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固有的認知里,一款車型夠不夠出眾,得看它的產品是否面面俱到、有無短板等等,通俗點說即為能否具有“六邊形戰士”的潛力。而來到2023年的新能源車市,先前被默認下來的規矩,或開始逐漸被打破。
時下的車企,貌似開始專注于一個細分領域的市場,并且把它做“精”或許才是勝利的根本。如理想汽車,旗下產品走的“家用”路線,在2023年4月份收獲了25681位用戶,獲得新勢力銷量榜首。
而在另一邊的smart品牌自從被吉利收購之后,推出smart精靈#1號所走的年輕小眾路線,在小型SUV市場中或也有著不錯的話語權。
不過,提及smart精靈#1等該類的小眾車型,我想多數人會聯想到“銷量少”“關注度低”等等,但對于smart精靈#1來說,或將打破消費者對小眾固有的認知。
如何體現?今年3月,smart精靈#1在華共交付了5911臺,環比增長63%;來到4月份,smart精靈#1共交付了4390臺,雖說銷量環比有所下滑,但在某汽車網站小型SUV的銷量排名中,smart精靈#1仍位居第5名。
另外,消費者或還會忽視一點,smart精靈#1的起售價在所列舉的眾款小型SUV車型中,它的價格是最高的。這可以充分說明,擁有如此可觀的銷量,性價比并不是它的“制勝點”,關鍵還得看產品力。
而說到產品力,就不得不聊起smart精靈#1的安全性。
在最新的E-NCAP碰撞測試中,smart精靈#1獲得了五星級的評價,其中車內乘員評分為96%、兒童乘客是89%、道路弱勢群體保護是71%,安全輔助為88%。
隨后,在筆者查閱smart相關資料中,還發現碰撞成績(五星級)是smart所屬奔馳時代無法到達的安全水平。至于,該安全表現是不是消費者買單的原因之一,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可以自行了解一波。
當然,不僅僅是在安全方面頗有亮點,smart精靈#1其動力表現和三圍尺寸在競品車型中也是頗有優勢的。
我們與價位相差較近的smart精靈#1 Pro版和大眾ID.3 純凈智享版進行對比。首先是在動力參數上,前者要優于后者,smart精靈#1 Pro版最大輸出功率來到了200kW,最大輸出扭矩為343N·m。
其次是在車身尺寸上,smart精靈#1的長寬高別分為4270/1822/1636mm,軸距為2750mm。相比緊湊級的大眾ID.3,smart精靈#1在尺寸表現上也有著自己的拿分點。
聊到這,有網友會評論到:帶有相同小眾屬性的歐拉好貓相比,你選smart精靈#1or歐拉好貓呢?就筆者來說,其實答案很明顯。僅從外觀層面來看,歐拉好貓更傾向女性用戶這一細分市場,而smart精靈#1的市場受眾人群更廣,“男女通吃”。
我們看向smart精靈#1的設計,很多人腦海里會浮現那小巧玲瓏的身材,全車皆采用了圓潤線條的設計,如一體式水滴形狀的前后燈組、圓形的后視鏡、溜背式的車頂等等。這種設計對于注重品質的女性用戶來說格外有殺傷力,但對于男性用戶來說,smart精靈#1外觀加分之余,其動力部分或許才是他們的“心頭好”。
例如smart精靈#1所推出的BRABUS性能版,在原有外觀基礎上,加入紅色元素作以點綴,再之搭配上更為激進的外觀套件。當然,最重要的是性能版零百加速成績來到了3.9秒,妥妥是一輛電動小鋼炮。
而這時,你會不會反問到自己:花費近20萬購買一臺純電小型SUV,它到底值不值的呢?
就筆者看來,首先它是一款帶有豪華品牌(附有奔馳標識)加持的產品;其次是在純燃油時代,smart也是一臺均價在20萬左右精致小車。若說購買它的消費者,更看重的是哪一點?或是smart品牌背后所給消費者帶來附加值。對此,你認不認同這一觀點?
總結
總的來說,以smart的品牌調性,smart精靈#1絕不是一款走量的產品,它注定是僅限于少數人的玩樂車,但可觀的銷量即可說明發現它“美”的消費者確實不在少數。
當然,你若會問筆者smart精靈#1是不是一臺實用的電車?筆者覺得它更像是一臺有趣的電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EV情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270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