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0 日,小馬智行(下稱:小馬)交出了 2021 年的年度成績表,總結了過去一年的運營成績以及技術進展。
據當日媒體會溝通的信息,小馬的自動駕駛測試里程已經超過了 1,000 萬公里,并且公布了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的設計,向前裝、量產靠攏。
第一批搭載小馬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為豐田「賽那SIENNA」Autono-MaaS 車輛(下稱:S-AM),一款基于 S-AM 混合電動平臺打造的 7 座 MPV。
據知情人士向汽車之心透露:一開始小馬智行以給豐田做「定制車」為理由,選定了數款車型,最終豐田鎖定提供「S-AM」一款車型,車輛會在豐田預先處理,預留接口,小馬再做進一步的處理;值得一提的是賽那已由廣汽進行國產化。
定制版的S-AM將于今年在國內開啟道路測試,在 2023 年上半年投入自動駕駛出行服務(Robotaxi)的日常運營。
01、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發布,小馬加速量產進程
小馬的第六代自動駕駛方案在傳感器和選型上都有一次全新的升級。
據官方介紹,新系統從造型設計、零部件研發及選型、軟硬件耦合、安全冗余及系統裝配生產等方面,均瞄準車規級量產。
新一代系統集成度更高,與車身的一體化程度更高。
自動駕駛系統采用獨有的前后兩段式分體設計,前段集成一顆固態激光雷達,后段集成三顆固態激光雷達。
相比上一代設計體積大大減小,在視覺上會有更輕量化的感受。整體車輛設計更符合流線型,空氣動力學的表現更好。
上圖為:PonyAlphaX,下圖為 Pony.ai 第六代自動駕駛傳感器方案
第六代自動駕駛傳感器方案具體包含了:
· 4個位于車頂的固態激光雷達,以及 3個分布在左右兩側和后向的補盲激光雷達;
· 4個位于車頂四角的毫米波角雷達,1 個前向長距毫米波雷達;
· 11 個攝像頭,其中 7 個位于車頂,4 個位于車身四周;
· 傳感器總數量達 23 個。
據小馬方面透露:其中自研信號燈識別攝像頭分辨率提升了 1.5 倍;在算力層面,小馬也有進一步的突破。
新一代的自動駕駛系統將引入車規級的英偉達 DRIVE Orin SoC,以及英偉達車規級 Ampere 架構 GPU,可以滿足多種自動駕駛場景及其冗余系統的應用,加速小馬智行乘用車及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慨a。
相較于上一代的計算平臺,全新一代的算力預計提升至少 30%,實現了計算單元從工業級到車規級別的突破。
小馬也在自動駕駛系統標準化產線上進行一系列的探索。
在 PonyAlphaX 的階段,小馬已經在自動駕駛標準化產線上進行探索,從供應鏈管理、硬件模塊設計與生產、改制總裝到整體質檢、下線標定、道路測試等環節,建立系統生產流程。
而真正的量產前裝化,除了要解決系統生產一致性的問題以外,還需要和車企進行更深度的合作。
除了豐田以外,小馬也積極尋求其他車企的支持,比如一汽南京、廣汽。
2021 年 12 月 24 日,小馬和一汽南京聯合制定自動駕駛傳感器硬件系統前裝量產方案,共同開發適合 Robotaxi 的車型并進行前裝量產,實現低成本自動駕駛平臺的規?;瘧?。
02、Robotaxi 和貨運齊頭并進,加速運營進程
技術的進展也進一步推動其運營進程。
目前,小馬在北京、廣州、上海、加州爾灣(Irvine)以及弗里蒙特(Fremont)等五個城市進行常態化運營,測試里程已經超過了 1000 萬公里。
此次搭載小馬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為豐田賽那,擁有靈活實用的乘坐空間,滿足家庭等多元的出行場景,確實能夠拓寬到更廣的運營范圍。
在卡車自動駕駛方面,小馬智卡將在今年聯合中國外運搭建智能駕駛車隊,落地超過 100 臺智能卡車。
2021 年 5 月 - 7 月,小馬智卡相繼獲得廣東省首張自動駕駛卡車牌照、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和北京市首批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牌照及高速公路測試許可;
2021 年 12 月初,小馬智卡自動駕駛卡車駛入京臺高速公路,開啟常態化路測。小馬智卡目前已完成 1.8 萬噸貨運運輸,商業運營里程達 6.3 萬公里。
上述這些成績都是實際性的進步,不得不說,這些在運營層面的實際積累,也給了小馬更高維的運營設計思考。
小馬結合不同場景用途設計了一套創新性的燈光語言,不僅為各類系統運行狀態增加視覺參考,更幫助 Robotaxi 用戶快速辨認預約的自動駕駛車輛。
03、L4 級自動駕駛加速賽
在過去一年當中,資本對于 L4級的賽道不似前幾年那樣熱情高漲,退出的通道也越來越少。
中美關系緊張加上數據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使得中國公司在美股上市愈發困難;港股市場則對銷售額有要求并且估值并不高、對于 Robotaxi 等領域商業鏈路尚未明朗的公司,資本市場表現得更為審慎。
一方面,Robotaxi 公司也逐漸在加速拓寬場景的應用,小馬積極拓寬 Robotaxi和貨運兩個場景;
文遠知行在積極探索 Robotaxi、Robobus、Robovan 等等的場景;
元戎啟行也在探索 Robotaxi、自動駕駛輕卡等場景,「前裝」、「量產」、「低成本」成為了這個賽道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特斯拉、小鵬等主機廠也在部署 L4 級的賽道。某程度上,這是同一場戰爭,Robotaxi 和車企在做的事情其實有一定的重合度,就是關于出行效率的最大化。
去年,小馬自身也經歷了一些團隊動蕩,包括小馬智卡三位核心人員紛紛出走創業,小馬智行的前六位創始成員感知大牛劉博聰亦已離職。
盡管歷經了一些動蕩,小馬依舊是業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隨著 2022 年的到來,人們也更加希望在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賽道上,看到更多技術驅動商業變革的成果。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676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