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汽車廠商沃爾沃宣布,公司正與多家合作伙伴研發一種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并將在瑞典哥德堡進行集成和測試,以評估其應用于未來純電汽車產品的潛力。
此消息一出,汽車無線充電技術再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為什么說“再次”?因為汽車無線充電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至少十年前就有機構在研究。我國也在2020年出臺了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相關國家標準。
為什么過去了10年,這個技術依然停留在實驗階段?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汽車無線充電那點事兒。
說起來,無線充電技術其實并不復雜,主要就是通過電磁感應、電磁耦合共振或無線電波等手段來進行能量傳輸。原理雖然簡單,實際應用卻有很多問題。細究下來,無線充電尚未大規模應用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無線充電相比充電樁充電在效率上并沒有優勢。無線充電確實可以讓車主擺脫充電線的限制,但由于技術原因,車端和地端線圈之間的相對位置會顯著影響充電功率,兩者必須對齊才能提高效率,這不僅對駕駛者的技術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會導致車主在充電前花費大量時間去校準位置。
而且無線充電可實現的充電功率只有3-10kW,基本與普通的交流充電樁是一個水平,再考慮到無線充電較高的能量損耗,車主需要多付出的成本可不是一點半點。
其次,無線充電尚有許多安全問題暫時沒有得到解決。盡管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理論表明電磁輻射對人的身體健康有何影響,但對于大眾來說,電磁輻射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手機輻射對人體是否有害至今還眾說紛紜,人們對于功率更大,輻射值更高的汽車無線充電持何種態度也就不難推斷了。
同時,由于技術的原因,汽車無線充電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會存在較大空隙,一旦這個空隙混進金屬異物,或者寵物貓狗這類的生物,也會是極大的安全隱患。
最后,無線充電的建設成本要遠高于充電樁。由于技術尚不成熟,目前建成的無線充電車位大多是實驗和展示性質,這導致單個無線充電施設的成本比120kW直流充電樁的營造成本還要高,無線充電的尷尬地位可想而知了。
總的來說,相比現有的充電方式,無線充電確實有其獨特的優勢,但目前尚不具備大規模應用的條件。或許將來自動駕駛技術成熟之時,無線充電才會迎來大顯身手的機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象前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7072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