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峰、余承東打嘴仗會是啥結果(下篇)
——各方鬧起爭執,都是技術路線惹的禍嗎
圍繞著李瑞峰與余承東的爭執不下,許多企業的不同聲音也開始加入進來。像這幾天,不僅出現了央視媒體曝出理想汽車的空氣懸架問題,而且也與理想夸??诰o緊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也出現了媒體對大眾汽車CEO馮思翰先生就增程式的訪談,人們就可以更多的感受到企業對技術路線方面的不同理解。
可以說,針對余承東的許多言論,甚至圍繞著技術良劣的爭執,無論如何都要回到技術表現本身上來。這是由于,現行的理解,會將汽車增程式技術認為是過渡方案,這就是許多企業對其在與純電技術的比較與選擇中,更加偏向后者的原因。而作為技術的過渡方案,增程式帶來的問題也顯而易見。其中,既有產品的難以微小化、也有成本不得不增加的可能性、更有環保與誠信需求的諸多問題,這都讓國內現行的增程式混動技術,不得不經受考驗。
在技術路線方面,造車并沒有什么先進與落后之分,主要的差異就在于,誰的造車理念更能符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以及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這樣的造車技術,才是最能容易被各方所接受的?,F行的增程式汽車,之所以被各方所爭議,不是技術路線差異太懸殊的問題、而是在掌握這一技術路線上,企業所作所為的問題,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這就使造車不僅忽悠滿天飛,而且還造成了許多增程式遺留的問題越發突出,由此讓許多車企、消費者對增程式抱有看法,也就自然而然了。
01
一個增程式就能引發如此大的爭執,說來恐怕不信,但事實上就是這樣,許多企業的老總都表態,為自身的技術路線當衛道士!而現實中,由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都在向成熟的發展過程之中,如果這個時候,說自身的技術如何如何先進、別人的技術如何如何滯后,恐怕自己都不能自圓其說。其關鍵就是,新能源尚未達到成熟的階段,必然會有這樣那樣的漏洞可以被抓住。
而在這個時候,魏品牌CEO要在技術路線爭執的焦點上,非常敏感的購買對手產品,顯然目的是不純的。一方面是,像李瑞峰這樣級別的高管,企業要么會給其配備專用車,以利于工作;要么買車會限定在一定的范圍內,不會讓其大張旗鼓地為對手宣傳!所以,這個時候,李瑞峰高調買華為的問界M5,顯然用于尋找對手技術破綻、比自身消費要多得多。如果再加上現實的業界宣傳,參雜著許多汽車以外的盤外招,這就更容易使不正當競爭會凸顯出來。
為此,管理部門需針對現實的問題,制定出包括宣傳在內的防止不正當競爭法案,這樣,企業才不會利用技術路線的爭執為噱頭,大肆貶低對手、大肆宣揚自身的技術,這就失去了市場上合理的正當競爭原則!畢竟,企業擁有自身的宣傳工具、更有難以想象的水軍加持,再加之黑中介問題的突出,自然會存在著許多難以想象的不正當競爭問題。
02
然而,出現爭論也是一個巴掌拍不響的!華為,讓所有人都知道他不造車的情況下,還要炫耀新車型的優勢如何如何,這本身就是對汽車行業缺乏敬畏!更談不上什么謙遜!作為技術,特別是以量產的技術,最忌諱的兩大問題,一是在制造中不斷的進行試驗,使其消費者成為試驗品;二是,通過不誠信的虛張聲勢宣傳,將以次充好的問題不斷放大,這就使消費者,原本抱著對成熟技術的信任,容易被一些不良企業的虛夸所利用,由此而造成了現實制造最主要的弊端之一。
這幾天,就有央視等主要媒體曝出了理想L9存在的不少問題。像空氣懸架問題、使用材料問題等等,都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現象。造成如此大問題的原因,顯然是與理想新車過度的吹噓與張揚不無關系,別的不說,理想汽車在鋼板與鋁合金板的爭論上,就說明了,這款車用業界公認的較低檔材料,來冒充鋁材較高端的才料讓消費者就范,自然很說明問題。而這一次華為推出的問界品牌,雖然在技術路線方面是企業的自主選擇,但如果這款車引用塞利斯制造,而且,在大張旗鼓的宣揚科技造車的優勢,明顯的就存在著造車主次不分的問題!
盡管,余承東不止一次地宣稱,汽車是華為最不賺錢的項目,恐怕再幼稚的人也會聯想到,華為暗渡陳倉的大搞汽車到底是為了什么。畢竟,汽車的本質是代步與操控感。如果技術沒了,再炫的科技、再酷的外觀,對消費者也沒有實際意義!所以,針對這技術層面的爭論與制造層面的問題,華為當務之急,不是考慮不考慮賺大錢、也不是考慮不考慮在汽車圈的話語權,而是讓科技與自身的算力優勢為技術服務!甚至,找到難以讓競爭對手找到漏洞與破綻的辦法,這才是余承東能體現優勢的最主要方面。試想,消費者不便宜買到華為的新車,如果難以兌現所吹噓的優勢,那才是真正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03
其實,為技術路線進行爭論,本沒有什么過錯和問題,也會給技術進步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但現實中的爭論,不僅沒有形成必要的良性環境,更多的是帶有你死我活、你下滑我增長的意味,這樣就會是良性競爭變了味道!
在這種情況下,明明知道國內是最大的市場、而且又是新技術發展彎道超越的最重要階段,按照簡單的邏輯來講,準入門檻就是保障良性循環的第一道防線,遺憾的事,在國內新造車階段,不僅門檻制定的很低、而且,大有地方保護抬頭的意味,這就使新制造處在一種進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尷尬狀態之中。
所以,通過這一次李瑞峰與余承東的爭論,要想讓新制造真正的好起來,既要給他們施展新技術的空間,讓技術說話到底誰好誰不好;同時也要從 法律上規范相應的言行,以至于讓大好的汽車發展環境,不至于被盤外招、被盲目的吹噓、被昧著良心以次充好的問題不斷放大!恐怕,這才是消費者最不愿意看到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凌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8042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