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遮遮掩掩和猶豫觀望了近一個月之后,“純電動”們的這次漲價潮,終于在N錘之下定了音。
漲價的原因所有人心里應該都是比較清晰的,補貼退坡是一方面,零部件和原材料漲價是另一方面,兩相融合造就了當前這種局面,老用戶暗自慶幸,新玩家略有后悔。
不過,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有一件事情是需要搞清楚的,各家都漲價了多少?是真的Cover不住成本?還是為了利潤渾水摸魚的?
造車新勢力篇
先來看看新勢力的“三巨頭”蔚小理。
其中,小鵬是調(diào)整價格和權益的最早踐行者,從去年年底就已經(jīng)對部分選裝權益下調(diào),但裸車價格在當時并未做變更。
而在本月11日之后,小鵬全系車型價格作出上漲調(diào)整,平均漲價幅度在5000元上下,P7上調(diào)4300-5900元、P5上調(diào)4800-5400元、G3i上調(diào)4800-5400元,產(chǎn)品配置并沒有任何變化。
蔚來和理想則特殊一些。
前者主打溢價較高的40萬+高端領域,后者則是瞄準對補貼并不那么敏感的PHEV領域,出于保持價格這兩個品牌并沒有做漲價調(diào)整。
第二梯隊的哪吒及零跑等品牌則跟隨潮流,也選擇了以漲價應對補貼和原材料上浮的方案。
其中,哪吒汽車產(chǎn)品價格上漲約2000-5000元。
零跑汽車比較有意思,T03靠著換代的時間點價格上調(diào)9100元,C11則對選裝包漲價,方案差異性還是很明顯的。
自主傳統(tǒng)陣營篇
比亞迪的漲價是熱度最高的,畢竟這個品牌也是自主陣營中新能源產(chǎn)品占比最多的那個。
根據(jù)官方公告,比亞迪將對旗下海洋系列、王朝系列車型價格在官方指導價上調(diào)整,調(diào)整區(qū)間為1000-7000元,在2月1日正式生效。
考慮到這兩個系列產(chǎn)品的終端價格,這種價格上浮還是比較凸顯的。
廣汽Aion這邊僅有LX調(diào)整比較明顯,價格上浮4000元。
剛剛度過芯片危機的長城歐拉也在醞釀漲價政策,有消息稱最快漲價將在2月份執(zhí)行,好貓或漲價5400元。
而吉利旗下的極氪以及奇瑞等品牌,或是因為產(chǎn)品數(shù)量太少,或是因為號召力不足,暫時沒有公布漲價信息。
同樣保持沒有漲價的另外有上汽非凡汽車以及北汽極狐等品牌,看來老牌車企的話語權還是要比新勢力陣營強大一些的。
合資品牌篇
合資陣營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特斯拉。
而特斯拉的漲價,其實從來就沒有考慮過時間或者用戶的想法,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已經(jīng)完成調(diào)價,Model 3和Model Y中的后輪驅動版價格較之前上漲1萬元和2.1088萬元。
而大眾ID.這邊,暫時持續(xù)保持原本的價格定位,并且官方保證在2月28日之前廠家自掏腰包彌補5400元的補貼,誠意還是非常充分的。
除了大眾之外,別克旗下的純電動微藍同樣宣布不漲價,本田旗下多款純電動也未有漲價信息。
來到BBA這邊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本身價格基礎較高,同時當下時間節(jié)點提車周期較長,多款純電動產(chǎn)品僅僅是調(diào)整了縮水的補貼價格。
但對其目標用戶群體來說,這種調(diào)整應該沒大多數(shù)常規(guī)品牌來得明顯。
結束語:
新能源汽車總有一天要完全去掉政策和經(jīng)濟上的所有補貼和偏愛,進入到完全靠產(chǎn)品取勝的階段,這是共識。所以,不管是漲價1000還是10000,只是影響到用戶心中權衡的方向,對車企來說從來都不是重點,如何通過產(chǎn)品將價格上浮帶來的性價比降低才是關鍵。想完全取代燃油車,沒點真功夫,那是不可能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wǎng)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6687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