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讓長途駕駛的司機從疲憊中解放;讓人為發生的交通事故得以減少;讓“最后一公里”的外賣、快遞配送成本可以降低;讓礦山、港口等各種作業環節的效率進一步提升……這些既是人們對于無人駕駛應用的美好期冀,也是整個行業為之努力的方向。
然而,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也衍生了不少爭議。有人認為,在智能技術尚未充分成熟的情況下,無人駕駛車輛的規模化推廣,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也有人認為,無人駕駛技術的迭代會對人工進行大規模的替代,甚至會讓“司機”等職業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無人駕駛的發展究竟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時至今日,關于這一問題的討論始終在持續。近期,廣州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當一輛輛無人駕駛小巴載著食物、飲水、藥品等物資穿梭在疫情的“暴風眼”時,上述問題的答案似乎已呼之欲出。
在此之前,很多人對于無人駕駛的理解,往往停留于技術層面,卻忽視這些技術背后隱藏的“人情味”。實際上,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的核心本質,不僅僅是為了效率至上,更多還是為了服務于人本身。而無人駕駛車輛在抗疫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則讓“科技向上、科技為人”的理念開始變得不再是一句空話。
誠然,在無人駕駛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勢必要對與之相關的安全問題、法律問題、甚至是倫理問題抱以高度的重視,但在重視的同時,我們也更應該看到新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實質改變以及隱藏價值。
例如,近期,滴滴在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時便著重強調了其對自動駕駛業務的思考。在滴滴看來,公司將自動駕駛業務作為其未來發展的最核心業務,并不意味著司機會被取代,相反這恰恰是為了幫助駕駛員來滿足未來需求的增長。同時,自動駕駛的演進,也會帶來新的產業鏈以及新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人駕駛技術并非是冷冰冰的,其背后也透露著人性的溫暖,反映著研發者和產品設計者的用心。如果無人駕駛技術的演進能始終遵循著“以人為本”的本質,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愿意主動了解它、接納它,而這也將進一步促進其真正走向商業化的落地。
聲明:以上未標明來源、無水印的圖片均來自圖蟲創意。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913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