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的喧囂落幕,但市場新一輪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這幾天,我們可以頻繁看到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福特決定削減中國業務開支,將精力和資源集中在那些能夠產生最高回報的業務上;大眾汽車將對軟件子公司Cariad進行人事重組,加速軟件開發速度……
可以說,在因疫情中斷3年的交流重啟后,面對中國市場的智能電動化轉型,不同的企業做出了不同的應對措施。其中,早在上海車展前一個月的3月20日,起亞全球CEO宋虎聲親臨中國市場調研,再度明確要在產品、技術、品牌等方面全面轉型,對起亞是否堅持中國市場戰略給予了肯定的答案。
“中國汽車市場不斷創新發展,確保中國市場的成功,是起亞全球戰略的核心要素。”他用簡短的一句話,點出了中國市場對起亞的重要意義。
那一天,起亞帶來了3款重要的純電車型,以此拉開起亞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轉型大幕。
但必須承認,關于合資車企的電動轉型,業內一直有不同的聲音。比如,電動化時代,合資企業還有沒有核心優勢?轉型電動化后,如何保障傳統燃油板塊的市場份額?如何在渠道和服務上有所創新?……
這些聲音背后,是對合資企業未來發展的擔憂。那么,“后發制人”的起亞要如何在這場汽車革命里贏得勝利?在上海車展上,起亞給出了更加全面的答案。
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在接受“華山論劍V”采 訪時表示,這是起亞首次攜全球明星車型陣容亮相上海車展,以賽圖斯、獅鉑拓界、K3、嘉華、K5為首的燃油車產品,以EV6 GT、EV5概念車、EV9概念車為首的電動車產品,全部都是起亞的全球戰略車型。
“起亞的電動化產品布局,堅持快速推進而不冒進。”也成為了楊洪海對起亞電動化轉型的規劃和總結。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起亞還上市了一款具備全球品質基因的全新緊湊級SUV——賽圖斯。這是起亞的王牌車型,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里,賽圖斯以31萬輛的銷量,位居起亞全球銷量榜第二位。
三款全新純電車、一款全球燃油車的產品陣容,看得出起亞并沒有因為電動化浪潮而放棄優勢顯著的燃油車版塊。按照楊洪海的介紹,未來起亞將在中國堅持燃油、混動、純電三線并進的路線。
這也是非常一條正確且可行性更強的道路。要知道,現代汽車集團在2022年還以約685萬輛的銷量衛冕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僅次于豐田和大眾,其中起亞品牌貢獻290萬輛,位列全球汽車品牌銷量榜第七名。除了燃油車外,更值得一提的是,起亞的電動車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可與特斯拉平分秋色。如果不包括中國市場的話,那么現代起亞則是全球第二大電動車制造商,市場份額高達14%。
這足以說明,起亞的電動化轉型并非無本之木。
“重拳出擊”電動化轉型
如果說,燃油車時代比拼的是“三大件”的話,那么,電動車時代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呢?
