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以進一步促進氫能產業規范有序高質量發展。
《規劃》提出了氫能產業發展各階段目標: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制造工藝,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明顯提升。
受此消息影響,3月23日,A股氫能源概念股集體高開。截至發稿前,蘭石重裝、華電重工、雪人股份、浙江新能、鎮洋發展、石化機械、京城股份等個股集體漲停,恒光股份、昇輝科技、致遠新能等漲幅超14%。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規劃》科學分析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明確了氫能在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戰略定位、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提出了氫能創新體系、基礎設施、多元應用、政策保障、組織實施等方面的具體規劃,將對我國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將發揮重要指導作用。
明確氫能產業發展目標
過去兩年間,氫能產業頻繁迎來政策利好。
2020年,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示范期間,五部門將采取“以獎代補”方式,對入圍示范的地區按照其目標完成情況給予獎勵。自此,全國多地掀起了氫能產業布局熱;2021年12月,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氫能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氫能多元利用。而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氫燃料電池汽車也迎來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集中示范運營,成為了冬奧賽場上的一抹亮色。
3月23日,氫能產業再度迎來政策利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 《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2021-2035年)》,對氫能產業的未來指明了路徑。
在當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也對該《規劃》的詳情進行了詳細說明。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表示,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對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王翔透露道,當前,一些主要的發達國家和經濟體已將氫能視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戰略選擇,持續加大投入,搶占氫能產業發展制高點。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居于世界首位,在清潔低碳氫能源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不過,目前我國的氫能產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面臨產業創新能力不強、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滯后等諸多挑戰,需加強頂層設計,引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為此,《規劃》從八個方面為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厘清了路徑,進一步明確了氫能產業發展定位、氫能產業發展總體要求、氫能產業發展目標、氫能產業發展具體任務等。
《規劃》指出,發展氫能產業,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加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著力提高氫能技術經濟性,積極探索氫能利用的商業化路徑。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 產業發展基礎性制度體系,強化全國一盤棋,科學優化產業布局,引導產業規范發展。此外,在積極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作用的同時,要有序開展氫能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示范,避免一些地方盲目布局、一擁而上。
《規劃》發布當日,A股氫能概念股盤中強勢拉升,蘭石重裝、華電重工、雪人股份、粵水電、浙江新能、京城股份等逾10股漲停。
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指出,發展氫能產業,緊扣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提供有力支撐。
在發布會上,王翔也表示,此次發布的《規劃》是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N”之一,全面對標了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統籌謀劃、整體布局氫能全產業鏈發展,既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重要抓手,也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
具體來說,在能源供給端,氫能將成為未來清潔能源體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費端,氫能是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可通過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將氫能作為高品質熱源直接供能等方式,推動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在工業生產端,氫氣是重要的清潔低碳工業原料,應用場景豐富。通過逐步擴大工業領域氫能應用,能夠有效引導高碳工藝向低碳工藝轉變,促進高耗能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近年來,在政策推動、產業引導、企業積極實踐的背景下,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勢頭猛烈,汽車產業已成為氫能落地應用的核心板塊。歐陽明高指出,燃料電池車輛只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長遠發展應逐步拓展到交通、電力、化工、冶金等領域多元應用,充分發揮氫能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高排放、高污染行業綠色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鼓勵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IPO
萬億藍海市場蓄勢爆發
證券時報注意到,該《規劃》不僅在政策體系、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為氫能產業發展掃清障礙,還特別強調要強化對氫能產業的財政金融支持 ,鼓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性原則支持氫能產業發展,運用科技化手段為優質企業提供精準化、差異化金融服務。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氫能創新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注冊上市融資。
光大證券分析稱,氫能產業有望在政策催化下迎來高景氣,成長可期。按照光大證券的預測,到2050年我國氫能供應端市場規模達到13027億元,制氫端市場規模可觀,氫能產業發展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測,在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背景下,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左右。作為氫能發展利用的關鍵環節,我國加氫站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有望在2050年達到千億市場規模,規模化和設備國產化可推動加氫站降本。同時,未來隨著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成熟以及成本下降,氫燃料電池重卡和乘用車規模有望快速擴大,可發揮氫燃料電池在長距離、重載領域的優勢。
歐陽明高表示,對照我國純電動汽車從孕育到高質量發展的歷程,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比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約滯后10年,目前仍處于產品導入期,正在進入應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長期。根據國內外主要燃料電池廠商產品測試數據,預計今后十年燃料電池成本將大幅下降、性能穩定提升。
同時,圍繞著可再生能源制氫方面,中國氫能聯盟也給出了最新預測,預計到206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制氫產量將提升至1億噸,占2060年氫氣年度總需求的77%。隨著大規模的風電、光伏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也將迎來突破。
聲明:以上未標明來源、無水印的圖片均來自圖蟲創意。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資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7096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