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美國共售出79,935輛新能源汽車汽車(65,338輛純電動和14,597輛插電混動汽車),同比增長31.3%,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目前是7.14%。而2022年累計售出816,154輛新能源汽車,2021年全年的量是63萬左右,預計今年大概在90萬臺。
我想花一些篇幅來看看美國的市場,也是看拜登這么折騰,能不能把美國的新能源汽車搞起來。
▲圖1.美國從2010年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投資3,690億美元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將重點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我們看到這套政策也是抓住了重點。
◎新車稅收減免:提供單車7,500美元稅收抵免,補貼有效期為2023年1月到2032年12月。取消此前針對汽車制造商20萬輛補貼上限限制。
◎二手車(小于2.5萬美金):稅收抵免為舊車銷售價格的30%、上限4,000美元,補貼有效期為2023年1月到2032年12月。
◎新能源充電基礎設施的稅收抵免延長至2032年,最多可抵免成本的30%,稅收抵免的額度上限從此前的3萬美元提升至10萬美元。
◎10億美元用于清潔重型車輛,如校車、公共汽車和垃圾車。
▲圖2.美國市場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抓手
Part 1
美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供給
美國市場從產品供給來看,是很缺乏的,以至于目前排在前列的還有日產的LEAF。
▲圖3.美國市場產品供給
●通用汽車
通用汽車由于產品召回,在2022年的量是比較少的。而2025年規劃的產能是100萬,期望生產60萬臺,因此在2023年,包括EQUINOX純電動,Blazer EV等等產品陸續會推出,因此要實現2023-2025年100萬的目標,因此明年可能就能往20萬走,其中Bolt BEV的產量就很明確要往7萬臺車走。
2023年對于通用來說還是一個過渡期,隨著合資的電池廠開始生產,整個量都是可以的。由于法案將稅收抵免拆分成兩個3,750美元/車等份,針對電動汽車所用的電池及所用的關鍵物質和核心部件提出本土化組裝要求:
◎第一個3,750美元/車補貼:電池關鍵物質(含鎳錳鈷鋰、石墨等)40%的價值量由美國或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提取或加工、或在北美回收利用(2023年),該比例從2024起每年按10%遞增,至2027年到80%。
◎第二個3,750美元/車補貼:電池部件(含正負極、銅箔、電解液、電芯以及模組)由北美制造或組裝的價值量達到50%以上(2023年),2024-2025年該占比大于等于60%,從2026年起該比例每年按10%遞增,至2029年達到100%。
因此在這里通用能實現3750美金的補貼。
▲圖4.通用汽車產品組合
●福特
福特到2023年底,全球電動汽車年產能將達到約600,000輛,到2026年,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以上。因此從切分來看,在2023年福特在美國的量可能在45萬臺以上。
◎Mustang Mach-E:每年270,000輛(北美、歐洲和中國,美國可能要占到20萬臺)。
◎F-150 Lightning:每年150,000架(北美)。
◎E-Transit:每年150,000輛(北美和歐洲,估計美國10萬臺)。
◎全新SUV:30,000輛(歐洲)。
▲圖5.福特的產能規劃
Stellantis現在分成了兩部份運營,原有克萊斯勒的部份,從目前來看,北美的電池還沒準備好,可能2023年都還是以插電混動為主,這可能會大大加強美國的插電混動2023年的量。
◎道奇發布了旗下首款插電混動車型HORNET,采用了阿爾法·羅密歐Tonale共享平臺打造,本次共計推出了HORNET R/T插電式混合動力。
◎Jeep發布了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型Avenger,從小型純電動SUV車型開始走量(這款不在美國賣),在北美推出的首款純電動車型將是一款名為Recon的大型SUV(2024年處開始在美國生產Recon)。
▲圖6.Stellantis新能源汽車組合
而日韓的產品,都涉及到一個補貼在北美組裝的問題。
Part 2
補貼的實際約束
由于美國的補貼首先設置了前置條件,需同時滿足才具備申報資格:
◎新車須在北美進行組裝。
◎2025年起電池關鍵礦物質不得由《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中所列示的外國關注實體提取、加工或回收;2024年起電池部件不得由外國關注實體制造或組裝。
◎車輛價格要求:僅限于定價不超過8萬美元的電動卡車、貨車和SUV,以及價格不超過5.5萬美元的轎車。
◎購車人收入要求:個人總收入限額為15萬美元,戶主為22.5萬美元,聯合申報人為30萬美元。
對于美國加州的特斯拉車主而言,并不是一定能滿足這個條件,這次整體的效果就是對著美國三大通用汽車、福特和Stellantis(克萊斯勒)三家來看的,因此明年的增量,特斯拉會有一個提升,這三家的車輛需求增幅最大。因此美國市場目前的問題,是卡在電池產能上的,和歐洲開始鼓勵車輛增長,而本地的電池產能落后不一樣,這次美國是通過抓住車企,讓他們去落地本地的電池產能的方法。
假定2023年整個電動汽車的量可能不及180萬的預期,主要是受制于電池這塊的產能上量趕不上,因此在2023-2025年,根據北美電池產能的上量速度可以估算整個電動汽車的銷量的達成率,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觀測點。
▲圖7.美國的電池成了核心問題
小結: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實領先于全球好幾年,由于體量太大我們在往市場化轉軌,這個過程中確實需要走出去。但是去到這些落后于我們幾年,還在用政府資金進入培育期的市場,勢必會遇到激烈的抵抗。這如同前幾年我們在砸錢的時候,不希望外國車和外國電池來拿補貼一樣的道理。在不同的時間節奏中,怎么操作還需要一些智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朱玉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192595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