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綜述:
3月,問界M5上險2875輛,排在3月新實力車型榜第九位,也是TOP10里面的唯二高端車。也許,華為AITO今年無法完成既定銷量目標,但不得不承認它在一眾新實力品牌的良好表現。
而作為“前華為汽車”,北汽藍谷極狐就顯得平庸不少,3月αS和αT兩款車一共上險747輛。換言之,3月,AITO問界等于3.8個極狐。
為什么“前后華為汽車”發展迥異?短期來看,是渠道,以及品牌。
盡管此前被業內稱作華為汽車,但極狐卻并未真正享受到華為汽車的終端渠道,以及華為品牌帶來的紅利,極狐華為版HI車型雖在華為展廳露面,但卻沒有展開真正銷售。
對極狐HI車型進駐華為展廳,極狐內部也存在分歧,如若終端銷售被華為掌控著,那么極狐將徹底淪為代工廠,那極狐品牌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事實上,極狐也是被麥格納代工。
所以我們看到,為了保持品牌的獨立調性,極狐也在擴充自己的渠道,截止去年累計網點超過120家。作為對比,AITO問界的華為渠道已經鋪滿超過500家,今年還將達到1000家。
品牌方面,極狐和華為更是天壤之別。
AITO問界品牌自出生即被扣上華為汽車的帽子,在華為終端更是華為汽車親兒子般的存在,至于極狐,更多是華為技術Inside,本質上并未嘗到華為汽車的果實。
而極狐品牌,如果不是借著這次崔健線上演唱會出圈,基本還是一個冷門的品牌,毫無營銷亮點可言,即便它去年單車營銷不菲。所以,它的營銷費去哪兒了呢?
從渠道到品牌,極狐跟AITO問界已經拉開明顯差距,這也造成了它們銷量的差異。
當然,這也是極狐主動選擇的結果,這條路雖然艱難,但好在能夠保持品牌獨立,只是,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就看北汽藍谷的決心有多大。
至于AITO問界品牌的推出,也意味著賽力斯的繳械,小康股份參與新造車6年,除了有一些三電技術上的積累,品牌經營毫無起色,張興海已經失去了耐心。
現在,對于張興海來說,與其讓這些年的投資血本無歸,不如給華為打打工。掙個打工錢,也不寒酸!
極狐、問界之后,擁抱還是拒絕華為,問題又來到了阿維塔身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勢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7411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