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第26次氣候變化大會已經在11月12日結束。
本次大會召開之前,外界普遍預計這將又是一場爭吵幾天后無疾而終的會議,然而,就在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中美兩國突然發布《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小伙伴們全都驚呆了。
連中美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都開始聯合行動了,其它的碳排放大戶就不要再死撐了,新能源已經是大勢所趨。
對新能源汽車廠商來說,這顯然是個巨大的利好消息。
而對那些至今還在懷疑電動汽車必要性的廠商來說,這無疑是當頭一棒。
車企巨頭們都做了些什么?
其實,本次會議期間還出現了一份聲明,內容提到:2040年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停止化石燃料汽車的生產。會議期間,已經有福特、通用、奔馳、捷豹路虎、沃爾沃等全球汽車巨頭簽署了這份聲明,來自中國的比亞迪也在其中。
大眾、豐田、寶馬、現代、雷諾等大型車企仍對這份聲明持懷疑態度,并未簽署。事實上,就算是已經簽署聲明的那些車企中,真正能完全履行協議的也是極少數。從目前來看,大概只有比亞迪能夠實現這份減排承諾,而且預計到今年年底就能實現,因為它目前的新能源占比已經超過9成。
而其它大多數廠商只能按部就班地進行。
行業大勢如此,但各大廠商都有著不同的進度和時間表,它們“從油向電”的速度,決定著未來的市場地位。
在這種情況下,再像豐田章男那樣討論“全面電動化有無必要”已經毫無意義。
20年之后,很多你熟悉的汽車品牌都將告別燃油車。
亦步亦趨的時間表
除了比亞迪這個偽裝成傳統廠商的新能源大廠之外,傳統汽車廠商中,大眾對電動汽車的態度最為積極。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大眾這次對這份激進的“停止生產燃油車”聲明卻保持了沉默。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它的燃油車銷量基數太龐大,不可能輕易做出放棄燃油車的決定。
大眾CEO迪斯是電動汽車的堅決支持者,但支持歸支持,真要揮刀砍向燃油車還真得掂量掂量。
就拿大眾的核心市場中國為例,10月份大眾ID.系列電動汽車銷量達到12736臺,看上去還不錯,但這是南北大眾五款車加在一起的結果。
就這點銷量,迪斯很難拿去壓制內部的反對力量。
同樣處境的,還有豐田。
其實,以豐田為代表的日系廠商很早就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但它們把“科技點”全部點在了混動車型上,到現在都沒有拿出一款能為消費者普遍接受的純電車型。
豐田在10月份宣布將在2025年前停止生產傳統純燃油車,說白了,還是舍不了混動。
其它的傳統廠商也大抵如此。
奧迪計劃從2026年起只推出純電動汽車,通用將在2035年前放棄內燃機汽車,寶馬預計到2030年將碳排放量降低至少三分之一,奔馳預計到2039年全面實現碳中和。
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些傳統廠商對電動汽車的態度,那就是亦步亦趨。
所有的大型傳統廠商都不可能一夜之間砍掉貢獻了絕大部分利潤的燃油車,這跟當年諾基亞對待智能手機的態度是一樣的。
一面追,一面拖,慢慢尋找平衡點,這就是豐田們的策略。
但事情也許沒有它們想象的那樣糟糕。
現在的燃油車真正走進千家萬戶也就是二戰以后到現在這70多年時間,而到2040年,電動車也發展幾十年了,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20年后,無論是消費者還是車企自己,有可能都不再懷念燃油車了。
進程有可能加快
目前很多消費者拒絕電動車,一是因為用車體驗不佳,充電難、充電慢、續航短等問題突出;二是因為目前的燃油車沒什么“毛病”,性價比仍然在電動車之上。
但汽車行業全面電動化的大旗之下,什么阻礙因素都能解決。
業內大佬、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2020年年初曾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25年。
預計到2025年前后,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超過燃油車,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將低于現在的化石燃料,隨后電動汽車的普及率將大幅提升。
更重要的是,性價比超過油車之后,電動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迅速放大,不少傳統車企將找到利益的平衡點。
真正到了這個時候,傳統廠商會自動向燃油車開刀。而現在的它們,像是一個被各國政府拿教鞭督促還不愿意好好上課的學渣。
很多人都喜歡強調電動車的各種毛病,但它們就跟十幾年前的功能機愛好者、百年前的馬車愛好者一樣,都不太懂得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道理。
一輛四輪馬車,視野無比廣闊,空氣永不沉悶,馬蹄聲令人心醉,360度無死角環繞立體自然風,有草的地方就能實現無限續航,比太陽能都快,然而擋住燃油車普及了嗎?
結束語:目前的情況就是,各國政府正在雷厲風行地推進節能減排,但不少的傳統廠商和消費者念念不忘舊時代,然而歷史的進程從來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20年后,很多燃油車將消失不見,到那時候人們再看燃油車,說不定跟現在我們看老年功能手機一樣。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234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