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報道,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王朝陽團隊已經發明了一種全氣候電池,相關文章刊發在《自然》雜志上。他們在電池內部植入一片10微米厚度的鎳箔作為發熱體。利用電池自帶的能量,再加上一個開關,就可以隨意調控電池的活性。哪怕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里凍透的電池,只需30秒時間,就能自加熱到零度以上正常工作。這一技術已被2022年北京冬奧運會采用,成為驅動奧運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
根據相關報道,日前,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王朝陽在騰訊WE大會上宣布,搭載全氣候電池的電動車將在北京冬奧會上亮相。新車已在嚴寒地區連續三年進行的實地車隊試驗,已經充分驗證了這種新型電池的性能和壽命。
哪怕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里凍透的電池,只需30秒時間,就能自加熱到零度以上正常工作。與傳統外部加熱方式相比,電池自加熱技術具有升溫快速、耗能低、加熱均勻的優點,能夠解決電池在極寒環境下的使用“瓶頸”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與普通電池包相比,全氣候電池的重量增加不會超過1%,電池成本增加不超過5%,量產后成本增加可降至2%。全氣候電池克服電池低溫問題,徹底解決了電動汽車在冬季續駛里程急劇下降、無法啟動、衰減、有安全隱患等諸多難題,對電動汽車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這一技術已被2022年北京冬奧運會采用,成為驅動奧運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王朝陽在演講時分享:“電池和儲能技術,未來十年將迎來巨大的創新機會,發明創新才剛剛開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曲超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069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