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簡介】
大家好,旺達來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收到了極狐的賽道直播邀請,旺達開著自己的四驅小狐貍第一次體驗了賽道,嘗試探索了極狐的硬件邊界,
原來原來,極狐隱藏的極限居然這么高,那么大.
【賽道介紹】
賽道全程 中汽聯賽車場。
簡單介紹一下
賽道全場1.97km,F4級別賽道。
最長直線加速去650米,發車區寬18米,其余部分寬12米,賽道共9個彎道,7右2左。
車輛狀況
我的極狐T為原廠原胎,輪胎為米胖子PS4運動,規格為 245 45 R20。
賽道環境溫度 26℃,空氣濕度53%,晴天,東南風2級。
賽道整體不大,共9個彎道,7個右轉2個左轉。
其中T2~T4的小S彎因為緊接在T1之后,看似視野開闊,彎半徑很大,反而容易導致T1入彎速度過快,有轉向不足的危險。
T4~T5是一條650米的長直道,急加速提速能力和過樁在這里體驗。
T5和T6的調頭彎有小和大之分,可自由選擇。
T7和T8組成的V字彎非常考驗車輛的側向支撐和極限狀態。
【感受分享】
飛行圈跑了三圈,用的是極狐的工作車,一臺T一臺S,熟悉了一下路線以及制動點。
直播中直接用自己車上了,
就按彎道順序說吧。
T2到T4是一個S彎接右轉,第一圈比較保守,第二圈速度大概是87左右,極狐四驅大馬力車型,在進入T2時需要適當減速,過了彎心后再全電門通過T4。
極狐的四驅輪荷合理,充分發揮了輪胎抓地極限,響胎不大,因為接長直道,所以過彎心就要找準出彎點,全電門帶走,以保證更高的直道極速。
在T4到T5的直道摸到了130km/h,重剎后速度回到87多,過多個樁桶。如果沒有樁桶的話160到170不是問題。
樁桶比我想象的側傾好太多,第一圈速度不快,完美通過。
第二圈上了速度,側傾和車身沒有瀕臨松垮和失控的反應,受限于經驗不足,第二圈碰了幾個樁桶通過。
之后再加速到120多,準備進T5回頭彎,貼賽道外側重剎后打滿右轉向,極狐支撐著過彎回饋輕松,入彎速度90km/h,過程中隨時微調方向,以保證出彎可以充分的用盡出彎后外側的賽道,以獲得彎里更高的車速。
回頭彎后的直道不長,全電門加速到125km/h后就是T7的V字彎了。
入彎前貼賽道外側重剎至89左右,松剎車入彎,切內彎走最近路線到第一個彎心馬上往右打滿,過彎心后全電門用滿扭矩修正姿態出彎。
這里是這條賽道對車輛考驗最大的彎道。飛行圈和乘坐教練的車時在這里感受到了極狐接近極限的反應,esp介入雙閃以及持續響胎在這里發生。我開自己車的這兩圈很順利,因為舍不得自己的胎。
兩個完全反方向的側傾轉向轉換,極狐的側傾外傾動力學參數應對自如,前后懸架側傾剛度優秀,
懸掛,底盤,輪胎抓地力和側向支撐,全部上陣給出了好反饋。
最后就是T1接T2了,直道極速加到126km/h之后,貼賽道外側重剎后89時速開始入彎,
尋跡至恰當的開油點后便逐漸給電進T2的小S彎,過了最后的小彎心后一腳地板出彎,從T1前的剎車點到T2出彎后這一整段的速度曲線是一個U形。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里實際上是一個變形的U型彎,看似寬闊的路面和大角度反而讓人容易產生可以高速過彎得錯覺。這里需要規劃好路徑,要更早的開始加速,帶來更快的出彎速度,以便在后面的650米直線跑出更快的速度,彎心壓過路肩,畫一個更大弧線,用更高的速度通過。
通過賽道的體驗,極狐作為家用Suv的
機械素質再一次刷新了我的認知。
雖然不是所謂的雙叉臂而被人詬病,但底盤懸架調教到位,配合極狐的強車身結構,前后的配重比,以及動態矢量的轉換等,機械素質,高極限,易操控和舒適性在這里美妙的結合在一起。
鑒于本人經驗不足和舍不得胎,并未探出真正極限,即便如此也大大刷新了我對極狐的認知度,希望這段文字可以更多車友了解到,極狐深藏不露的硬功夫。
那之后也得到了媳婦的一句評價
“從賽道回來以后,你開車更狂了…”
感謝觀看,期待更多的體驗分享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旺達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8748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