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特斯拉“失控”事故,再次將這家全球最成功的電動車公司推向風口浪尖。在過去的兩年間,特斯拉“剎車失靈”的事件時有發生,然而大部分網絡輿論的目的并不是解決車主的問題,而是就“洗”與“黑”進行論戰。
無論是作為老司機的車主辯解自己從未踩過油門,還是特斯拉調取后臺數據給出的慣性答案,都無法還原車輛失控的真正原因。
01、單踏板模式,特斯拉的“叛逆”設計
2021年火遍全國的上海車展維權事件至今沒有定論,期間發生過多起類似案件,有的被判定是車主誤操作,有的則是不了了之。國內的電動車品牌那么多,為什么偏偏只有特斯拉會這樣?
問題出在特斯拉獨特的單踏板模式上。
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并不是說駕駛位只有一個踏板,與其他汽車一樣,特斯拉也有兩個踏板,分別是剎車踏板和加速踏板(油門或電門)。普通汽車踩油門就是加速,松油門車輛會減速或進入“定速巡航”,需要踩剎車才能快速停下。
但追求個性的特斯拉強制更改了加速踏板的“設定”,通過將油門與剎車兩個功能都集成在這個踏板上的方式,實現了所謂的“單踏板操作模式”,具體來說,就是踩加速踏板會加速,松開加速踏板相當于剎車(此時剎車燈會亮),踩下與松開有一個臨界點,在這個臨界點上車輛會實現滑行。
也就是說,一個加速踏板,就能實現油門、剎車、滑行三種狀態的切換。那特斯拉的剎車踏板有什么用呢?在一些緊急情況下,特斯拉松開油門剎車的力度不足以避免事故發生的時候,剎車踏板就派上用場了,因為它能夠提供急剎車,將車輛徹底剎停。這就是特斯拉引以為傲的“新發明”,不少車主也以這種區別于其他品牌車型的操控方式為榮。
標新立異是值得被尊重的,但在交通安全面前,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叛逆設定”。
有人說這是一個“反人類設計”,因為在汽車工業百年發展過程中,踩油門、踩剎車已經成為深入人心的經典設計,而特斯拉的單踏板模式強行更改人們駕車時的肌肉記憶,不僅大大增加了誤操作和引發事故的概率,而且并沒有帶來精簡汽車構造的效果,反而讓剎車邏輯變得更復雜,提高了車主的適應成本。
02、法務部與車主“互掐”,特斯拉不允許別人“Say no”
單踏板模式只是特斯拉汽車微不足道的小個性,這家車企最大的個性是喜歡吹噓自家車輛的科技感。早在2020年,馬斯克就曾公開表示特斯拉將在年底實現L5級自動駕駛,但直到現在都還是一個口號,2022年發生的幾起事故,暴露了特斯拉視覺識別在輔助駕駛領域的短板。
進入中國市場10年之久,特斯拉貢獻了太多電動車領域的熱搜,事故本身只是一部分,特斯拉與車主“針鋒相對”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特斯拉在中國有46家主營企業,最早成立于2012年,在這10年間與特斯拉有關的訴訟超過390條,其中合同糾紛類超過了250起,產品責任糾紛超過30起,特斯拉坐上被告席的次數超過了250次。
比較知名的一次,是從2019年被天津車主韓先生以“銷售欺詐”的名義起訴的案件。韓先生當年在特斯拉官方渠道購買了一臺Model S二手車,但沒過兩個月就出現了車輛故障,經過檢測發現這輛官方認證的二手車,存在結構性損傷,實際上是一臺事故車。
將事故車重新包裝再出手,特斯拉賺錢的手段確實高明。這起案件一直持續到2021年才做出判決,結果是不可一世的特斯拉被判“退一賠三”,向車主賠付151萬元。
敗訴的特斯拉并不甘心,反手將韓先生告上法庭,稱其在網上的言論侵犯了特斯拉的名譽權,索賠505萬元。意思就是,特斯拉賣事故車有錯,但你不能說。
2021年開始,特斯拉成立法務部,對國內詆毀特斯拉的聲音進行大清洗,動輒索賠500萬,被廣大網友戲稱“500萬警告”。包括上海車展維權車主在內,不少人都收到了特斯拉的警告,要么道歉,要么告上法庭。
特斯拉就像一個處于叛逆期的少年,對投來否定目光的“侵犯者”統統予以回絕,很難說在國產新能源品牌不斷冒出的現在,高傲的特斯拉是否會因此走向衰落,但從它標榜的科技感、智能駕駛等方面的體驗來看,國產車已經不輸于這家電動車巨頭。
Golight點評
今年1-10月,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交付了33.5萬輛電動車,與比亞迪近140萬輛的銷量相比,特斯拉的交付窘境已經出現。為了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標,特斯拉不惜多次連續降價,來爭取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用戶訂單,降價固然能獲得一時的安全,但這又能持續到何時呢?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GoLight出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8935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