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領域投入重注的百度,在AI最重要的場景——自動駕駛賽道,即將迎來收獲季。
8月18日,百度世界大會2021在線上召開。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與百度各業務板塊領軍人物,秀出了百度AI在各個領域的實力。
打頭陣的,是AI出行。主要包括五大內容:
1.發布汽車機器人。百度推出了全球首款L5級自動駕駛汽車。李彥宏借這一產品,再次表達了他對自動駕駛汽車的理解——汽車機器人。所謂汽車機器人,要具備有四方面的特點,就是自動駕駛、智能助理、忠誠陪伴和自我學習。
百度發布的汽車機器人
2.發布“蘿卜快跑”品牌。百度已經在全國四個城市落地,其消費者端APP——ApolloGo,升級為蘿卜快跑,表明百度加速無人車商業化運營的決心。
3.百度的造車項目集度,會在兩三年內量產上市第一款新車,集中了所有百度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和智能駕艙技術。
4.百度可以向車企提供AI助理和AI司機,即小度助手汽車版和智能駕駛輔助功能:ANP和AVA。ANP是領航導航輔助駕駛系統,融合了百度高精地圖和V2X,能夠提供起點到終點全程無需干預的輔助駕駛能力。而AVP則是L4級別的自主泊車系統。
5.百度智能交通出行服務,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路網、V2X等技術,疏導交通,提升交通效率。
在介紹百度Robotaxi新品牌時,李彥宏表示,未來三年,蘿卜快跑將進入30個城市。這樣大擴張的背景是,李彥宏判斷,到2025年,Robotaxi的總成本將低于網約車。屆時,百度Robotaxi規模會大得多,而且為百度創造一條有收益新業務線。
除了無人車輛運營,百度還是車企的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自己也造智能汽車。“三管齊下”的百度,是自動駕駛行業獨特而無法忽視的玩家。未來萬億級市場的機會,百度已經離得很近。
而且,AI、自動駕駛成為全球競爭高地,AI甚至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在這一輪科技創新中,百度的AI探索,有望為中國贏得先機。
1
從ApolloGo到蘿卜快跑
3年內,30個城市,3000輛無人車輛,300萬用戶。
這是百度擬定的Robotaxi推廣計劃,將在蘿卜快跑品牌之下鋪開,代表百度加速無人車商業化運營。
蘿卜快跑的車隊已經跑上了街頭
無人商業化運營有幾個前提條件。
首先還是安全。UBER的自動駕駛研發一度進展順利,但是2018年3月,UBER自動駕駛測試車撞死了一名推自行車的行人。此后,UBER自動駕駛測試停滯,最近更是40億美元甩賣自動駕駛業務。
百度敢把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不斷鋪開,也是歷史數據給的信心。
在百度二季報投資者電話會上,有投資機構人士問李彥宏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安全性問題。
“我們的測試里程已經超過了一千萬公里,但還沒有產生過任何嚴重的事故。”李彥宏說,“一旦我們決定讓Robotaxi服務在某條路線上開始運營,我們就有信心Robotaxi服務會比人類司機具有更高的安全水平。這將是我們推出完全無人駕駛服務的最低門檻。我的期望是,Robotaxi應該比人類司機安全十倍。”
確實,百度Apollo擁有國內最豐富的自動駕駛測試經驗,已獲得336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已經在全國27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測試,路測里程超過1400萬公里。無人駕駛出租車已累計接待乘客40萬+人次。
其次,是商業上的可行性。收入部分,由于有出租車、網約車大規模運營價格參照,關鍵是成本部分。
無人出租車省去了人力,但是車輛成本很高。6月份,百度發布了與極狐合作的第五代無人出租車Apollo Moon,單車成本48萬元,比此前一代里程成本降低了60%。而且,前四代車型中,里程成本每一代都能降低約為 62%。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規模化運營的展開,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的成本還將繼續快速下降。而傳統網約車中,司機成本難以下降、甚至會提升。
百度第五代無人出租車Apollo Moon
李彥宏預計,2025年Robotaxi的總成本將低于網約車。對于百度來說,Robotaxi也將成為一項新增收益來源。目前,百度已經是全球唯一在多城市開展Robotaxi業務的公司。隨著蘿卜快跑的鋪開,百度Robotaxi的領先幅度還將可能拉大。
百度非常肯定,Robotaxi是未來主流的出行方式。
Robotaxi的前景真有那么好嗎?
