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油車電動化已成為公認的、不可逆的大趨勢,盡管全球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都在積極推動純電動汽車的開發和上市,盡管全球各地都在使盡渾身解數地拉攏和支持電動車企,但在大趨勢面前,不管是地方主管機構、車企還是網友,都還覺得速度不夠快、浪頭不夠猛,于是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就成了討論的新方向。
6月7日,@不看車 分享了一條短消息“有人出了個損招,逼迫燃油車主換純電動汽車:高速公路上,汽油車限速110公里/小時,純電動汽車限速150公里/小時。你會就范嗎?”就是這條短文,在TT號上引發了數萬網友的圍觀和討論。
提升電動汽車的路權是個好的選擇嗎?也許是,但網友們并不買單!很多人對電動汽車的發展現狀還是很不滿意。
“我還是會開汽油車,電瓶車真的跑150,開車一小時,充電兩小時。我燃油車就是開90也比它快多了”
“這是多不懂電動車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你真的以為電動車就比燃油車更加清潔?無論是鋰電池還是鉛酸電池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比汽油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要嚴重的多,另外你去問問,有幾個新能源汽車會在高速上開超過一百碼以上?短時間超車或許會快一點,大部分時間都不會超過一百碼”
“電車150巡航,電耗得有40kwh/百公里”
“1000公里的高速,燃油車10小時就夠了,電動車沒法做到吧。如果放開限速,電動車更慢了。原因很簡單:速度越快越耗能。但是燃油車可以在10分鐘之內加滿油(1000公里只需一次即可),而電動車起碼一個小時以上,還只能充百分之七八十,充電次數起碼2次!”
“電車開150,續航縮短一半…你這是在坑電動車…”
“結果還是燃油車先到,你說氣人不氣人”
……
吐槽的網友很多,不過從中我們也能看出電動汽車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像充電速度與能耗問題不解決,單純地提升速度限制恐怕對推進電動汽車的普及并不會有太大作用。這也算是給車企們指明了努力方向吧?
近日,EPA(EPA美國環境保護署)發布了長續航全驅版特斯拉Model S的續航數據:城市道路420英里、高速公路287.7英里、綜合續航405英里,高速續航約為城市續航的68.5%。這還只是正常行駛的續航打折,如果限速提至150公里/小時,續航腰斬恐怕都是樂觀了。
除了提升路權,另一種比較熱門的觀點就是對油車加征污染費。
目前在這條路上探索最積極的溫哥華市已經有了明確的提案:中度污染車輛(運動型轎車、小型SUV)每年交500美元污染費、高污染車輛(豪華跑車、大型SUV、全尺寸皮卡等)每年交1000美元污染費。2023 年之前制造的汽車不用交費。純電動汽車 、混合動力汽車和大多數 2023 年或之后車型制造的經濟型汽車也不用交費。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我們不得不做出選擇?你是希望給電動汽車增加路權呢還是向油車加征污染費呢?如果給電動汽車增加路權,你又最希望得到什么特權呢?來,留言聊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不看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903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