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新能源汽車。
對于消費者而言,續航里程的多少成為購車時的關鍵點。而消費者在對比車輛時不難發現,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國內銷售的純電車型幾乎都使用NEDC續航里程宣傳車輛。
不過,這種情況在近期內發生了變化。注意看特斯拉官網Model 3的車型介紹頁的紅框內的信息,續航里程用的是CLTC,而不是之前的NEDC。
不止是特斯拉,今年2月份上市的比亞迪元PLUS的續航里程也采用了CLTC。
此時,會有小伙伴問,CLTC是什么?為什么不是NEDC?CLTC是不是比NEDC更水?
一、NEDC年代久遠,急需更換
在介紹CLTC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NEDC?
NEDC稱為“新歐洲駕駛周期”,是一套歐洲制定的汽車能耗測試標準,也是目前國內最為主流的續航里程標準。
NEDC測試分別由城市駕駛工況和市郊駕駛工況所組成,單次測試時長為1180秒,包括4個市區循環(780秒)和1個市郊循環(400秒)。其中測試的市區循環最大車速50km/h、平均車速19km/h;市郊循環最大車速120km/h,平均車速62km/h。但由于實際道路路況復雜,不可控的因素過多,測試都是在實驗室的底盤測試機上模擬完成。
如圖所示,測試方法是將車輛固定在滾筒臺架上,用和輪胎接觸的滾筒帶動車輛,模擬不同工況下的阻力。與此同時還會在車頭放置一臺鼓風機來模擬當時車速的氣流。在測試過程中,車內的空調、大燈、座椅通風等電氣設備都是處于關閉狀態。
從整體測試來看,這種測試方法成本低,方法簡單,更多測試的是車輛在勻速狀態下的表現。嚴重脫離汽車的實際行駛環境,也沒有考慮到純電動汽車在高速上或者是在城市擁堵路況中更耗電的特點,NEDC的續航與真實續航相差較大。
另外,該測試標準年代也比較久遠,據悉是上世紀70年代出臺的標準,最后一次更新也是在1997年。如果單論時間,NEDC也到了需要被更換的時候。
二、多次測試,CLTC更符合中國國情
事實上,NEDC 續航不真實,我國政府也發現了這套標準存在漏洞。2015年4月,工信部下達制定新的工況續航標準的需求,由中汽研牽頭,組織行業專家展開了為期三年的中國工況調研開發工作。
2019年10月25日,專門為中國國情研發的《中國汽車行駛工況》正式發布,這一工況標準簡稱CATC,而我們說的CLTC,是其中的一部分。
2021年10月1日起,純電乘用汽車和燃料電池乘用汽車CLTC替換了原先的NEDC續航里程。
與NEDC不同,CLTC是基于國內41座城市、3832輛車型樣本,累計實驗里程3278萬公里,并參考20億條GIS交通低頻動態大數據得出的符合中國國內道路的標準工況。
較于NEDC而言,CLTC測試里程為14.48km,包括低速、中速和高速3種工況,分別對應消費者日常駕車時的城市、郊區和高速路段的工況。
CLTC測試時長1800秒,其中低速工況674秒、中速工況693秒、高速工況433秒。速度上高速工況最高時速為114km/h,平均車度28.96km/h。從數據的對比表可以看到,CLTC加/減速度高于NEDC,加速時間占比也高于NEDC,CLTC更多偏向的是頻繁加減速。
三、CLTC續航突增,原因何在?
CLTC看上去更適合我國汽車的行駛工況,但是這樣的設定導致CLTC續航里程比NEDC續航里程數值更高。
正如本文開頭提到的特斯拉Model 3,并未對三電系統作出任何改動,采用了CLTC后,續航里程由之前的605km變成了675km,足足增加了70km。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電動汽車更擅長的是中低速的城市工況,如果以120km/h時速奔跑,它的續航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往下掉。CLTC測試的最高速度114km/h相比NEDC的120km/h要低,CLTC的測試權重,較于NEDC明顯更加偏向于中低速的表現。
其次,CLTC的頻繁加減速,符合國內實際走走停停的情況。而更加頻繁加減速的工況,對于具有動能回收且效率更高的電動汽車來說,非常有利于提升續航。
而以上種種原因,也就導致了同一款電動車,CLTC標準下續航里程自然比NEDC標準下更高。
結語:對于純電動汽車而言,采用CLTC后,將比NEDC的續航里程更高。而受益最大的莫過于汽車廠家,在理論上會出現更多長續航的純電動汽車,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消費者的續航里程焦慮。
然而,并不是官方標的續航里程越高就越真實,消費者在選擇純電動汽車時,要了解車企宣傳的續航里程是基于何種標準,心中有個算盤,車輛的真實續航是多少。并且結合自己的用車需求,購買的車輛是城市通勤還是長期高速,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