2020年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制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發布。這份代表了主管部門意見的文件預測,到2030年HA級(L4)車輛占比要達到20%。以2030年乘用車年銷量3000萬輛計算,HA級車輛將達到600萬輛之多。
不過,知名研究機構IHS認為,由于價格因素,私家車市場不能快速實現整體L4的發展,未來的主要市場潛能將寄希望于Robotaxi這類移動出行場景的商業模式推廣 。
IHS對Robotaxi市場的預測
IHS進一步預測,未來Robotaxi將占到共享出行市場的60%以上,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3萬億。而且,Robotaxi的主要參與者將集中在2-3家服務提供商,頭部服務商或將擁有超過40%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2030年,共享出行將是寡頭競爭格局,但巨頭不是滴滴這樣帶司機的平臺,而是百度蘿卜快跑這樣的平臺。而1.3萬億的市場,對于百度而言,無疑值得在Robotaxi業務上,不顧行業的挫折,而堅定奔跑。
2
提供適合車企的輔助駕駛方案
如果《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的預測實現,2030年,L4級以下的車輛還要占絕大部分。而且,從現在到2030年,還有近十年。這十年、這絕大部分的汽車,能不能享受AI出行?
這也是百度世界大會2021上,主持人撒貝寧反復問及李彥宏,以及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的問題。
李震宇回答說,相對于終極形態的汽車機器人,現在的汽車可以擁有汽車機器人的部分模塊。他主要將其分為AI助理和AI司機兩個部分。
AI助理部分,李震宇著重介紹的是小度助手汽車版,能夠通過語音交互,控制電話、音樂等。另外,它還通過人工智能,提供事件提醒、信息推送的功能,還可以對其形象、稱呼和聲音進行個性化定制,讓小度助手更加的人性化。
AI司機部分,李震宇實際提及的,就是Apollo自動駕駛的ANP和AVP兩項功能。
ANP(Apollo Navigation Pilot),從名稱看也屬于領航輔助駕駛。目前業界量產裝車實現的,只有特斯拉NOA、蔚來NOP和小鵬NGP三家。不過,百度ANP定義的能力要更高,它希望實現的是,起點到終點全程無需干預的輔助駕駛能力。而一般的領航輔助駕駛,只能在部分路段實現,特別是起點和終點,包括高速公路進入匝道、通過高速收費站等等,往往是需要駕駛員接管的。
百度ANP之所以敢定義為“全程無需干預”,是因為這是百度L4技術降維,又結合了高精地圖、V2X技術。百度L4級輔助駕駛系統Apollo Lite,本來就是針對無人駕駛場景,而且在復雜城市道路運營的。
以及,ANP還可以結合AVP(Automated Valet Parking,自主代客泊車)。所以,消費者可以在路邊等待AVP將車輛開到跟前,坐上車,ANP將車輛開到目的地,消費者離開車輛,AVP再自行將車輛開到停車位。
AVP+ANP+AVP,消費者全程無需干預。這一功能如果實現,那就將超越目前所有競爭者。
目前,AVP已經搭載到威馬W6車型上。ANP則整裝待發。百度曾經表示,今年下半年,每個月會有一款搭載百度智能駕駛技術的車型上市。在未來3-5年內,百度AVP + ANP要實現百萬臺級別的前裝量產。
威馬W6一大賣點就是AVP
ANP/AVP解決方案是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核心功能之一。Apollo是百度面向車企開放的自動駕駛平臺。其特征之一,就是開放性。利用Apollo開源的代碼和平臺,車企可以就此定義自己的自動駕駛方案。這一點,可以讓很多擔心被供應商“卡脖子”的車企放松采用。
百度ANP/AVP解決方案,車企需要嗎?
