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車展已經落幕,但車企之間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新能源汽車大行其道,自主品牌持續向上、合資品牌加速電動化、新勢力迎來產品新周期成為本屆車展最大亮點,在93款新車中,新能源車占了69款,燃油車僅有28款。說這是“燃油車的最后一屆車展”,并不算夸張。
布展10天,“蔚小理”、極氪、AITO問界、比亞迪、寶馬、高合等品牌所在的6.1H館和7.1H館,人氣爆棚,是本屆車展最受矚目的地方,其中,比亞迪更是憑借仰望U9、騰勢N7、海鷗等熱門車型吸引了大量訪客,令BBA瞠目結舌。
智能汽車從產品、技術、服務、品牌等各個層面“從里卷到外”,無縫承接了此前行業內的價格內卷趨勢,更可怕的是,這種競爭并沒有隨車展結束而終結,車企大佬們金句頻出,加劇了整個行業的焦慮情緒。
騰勢汽車總經理趙長江的想法比較激進,他認為2023年是車企的關鍵一年,燃油車加速淘汰、新能源車大爆發是主要趨勢。車企已全面進入“戰國時代”,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將達到50%,而90%的新勢力車企將被淘汰。
關于行業的發展走向,理想、小鵬都有過相似判斷。
何小鵬在“扶搖”技術架構發布會上聲稱:下一個10年,是車企“32進8”的淘汰賽,主流汽車廠商會只剩下8家,300萬輛的年銷量規模是車企的晉級門檻。
理想汽車CEO李想,直接將2023-2025這三年比作“二戰”的最后三年(1943-1945),三年后汽車界的五大常任理事品牌也就是“五常”即將誕生,2025年12月NEV(新能源汽車)新車占比將達到80%以上。
無論是“戰國時代”、“32進8淘汰賽”,還是“二戰后期”,三家車企對未來幾年行業的判斷基調幾乎是一致的,一場事關車企生死的“洗牌大戰”已經悄悄展開。
據統計,2018年國內共有新能源車企487家,5年之后的現在,新勢力車企只剩下40多家,近九成品牌被淘汰,而在存活的品牌當中,有些還吊在懸崖邊上岌岌可危。如果真如趙長江所說,未來三年新勢力再淘汰90%,市場上將只剩下5家左右新勢力。
按照中國市場的體量,顯然養活5家新勢力綽綽有余,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預測,未來5年,中國汽車品牌存活下來的可能只有5家,而6到10名可能生存下來,但活得并不滋潤。放眼整個汽車行業,新勢力取代傳統車企上位也不是不可能,在這場電動化變革中,傳統車企的洗牌也會更加慘烈。
在過去的8年里,新勢力車企從一無所有成長為汽車行業的“特長生”,為傳統車企轉型或推出新品牌打造了一個標準化的模板,憑借在設計、智能、服務等領域的優秀體驗,蔚小理迎來了輝煌的三年(2020-2022),但未來汽車行業將會出現覆蓋整個產業鏈的全維度的競爭,新勢力需要盡快將短板補齊才能晉級下一階段。
如果未來只剩下5家新勢力,你希望是誰?
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
編輯:辛幼安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GoLight出行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152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