很少有人能給出一個專業的答案。有人說是續航,有人說是“冰箱彩電大沙發”,但事實上,電動車的核心在于技術和平臺化。
為了向中國消費者展示起亞電動化的研發成果,更加深刻地感受起亞電動化技術的卓越實力,在上海車展上,起亞展出了旗下自研的電動車專用E-GMP平臺,該平臺引進了模塊化和標準化概念,可實現跨車型和跨級別的靈活產品研發,覆蓋包括轎車、CUV、SUV,以及高性能車型等各個細分市場。
未來每年,起亞都會推出至少一款基于E-GMP平臺開發的電動車,預計到2027年,起亞在中國銷售的全新平臺電動車產品將達到6款。
其中,EV6將在今年8月率先以進口身份進入中國市場;今年11月,第二款針對中國用戶量身定制的EV5也將正式上市,這也是起亞第一款在中國生產并首發的全球車型,已經亮相的旗艦電動SUV EV9將在2024年上市。
而在2025年-2027年間,起亞又將陸續推出一款入門級純電SUV、一款高端電動轎車以及一款中型純電SUV。
這個節奏不可謂不快,產品也不可謂不硬。以EV6 為例,其已經先后斬獲2022“歐洲年度車”、2023“北美年度車”等國際大獎。其中,率先進入國內市場的EV6 GT在今年4月初,還摘得了2023“年度世界性能車”桂冠。
61.8%的最佳軸長比,高達430kW的綜合輸出功率和740N·m綜合輸出扭矩,百公里加速僅需3.5秒,同時支持800V超快充,電量從10%充至80%僅需18分鐘,即便是對比那些主打操控的國產新勢力,這樣的數據也夠看了。
同時,這也是非常符合國內消費者對智能化需求的車型,起亞為其配載了包括半自動車道變更輔助、后方防撞輔助在內的增強版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同時還配備AR HUD現實增強抬頭顯示技術。據楊洪海介紹,EV6 GT既是全球車型,也針對車機進行了本土的強化。
當然,進口的身份意味著它大概率入手門檻也會比較高。因此,對于剛需消費者來說,11月上市的EV5無疑更有吸引力。這款車同樣基于起亞全新設計理念“Opposites United(對立統一)”打造,整體造型很有科技感。
目前對外公開的是概念車,車內可旋轉的全新座椅布局極有先鋒意識,據說會在量產車上呈現,很值得期待。長續航版700KM以上的續航里程,也能滿足緩解當前用戶對于電動車的里程焦慮。
最關鍵的是,這將是起亞首款在中國市場生產的全球車型,對起亞而言,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今年上市的兩款純電車,是起亞在中國市場電動化的開山之作。從產品定位能看出,起亞將從性能、家用兩方面切入電動賽道,再結合明年上市的旗艦電動SUVEV9,起亞將實現對主流電動市場的全面布局。
“嚴防死守”燃油車基盤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盡管電動化發展很快,但現階段能夠依靠電動產品實現盈利的企業并不多,業內普遍認為,電車不可能完成取代油車,未來油車和電車的市場份額會在各占半壁江山左右達成平衡值。因此我們看到,盡管很多主流車企的口號是“All in 電動化”,但穩定現金流還是得看燃油車。
作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制造商,起亞自然也不可能放棄如此龐大的燃油基本盤,與一些車企停止研發燃油車不同,起亞不僅沒放棄,甚至還在嘗試持續擴充燃油版圖。
本次上海車展上市的賽圖斯就是最好的例子。從產品定位,到產品命名,賽圖斯都復刻了海外版的樣子,是名副其實的全球車。
作為一款專為當代年輕潮流一族打造、集內外飾造型設計、ADAS安全科技、智能互聯技術等領先優勢于一身的合資緊湊型SUV,賽圖斯官方指導價僅為10.99—13.99萬,綜合優惠后的起售價更是將降至9.99萬起,足以看出起亞在中國市場堅定發展的決心。
這不免讓人聯想起去年放飛上市的起亞K3,都是讓人看了直呼“卷瘋了”的定價。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起亞加入了所謂盲目的“價格戰”。“降價最直接的影響是縮減車企利潤,盲目降價會給車企帶來巨大壓力,部分車企甚至可能在價格戰中被淘汰。”在楊洪海看來,價格戰不是健康的競爭。企業要發展,一方面要通過規模化生產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則要尋求技術創新,提升品牌溢價。
如果說K3、賽圖斯是起亞重新計算成本后對產品矩陣定價的理性判斷,那么去年上市的獅鉑拓界和獅鉑拓界混動版車型就是起亞技術創新、品牌升級的真正落地。
這是在Sportage全球高配版車型的基礎上進行升級的全球車,燃油版車型提供了中國專屬的2.0T+8AT配置,混動版車型在高性能的基礎之上能實現5.6L的百公里油耗,比同級日系混動車還省油。
