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 Polestar 這個品牌,我們第一反應就是沃爾沃高性能賽車,炸裂的動力、優秀的駕控、出色的賽道表現,一部可以和寶馬 M-power、奔馳 AMG、奧迪 RS 掰手腕的駕駛機器。
從 Polestar 到今天的「極星」,從附屬沃爾沃的高性能品牌到獨立的造車公司,專注造電動車之后的極星在高性能之外又多了純粹和先鋒兩個標簽。
如果把兩個詞一一落到產品本身,純粹對應的應該是設計、而先鋒更多指的就是科技。
誠如你所見,我們眼前的這臺 Polestar 2 設計簡潔、細節考究,內飾被大量的環保材料充斥,絲毫沒有化學品的味道。隨著量產車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眼前,純粹這個詞兒對于極星來說幾乎已經和高性能一樣深入人心。
不同于幾乎可一眼所見的設計和強悍的加速能力,相對需要細細品味的是極星的先鋒科技。翻開極星的科技章節,我試圖探究追求性能和設計的北歐人為什么要把先鋒一詞擺在品牌核心理念如此的絕對高度上。
「越級」的燈光系統,靚!
俗話說看人先看臉,觀車先賞燈,汽車科技感的營造往往離不開一組優秀的大燈。
在重慶的夜色中,Polestar 2 的燈光系統著實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驚喜。
當我走進 Polestar 2 的車尾,車輛便自動識別到了我的存在,此時貫穿式的尾燈以序列式的方式點亮。雖然市面上不乏類似的迎賓效果,但得益于 Polestar 2 簡潔的尾部燈條設計,這種獨特的點亮方式倒是讓人耳目一新,儀式感之外少了些許浮夸。
不過簡約背后其實并不簡單,這條貫穿尾燈的內部是 288 顆 LED 光源,這些燈珠既可以自動點亮或者關閉,亦可以自適應外部光線環境,自動調節亮度。白天增亮,提高辨識度;夜晚變暗,節能增效。
走向車頭,Polestar 2 和沃爾沃一脈相承的「雷神之錘」造型極具辨識度,這套大燈組同樣內涵乾坤,它還有一個專屬的名字:「Pixel 點陣式前大燈」。
奧妙在于左右兩個大燈內部各有 84 顆 LED 光源,它們呈三排點陣式排列。炫技之處在于每一顆光源都是可以被精準控制的,無論是照射方向還是角度都靈活可變。
當車輛的前置攝像頭探測到前方有車輛或者對向來車,這 84 顆光源會自適應調節遠近光,與此同時,光源的高度和方向都會動態調節,防止對前方車輛的車內人員造成眩光刺眼。
據了解,這套系統最多可以識別 5 臺車,在我們實際測試中,不僅是車輛,即便是路牌、行人也可以清楚識別到,燈光會有肉眼可見明顯的區域明暗變化,減少對人和車的直射,同時加強對路牌的照亮。
我們直接看療效:
需要指出的是,這套燈光系統對于重慶這樣的山城來說非常適用。由于當地道路多起伏,車輛上上下下經常會因為燈光角度的問題「誤傷」道路參與者,有了這套可以自適應變化的燈光系統,車子在上下坡的時候就能減少對車輛和行人的燈光傷害。
有意思是,這套燈光系統還加入了隨動轉向功能,也就是說,在重慶這樣的多彎山道間行駛,大燈會自動向彎內進行照射,防止有視野盲區。
照理說這些燈光配置都是豪華車專屬,出現在售價三十萬級的 Polestar 2 上實屬「越級」了。
L2 級駕駛輔助加持,穩!
說軟件能力之前先上硬件配置,Polestar 2 整車共有 3 個雷達、12 個毫米波感應器和 5 個攝像頭,這套傳感器組合撐起了極星目前的 L2 級駕駛輔助。
和新勢力的激活方式不同,Polestar 2 的輔助駕駛開啟起來相對比較傳統,主要還是通過方向盤的按鍵去進行操作,和許多傳統車開啟巡航方式大同小異,設計理念上依然是遵循傳統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降低學習成本。
在此次的重慶夜間試駕中我們沒有足夠多的場景去體驗這套系統的完整實力,畢竟目前的城市道路工況對于 L2 級的駕駛輔助來說有些強人所難,尤其是重慶這種路況復雜的山城......
