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HK.0175)發布了2021年上半年財報。2021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營收達45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扣除股份支付的股東應占溢利30.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1%,股東應占溢利23.8億人民幣,凈利潤24.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
吉利汽車方面稱,營收的增長與產品的熱銷與“4.0全面架構體系”的應用有關。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總銷量達63.02萬輛,同比上升19%。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1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吉利汽車集團公布了其業務發展的五年規劃綱要:到2025年,公司市場占有率穩居中國品牌第一,銷量達到365萬輛(含極氪汽車),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占比超過30%。極氪汽車到2025年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銷量達到65萬輛。
據悉,吉利汽車集團的管理層將于近期對外詳解五年規劃的具體內容。8月18日當天,吉利汽車報收26.25港元/股,漲幅2.54%,總市值達2578億港元。
利潤結構進一步優化
財報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吉利汽車營業收入達45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股東應占溢利23.8億人民幣,凈利潤24.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4%。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合營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增長62%,其中領克凈利潤增長144%,吉致金融凈利潤增長41%。
據悉,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含領克)的平均單車收入為8.42萬元,較之于2020年上半年增長10%。其中,領克的銷量和利潤分別取得97%和144%高速增長。
現金流方面,截止2021年6月30日,吉利汽車總現金水平達199.2億元。應收票據165.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從2020年上半年同期負32.4億元增加至2021年上半年的正41.2億元。
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FO戴慶介紹道,吉利汽車上半年的經營亮點包括幾方面,一是全面開啟吉利4.0架構化造車時代,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二是推出了中國星系列車型;三是高效高品質的研發體系,讓技術輸出成為了公司的盈利新亮點,利潤占比達29%;其四是極氪合資公司的成立,使公司進入了高端純電動市場。
新能源汽車及出口表現強勁
2021年是吉利汽車的產品大年,而這主要得益于吉利“4.0全面架構體系”的應用,使其產品的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全面發力,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吉利汽車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同比顯著提升189%,而極氪汽車的首款車型極氪001的預訂情況也超出了企業預期,2021年的可交付訂單均已售罄。
據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透露,吉利汽車旗下電動車銷售火爆的同時,也受到了汽車芯片短缺的影響。旗下幾何品牌有1萬臺訂單無法交付,有些經銷商甚至開始賣展車。
淦家閱表示,針對芯片短缺的問題,公司正在尋求各方資源,優先保障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去年8月底,吉利汽車就已經成立了大眾物資部,積極儲備芯片,同時也與供應鏈和研發團隊一起尋求國產替代方面,此外吉利汽車還具備全球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可以更好地應對芯片短缺帶來的挑戰。
除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強勁外,吉利汽車上半年在出口層面也實現了高增長。數據顯示,今年1-6月,吉利汽車累計出口量達5.34萬輛,同比上升約173%。與此同時,領克品牌的車型也開始在荷蘭、德國、比利時、瑞典等國實現了終端交付。6月,領克品牌汽車出口至歐洲市場的發運量為650輛,1-6月總發運量為3646輛。
據悉,展望下半年,吉利汽車將繼續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提升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具體來說,吉利汽車集團計劃在年內推出全球動力品牌,著力打造吉利GHS2.0智混系統,同時,公司還將在甲醇技術、換電技術等方面加速布局。
東吳證券分析稱,預計伴隨著吉利汽車2021年海內外市場同步發力,未來三年銷量有望實現持續提升,單車盈利能力也將繼續改善。
2025年電動汽車占銷量比重超30%
吉利汽車方面透露,雖然下半年疫情與芯片短缺的問題仍然會給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但吉利將繼續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進一步提升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維持全年153萬輛銷量目標不變。
在業績發布會活動現場,吉利汽車集團同步公布了公司的五年發展規劃,即到2025年,公司市占率穩居中國品牌第一,實現年銷量365萬輛,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占比達到30%以上,極氪汽車到2025年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銷量達到65萬輛。
吉利汽車集團董事長、極氪智能科技CEO、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安聰慧告訴記 者,極氪品牌要實現的目標,是公司在品牌成立之初以及浩瀚架構建立之初就做好的布局。吉利將通過“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確保公司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面發展。
華西證券分析稱,短期看,吉利汽車的新車型有望開啟新一輪產品周期,量價齊升,業績修復彈性高;中長期看,電動智能變革給予了公司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可充分發揮技術硬核的優勢,另一方面有望在品牌力、產品定義及創新營銷等實現彎道超車,市占率加速提升,維持買入評級。
聲明:以上未標明來源、無水印的圖片均來自圖蟲創意。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5406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