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在寧德時代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長曾毓群引爆了一枚“炸彈”——“我們的鈉離子電池已經成熟了”,同時透露將在7月左右發布鈉離子電池。
7月29日,寧德時代鈉離子電池發布會在線上如約而至,其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正式亮相。
先看看發布會上的核心信息:
最核心的能量密度:第一代鈉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160Wh/kg,第二代電芯單體能量密度200Wh/kg;
正負極材料:普魯士白+具有獨特孔隙結構的硬碳材料;
充放電性能: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在-20°C低溫環境中,也擁有90%以上的放電保持率;
集成效率:系統集成效率可達80%以上
系統創新:鈉鋰兩種電池按一定比例進行混搭,集成到同一個電池系統,通過BMS精準算法進行不同電池體系的均衡控制,稱為AB電池系統解決方案。
產業化時間:2023年將形成基本產業鏈
說完核心信息再談談我看完這場發布會的感受——乏善可陳。雖然公布了一系列的拔高指標,卻沒有相關的技術邏輯解釋作為支撐。而即便是單看這些拔高的指標,也沒有讓人有驚艷之感。
“我們都準備好要看個30分鐘的發布,結果10分鐘就結束了,聽完感覺很模糊,有種為了發布而發布的感覺”。在與一位動力電池企業資深從業者交流時,對方如是說。
那么,寧德時代究竟為什么要開這么一場看起來沒怎么準備的發布會?從這場發布會我們又能讀到些什么?
被高估的發布會
先簡單過過鈉離子電池的歷史。
不熟悉電池行業的人可能在今年5月前都沒聽說過鈉電池,但鈉離子電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70年左右,幾乎與鋰離子電池同步。但在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首款商業鋰離子電池后,鋰離子便吸引了更多關注與投入,而鈉離子電池的發展則相對緩慢。
不過在近10年,鈉離子電錘也迎來了快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10年以前,相關嵌鈉材料的研究文獻僅幾十篇,2010年后,由于各國在長期規劃中開始注意到大規模儲能領域,因此,憑借低廉的原材料成本和豐富的儲存量,鈉離子電池吸引了科學家和市場的注意。
2011年,全球第一家從事鈉離子電池研究的公司——英國Faradion公司成立。我國的第一家鈉離子電池公司中科海鈉于2017年成立。
在應用端,鈉離子電池也已有不少先例:
上文提到的Faradion公司在2020年已向澳大利亞ICM公司提供了應用于儲能的鈉離子電池產品。作為后來者的中科海鈉,在2017年底推出了鈉離子電池驅動的自行車;2018年其量產的鈉離子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接近150Wh/kg,循環壽命達4000次以上,并推出了全球首輛鈉離子低速電動車;2021年6月,其全球首套1MWh鈉離子電池光儲充智能微網系統在山西太原綜改區正式投入運行。
從上面的背景我們不難看出,鈉離子電池并非新技術,且早已有實際產品和相關場景下的應用。此次寧德時代的發布內容并沒有突破原有的框架,因此很難將其定位為“突破性”創新,更主要的是技術上的迭代。
(主要鈉離子公司產品情況)
而這迭代的技術,從參數上看也并沒有帶來驚艷感。
“人們需要超預期,尤其是龍頭企業”,在與汽車行業分析師云松嶺談論這場發布會時,對方表示,“但(寧德時代)沒有帶來什么突破性的東西,發布會的內容也沒什么說服力?!?/span>
說到此處,我們都回憶起了去年9月特斯拉的電池日。那時,我給自己的稿件定下的標題是《特斯拉電池日:一場真誠且硬核的發布會》。
這是我的真實感受。
馬斯克的演說直奔核心——動力電池成本的下降,圍繞這一核心,從電芯設計、電芯生產、正負極材料、電芯汽車集成化等各方面的改進來進行闡述,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有完整技術邏輯鏈條的系統。即便事后依然有不少人表示未達預期,但并不影響這場發布會讓人津津樂道。
以此標準再來看這場發布會,問題何在一目了然。在這個大家都在“吹”指標的時代,寧德時代也難以免俗,而如何讓自己更有說服力才是高下立判的關鍵,遺憾的是寧德時代并沒有做好。缺乏邏輯技術框架的支撐讓所有給出的結論有些蒼白,而最核心的點——成本,更是只字未提。
這也是為何很多券商在研報中給出了 “技術創新”、“引領全球”、“一騎絕塵”等等夸上天的描述,但寧德時代的股價卻在7月30號“先跌為敬”的原因。在累積了一個多月的期望后,龍頭給出的卻是“就這”的答案,資本市場自然也給予了理性回應。
那么,寧德時代究竟為何要辦這場顯得有些“慌張”的發布會呢?