在簡短的使用下,我只能大概總結一下體驗:
·上手難度低,通過物理按鍵通通可以搞定;
·車道保持比較穩定,三檔的跟車時距比較保守,難免會有加塞;
·長時間脫手,系統會閃紅報警,除此之外就沒有更多的交互了,所以需要格外注意。
總得來說,Polestar 2 的駕駛輔助系統依然是傳統向的設計理念,屬于不激進的保守派,360 全景、ACC、車道保持、車道偏離預警、并線輔助、倒車預警等等能夠滿足當下大部分實用主義消費者的需求,基礎能力做到了足夠豐富。
谷歌原生 Andriod 上車,素!
極星品牌還有一個巨大的「噱頭」就是呆在了谷歌原生的 Android 系統,總體來說,人機交互頁面和車輛設計風格一致,都是簡潔范兒,交互起來也是清晰明了,「豆腐塊式」的磁貼設計也能夠方便用戶一觸即達至想要打開的應用,比較符合手機用戶的使用習慣。
語音識別這塊,Polestar 2 采用的是科大訊飛的解決方案,中文普通話的識別率上可圈可點,但在分區定位上是不足的。比如我在副駕喚醒語音,我的坐姿往往會影響語音系統對于喚醒者定位的判斷,由于我歪頭看屏幕的緣故,系統往往會以為是主駕在叫它,這種體驗是不夠好的。
原生安卓帶來了干凈的 UI 設計、手機般的操作體驗,同樣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畢竟很多原生的安卓服務在國內是無法使用的。極星也是另辟蹊徑,選擇和眾多的國內服務商合作,比如 QQ 音樂、喜馬拉雅、高德地圖等等,同時還有天貓精靈、華為商城這些。
生態的豐富程度確實可以滿足消費者大部分的使用場景,但很遺憾的是失去了原生安卓的原本的優勢。考慮到極星作為全球品牌,其在歐洲已經擁有了不小的市場,當地消費者的體驗還是不錯的。
當然,在接入國內生態的 Polestar 2 車機體驗上并不差,讓我非常喜歡的就是車載的高德地圖。在自動 3D 實景的幫助下,我在重慶開車居然沒有迷路!
基于深度定制,極星的這套車載高德除了具備手機上同樣的路徑規劃功能,還加入了「電量地圖」,軟件結合車輛的傳感器數據,它可以通過路線長短、實時路況去預測你到達目的地時的剩余電量,并且可以根據你當下的剩余續航去提醒你電量耗盡時的大概位置,并顯示沿途的充電信息,這些沿途的充電樁還可以被一鍵加入到導航的途經點。
不得不說,這樣一套深度定制的導航系統是非常適合電動用戶的,也只有車載的系統才能具備這樣的能力,手機還很難實現。車機想要干掉手機,極星確實在使用頻率最高的導航這塊下了功夫。
寫在最后
在與 Polestar 2 短暫的相處下,我能明顯感受到這是一部歐洲味道非常濃厚且極具沃爾沃基因的電動車。無論是駕控層面的動態表現還是軟件層面的交互體驗,這都是一部非常合格的工業產品,且是一部極具樂趣的駕駛者之車,同時也具備了一些當下時髦的科技配置。
但我覺得,它并沒有完全切中中國消費者的痛點。
愛好駕駛的消費者畢竟仍是小眾,絕大部分中國消費者更注重一部車本身的「里子」、「面子」。他們可能喜歡看起來更為靚麗的皮革、可能更中意哪怕很少能用得到的大空間、浸淫互聯網多年的他們可能更喜歡再時髦一點的車機......
歐洲思維下的產品固然不會出錯,但未必能夠取悅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這也就注定了 Polestar 2 很難深入大眾市場,而對于純粹的駕駛愛好者來說卻像是如獲至寶。
從市場層面而言,我可能更期待剛剛劇透的 Polestar 3 那部 SUV,至少從產品形態上來講,它滿足了絕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家用主義的幻想,至于內在究竟能不能迎合大眾,我們拭目以待。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4990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