在如今的汽車市場,中高端車型已經標配ADAS,但基本在L1或者L2的水平,對于更高端車型,以及以智能化為賣點的車型,在特斯拉、蔚小理的推動下,也不得不部署更高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
但是,ADAS可以通過傳統供應商模式獲得,但是更高級別的輔助駕駛系統,傳統供應商不提供,如果要自研,絕大部分車企無能為力。
憑借基礎的AI能力、高水平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百度智能駕駛生態、內容生態,以及開源合作模式,百度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更符合絕大部分車企的需求。
IHS的研究報告也預測,百度Apollo的整體搭載量和市場規模,將占中國市場的38%左右。目前的走勢看,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業務確實取得車企認可,業務收入較去年增長5倍。
3
集度:兼具靈魂和軀體
2019年,華為參加上海車展,向汽車行業開始叫賣全套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兩年多過去,只有三家企業愿意拿出一個車型的單獨版本,與華為以打造子品牌模式合作。
全中國都對華為充滿尊重與同情,為什么大部分車企不和華為合作?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的一番話,道出了車企的心聲:“這好比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成了靈魂,上汽成了軀體。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陳虹以及認同陳虹觀點的人,都明確看到一點:未來智能汽車會越來越像智能手機,而品牌運營商,既要能掌控硬件(軀體),也得掌控軟件(靈魂)。
面向終極形態,不同出身的智能汽車玩家,都在補全自身不足。有雄心壯志的車企,建立龐大的軟件團隊,有的打出全棧自研的旗號,想要徹頭徹尾的完整的靈魂;而跨界造車者,則試圖補足在汽車研發生產制造上的經驗。
百度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方面,無疑有資格做一個“靈魂”輸出者,但是通過開源方式,還能讓不同車企有自己的個性。除此之外,百度也在建立“軀體”的打造能力。
今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組建汽車公司,強調“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百度還拉來了吉利集團——中國民營最強車企之一,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如同一個私塾先生,吉利教百度造車。
目前的最新進展是,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上宣布,“未來兩三年當中,集中了所有百度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和智能駕艙技術的私家車就會上市。”
百度自己造車,其他車企會作何感想呢?用百度的輔助駕駛方案、智能座艙,再來和集度汽車競爭,有勝算嗎?
李彥宏說,“集度汽車存在的目的,就是要把百度這么多年的所有無人駕駛的技術,以及智能駕艙的技術第一時間推廣到市場上去。”言下之意,一方面,不滿車企的應用速度,另一方面,更有展示的意味,希望吸引更多的合作企業。
李彥宏在百度世界大會2021上
4
三管齊下,全球唯
百度世界大會加速的Robotaxi商業化運營,繼續向車企提供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以及推進集度自主造車步伐——百度在操練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方面,是三管齊下的。
今年3月,李彥宏在致百度全員信中說,自動駕駛即將迎來破局點,Apollo發展出三種商業模式:一是為主機廠商提供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解決方案;二是百度造車;三是共享無人車。
這三種商業模式中,方案提供商,一般收取的是供應商費用,不過,智能汽車也開始了軟件收費模式。百度也可能可以和車企一起對軟件收費分成。造車模式下,既可以像傳統模式那樣賣車賺錢,也可以平價或者低價賣硬件,軟件收費。而共享無人車模式,則收取的出行服務費,以及可能的衍生收費。
百度這三管齊下的商業模式,從全球自動駕駛研發公司來看,應該也是獨一無二的。
全球自動駕駛公司商業落地方案分類
資料來源:《電動汽車觀察家》整理
相對其他競爭對手,百度如此布局,首先可以避免任何一項踏空的風險。無論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在哪個領域率先鋪開,百度都能有所收獲。
其次,三管齊下,還有相互促進的作用。雖然,百度認為,自動駕駛已經到了落地運營的節點。但是,毋庸置疑的,無論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都還需要持續精進,一方面,盡量窮盡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的極端場景,完善算法;另一方面,加強既有場景的處理能力,提升運營效率。
三個模式齊頭并進,形成大規模的智能車隊,無論是純視覺方案的私家車輛,還是帶激光雷達的無人車,都將夜以繼日地為百度收集龐大的地理信息、場景信息、駕駛員乘客行為等數據,讓百度形成全球大的自動駕駛數據集,幫助提升自動駕駛能力。
商業效益和數據收益,可以兼得。
當然,首要的收益還是商業上的。百度2013年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2017年啟動Apollo計劃,持續重金投入接近十年,如今,自動駕駛迎來破局點,萬億市場的回報,近在眼前。
——END——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5405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