這還僅僅是開始,按照規劃,到2026年,起亞的混動產品陣容將拓展至5款。
從電動化的全面進攻,到燃油板塊的嚴防死守,再到混動領域的逐步滲透,起亞已經規劃了一整套完善的產品矩陣,以滿足不同需求、不同取向的消費者,而無論是產品定位還是定價的誠意,都展示了起亞堅定捍衛中國市場的決心。
全方位、多維度進行品牌煥新
從產品規劃來看,起亞已經做好了在中國市場打持久戰的準備,但我們知道,如今的中國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單單靠引入一款在海外口碑、競爭力強的產品并不足以吸引消費者,要想在中國市場競爭,產品、品牌、渠道和服務體系都要針對本土化進行升級。
而從去年發布的New Kia戰略,到今年3月的新能源發展戰略,起亞展示了品牌在中國全面發展向新的一系列部署,這些部署也都在一步步落地。
以產品本土化為例,起亞已經在中國布局了中國前瞻數字研發中心、煙臺研發中心、中國大數據中心等研發基地,針對中國市場特點和中國用戶需求,研發更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技術,獅鉑拓界、起亞K3、即將上市的EV6 GT在車機智能化領域都應用了本土研發團隊的創新技術。
此為,為了配合電動化轉型,起亞也主動變革調整,強化本土團隊,起亞同時也在大刀闊斧地推進本土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在內部提拔優秀本土化人才的擔任核心崗位的同時,也在加速招聘專業的市場化人才,加速推進電動化戰略的落地。
品牌方面,起亞也在嘗試打破與用戶的溝通屏障,建立品牌私域生態,打造用戶生態鏈體系。今年,起亞將上線全新APP將涵蓋看車、試車、用車、養車、車載娛樂等汽車生活的所有領域,為用戶提供一對一的尊享服務。
當然,起亞也在嘗試通過創新營銷建立更年輕的品牌形象。比如此次賽圖斯上市,起亞就找來蘇醒擔當代言人,更早,起亞還與英雄聯盟手游職業聯賽達成了戰略合作,積極探索開展全方位、多維度的深度合作,為年輕人帶來超越期待的價值體驗。
創新營銷也是全局、多維的。在線上,起亞通過抖音、小紅書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拉近用戶距離;線下,則通過開展活動、擴展用戶溝通的場景,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消費體驗。
渠道方面,去年開始,起亞就開始重構線下渠道和服務體系。一方面,按照全球SI 2.0標準有序升級現有銷售渠道的展廳,推進品牌形象換新;另一方面,通過與大型經銷商集團合作,拓展一二線重點城市的經銷商網絡,最終構建品牌APP+經銷商門店/City Store城市展廳+OMO”三位一體的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渠道,拓寬經銷商網絡,樹立全新品牌形象。
據了解,目前起亞已經與森那美、錦龍、通立、百得利、鑫漢馬為代表的大型經銷商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拓中國新能源市場的同時,也重構在一二線重點城市的經銷商網絡,為用戶提供專業的服務。
關于電動車最受關注的補能問題,起亞也在持續基建配套建設。除了贈送個人充電樁外,起亞還將與殼牌合作,建設配備800V快充樁的品牌快充站、與國內主流充電運營商合作,構建多元化的充電服務體系。
結語
汽車行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賽。空有產品技術、或是空有營銷服務,都不足以支撐汽車產業漫長周期的競爭,必須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清晰的產業布局、完整健全的體系力才能穿越漫長的競爭周期。
全面煥新后的起亞,在中國的布局無疑是完善的,除了覆蓋燃油、混動、純電等多款全球車型的引入,還從營銷、渠道、服務等各方面進行本土化的升級和品牌的強化,可以看出其為重建中國消費者對起亞品牌的信心所做的努力。
成效也在逐漸展現出來。今年4月,起亞全球總銷量為259,524輛,同比增長8.3%,其中,中國市場銷量達到9,835臺,同比增長72.5%,環比增長2.4%,雖然離回到鼎盛時期還有些距離,但可以看出品牌變革調整已經初顯成效。
隨著電動化產品的推進,本土化戰略的落地,以及銷量的緩步回升,相信起亞也能重樹中國消費者對起亞品牌的信心。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V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217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