今年 2 月初,日本三大投行之一的 Mizuho 瑞穗給予百度 Apollo 400 億美元的估值評級。如果按照傳聞中 Waymo 300 多億美元的最新估值水平,百度 Apollo 估值可能已經超過 Waymo 。
目前,在自動駕駛業界已普遍接受「量產是推動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的基礎」。
以智能化前裝量產作為支點,百度 Apollo 一方面向車企開放智能化解決方案,加速中國車企向智能化轉型。
另一方面,也聯合百度體系內的「兄弟企業」集度共同打造智能汽車領域的標桿產品。
伴隨著真·無人駕駛商業運營與 Robotaxi 大規模鋪開,Apollo GO 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前景也越發明朗。
前裝量產、集度造車與 Robotaxi 規模化運營正全面成為 Apollo 商業化的三級火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707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