向上走的蛋糕
時間再回到今年1月,在電動汽車百人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發表的主題演講中重點提到了鈉離子電池。
核心信息有兩個:
一、如果全世界的車都用鋰離子電池、全世界的電能都用鋰離子電池儲存,(鋰)根本不夠。所以一定要考慮新電池,鈉離子電池是首選;(根據《The History and Use of our earth’s Chemical Elements: A ReferenceGuide》,地殼中鈉儲量達到2.74%,而鋰僅為0.0065%);
二、2021年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漲,估計之后價格還會漲,這是一定要發展鈉離子電池很重要的原因。鈉離子電池的原材料成本約為每瓦時0.26元,相較磷酸鐵鋰每瓦時0.34元的原材料成本相對便宜。
從這兩點來看,陳立泉傳達的主要思想是應當重視鈉離子電池作為技術儲備、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
但陳立泉雖然是曾毓群在物理所學習期間的老師,但相比自己的學生,發言還是少了不少聲量,也并未引起市場的熱烈反應。直到5月,鈉離子電池才真正闖進了大眾的視野,分走了上半年由蔚來引起的固態電池熱的流量。
在寧德時代的這場股東大會上,除了鈉電池,還有一些要點:
1、我們下游客戶催貨催得受不了;
2、上游漲價如果過高,會考慮向下游傳導;
3、上游漲價不利于行業發展,亂漲價可能會被踢出供應鏈,實在不行我們的鈉電池已經成熟,也是可選項;
4、儲能業務要“起飛”;
5、給固態電池商業化落地“潑冷水”。
從整個股東大會曾毓群提出“鈉電池”的語境來看,這更像是向產業端上游的喊話,并以此“嚇?!辈牧贤稒C者。這也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特斯拉一邊說電池“無鈷”化,一邊向嘉能可采購鈷原料的操作。
因此,雖然寧德時代在投入資源到鈉電池這件事上的考量應該與陳立泉傳達的信息并無二致,但發布會的舉行,多少有些希望以此遏制上游原材料漲價和秀肌肉的意思。
但有些遺憾,這兩個目的,后者顯然沒有完成,前者在2023年產業鏈如期成熟前,大概率寧德時代還得忍受蛋糕向上游走的情況。
寧德時代的功課
近日,寧德時代更新了自己的公司簡介,這家曾經定位于鋰離子電池研發制造公司的企業,正式宣布要成為新能源創新科技公司。
(左:更新后簡介,右:更新前簡介)
從制造公司到科技公司,要做的不僅僅是字面的變更,功課還有很多很多。首當其沖自然是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那才是最堅固的壁壘,才是最穩健的決定上層建筑的基礎。對于這點,從寧德時代的研發人員配置以及每年的研發投入能看出他們對此有清晰且深刻的認知。
但技術的創新從不是易事,巨大的投入與結果產出之間也并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
近幾年,在動力電池材料端技術沒有出現重大突破的前提下,工藝成熟度、質量管理、供應商管理、制造成本等成為了動力電池企業間的核心競爭元素,而很早因為寶馬800頁電池標準得以進化的寧德時代在這樣的競爭中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
但最近,國軒高科、孚能科技這些二梯隊企業也開始接受類似“BBA”質量體系的“洗禮”,這意味著,如果未來幾年寧德時代在材料端依然難有重大突破,被后來者們快速縮小差距亦未可知。
在發布會后,兵長與幾家動力電池企業的朋友交流,得到的反饋都是“虛驚一場”,對自己之后的發展又有了不少信心。
這樣的反饋,也帶出了寧德時代的另一個問題,這也是變革下,所有對外宣稱自己要做科技型企業所面臨問題——如何對外宣傳。
“國內公關團隊對宏大敘事的展開更多熟悉的是時間維度,用科技架構架起四梁八柱,似乎整體都不太擅長,對硬核科幻構建所必要的骨架和素材沒有掌控力。”云松嶺表示,“指標誰都會說,如何填充內容讓其充實、可信服、又讓人覺得你很有實力才是關鍵。”
對于寧德時代,在這上面的探索或許才剛剛開始。
OK,最后把關于這次發布會和鈉電池的一些個人觀察和觀點做一個總結:
1、此次鈉離子電池并非新技術,更談不上創新,更多是技術的迭代,目前鈉離子電池的戰略意義大于其商業價值;
2、從目前的指標和實際應用來看,儲能是更實際的場景,而在二輪、低速電動車的消費端,短期內難以規模上量,因為這不僅僅是從技術指標來做簡單的數學題,更為關鍵的點是安全。但遺憾的是,和成本一樣,這次發布會寧德時代并沒有給出詳細闡述。
兵長在此前和汽車電子專家朱玉龍交流時,對方也表示像二輪車這樣的消費端產品,量分散且很容易出安全事故,而鈉電池不光是本征安全性,使用方面的差異特點目前都沒摸清楚,短期內很難大量普及。而儲能場景本身受控,用鈉電池做儲能是可以的。
3、鈉電池的原材料成本優勢并不等于最終產品成本優勢,低能量密度意味著相對的高制造成本,同時,產線和工藝成熟度是相對于原材料成本更重要降本關鍵。這就要看到2023年寧德時代能做到怎樣的水平了。
4、AB電池的核心是對BMS和SOC能力的考驗,這關聯著軟件編程能力和電池實際使用后的情況,這會是寧德時代今后的重點。
談到這點讓我想起不久前與一位近寧德時代人士的交流,對方表示,目前寧德時代和車企都希望拿到電池PACK的話語權。原因有二,一是利潤率高,二是希望把電池大腦——BMS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對日后的競爭有著重大戰略意義??梢云诖幌轮髮幍聲r代在這一模塊能拿出怎樣的成果;
5、寧德時代不應高估市場對“寧德時代”四個字的認可度,作為龍頭企業更應該有強大的敘事能力和構建邏輯系統的能力,這件事的重要程度也許并不亞于在技術研發;
6、目前鈉離子電池產業沒規模、沒供應鏈,此前大型原材料廠家都處于觀望的階段,這次發布會不知道能否給其信心。
不過寧德時代始終有明顯的平臺優勢,加上已經有明確的政策支持,整體還是向好發展。只是對于寧德時代,大概率還是得在原材料漲價中再煎熬一會。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兵長的碎碎念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5275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