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燃油車的討論,再上熱搜。
今天,一位“經濟專家”發文稱:“建議推出五年內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河北以南,大力發展新能源,雙碳,擴大內需”。
隨后,這個話題迅速沖上熱搜,引來一眾吃瓜群眾“圍攻”。
對,不是“圍觀”,是“圍攻”。
大多數網友表示:“建議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建議了。”
還有網友質疑,“專家是不是抄頂新能源汽車股被套瘋了?”
還有網友稱:“專家是特斯拉們派來的逗比嗎?”
從評論來看,這一屆的網友可謂是“一身反骨”。
而對于這個“磚家”的背景,我們就不過多討論,懂得都懂。
但對于這一觀點,卻值得好好來說道說道。
畢竟,關于“禁售燃油車”這個話題,各界此前多有討論。
去年6月,歐盟提出2035年“禁燃”時間表,國內的長城和中國海南相繼提出了2030年停售燃油車和“禁燃”時間表。
不過,個別車企和中國某些省份提出“禁燃”,卻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是否意味著,全中國需要在某個時間點執行“禁燃”呢?
筆者覺得這個問題還是需要謹慎探討。
事實上,關于燃油車與電動車體驗孰優孰劣的問題,業內始終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
即使著眼于燃油車與電動車的市場競爭,也依然是戰得刺刀見紅。
誰勝誰敗,也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而“磚家”的建議一出,更直接評論區被“圍攻”,這又意味著什么?
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燃油車在市場群體中,依然被廣大消費者所擁抱。
從這個意義來看,燃油車不該“死”于政策,而應該從市場角度,遵從消費者的個人選擇。
試想一下,禁售燃油車,如同直接將市場的一方抽離。
這背后留下的大量市場空白,必然由新能源汽車“肆意填補”。
單一的競爭格局下,不僅讓消費者失去了豐富的性價比選擇,更將倒逼消費者選擇純電動車型。
從目前的市場來看,新能源汽車的售價并不比燃油車“美麗”。計入未來沒有了燃油車這個最大的對手之后,新能源在定價和服務等方面的收費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
我一直認為,今時今日大量電車廠商在營銷層面唱衰、貶低燃油車的做法,其實并沒有遵循一個基本認知規律:
一個產品好不好,不要總談趨勢,而要落地于市場、立足于產品,要用產品去說服消費者。
暫時還打不過燃油車,這是市場驗證的結果,不是因為消費者傻。
消費者完全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產品,什么不是。
至于“落后不落后”這個問題,更要由消費者自己去回答、去決定。
燃油車不應該死于禁售,而應該死于被市場淘汰。
畢竟,禁售燃油車,還是發展電動車,都不是簡單的技術路線選擇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多方面利益、多方面市場需求的綜合性問題。
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消費者自會分辨好壞,會淘汰不合時宜的產品。
與其說急著要去禁售燃油車,不如將更多的壓力給到新能源車企,讓他們打造出足夠強勢的產品。
真正有顛覆力的好產品,是不懼競爭的。
通過市場競爭手段獲取來的市場地位,才能讓位置坐的更穩,在殘酷的市場環境錘煉出來的競爭力,面向全球化的競爭高地,也才會更有底氣。
因此,從產業綜合競爭力的角度,禁售燃油車,不如讓市場來淘汰燃油車,市場也會最終做出符合時代趨勢的選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V智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269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