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余凱
整理:卡布奇諾
近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3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在7月6日上午的“大會論壇”上,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發表了題為《以人為本,回歸理性的智能駕駛計算》的演講。
《NE時代》整理了余凱的精彩演講,略有刪改,以饗讀者,以下為演講內容。
各位嘉賓,大家早上好!
第一次參加中國汽車論壇,是在2021年,彼時有大約50%的汽車廠商是地平線的客戶。到2022年參加的時候,已經有70%的中國車企是我們的量產客戶,但是今年,我在昨日的閉門會議計算了以下,這一數據已經高達100%。
很高興,得益于整個中國智能新能源車的發展,地平線也能扮演其中的一個角色。
所以在我演講的開頭,想聊一下自主品牌的崛起。從數據看,自主品牌和外資品牌,按照價位去區分不同的檔位,我們可以看到明顯的消費升級和品牌升級。
比如說10萬以下的車型,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整體銷量都是下降的;但是,10萬到20萬之間的話,其實從2021年到2022年都能看到自主品牌的增長,甚至在20-30萬甚至30萬以上的區間,自主品牌的成績都是可圈可點的。
可以說,自主品牌這幾年吃了不少紅利,借助新能源化和智能化去完成品牌升級。例如,L2+的智能導航輔助領航系統,自主品牌30萬以上的價位,裝配率已經可以達到80%,但是對于合資品牌來講,這個裝配率還是非常低的。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智能化領域全球頂級芯片的一個角斗場,無論是英偉達、高通還是Mobileye,或者是地平線和德州儀器,它們的最先進的車規級智能芯片,第一個量產其實都是在中國,而且是中國的自主品牌。
另一個現象是,過去最先進的汽車科技是在日本或德國開發了以后,應用到中國。可現在得益于智能化和新能源化,新的智能科技是先在中國開發,先在中國被應用。但是我認為,未來它一定會被應用到全球的其他市場,這不是中國本地的一個趨勢,它最終還是一個全球的趨勢。
所以,對于自主品牌,將來想出海成為一個全球的玩家,或是外資品牌想在中國市場深耕新四化,都必須利用中國市場的智能化需求,去開發自己的技術,去打造自己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建立自己的領先地位。
回頭看2022年的數據,乘用車標配L2+NOA功能智駕域控制器芯片方案,那么去年中國市場,地平線排到了市場份額的第一。地平線占了49%的市場份額,英偉達46%,兩家加在一起是95%。這個市場還有其它傳統上的強勢玩家,包括Mobileye,但只有2%左右的份額。
另外,再看L2的ADAS,這算是一個基礎市場。Mobileye的方案,博世基于瑞薩芯片的方案,以及基于地平線芯片的方案,目前是排名TOP3,而且我們有大量的新車型定點,所以我們預計,到了今年年底,地平線將成為這一細分市場的第一。
所以,中國在智能化領域的速度,和其它國家與市場相比,我們可謂是完全不同的物種。回顧我自己深度參與的一系列產品和定點車型,基本上自動駕駛的這些項目,從項目啟動到推向市場通常沒有超過一年。但是類似的項目,在全球市場OEM來看,通常需要花三年或四年以上,所以中國目前的創新速度其實是非常快的。
這里面,不僅是地平線的工程師非常努力,中國的所有主機廠也都是非常努力。當然,今天也向借著這個大會的主題,分析一下行業的現狀,以及我自己看到的一些問題,以及前進的方向。
橫軸,是人工智能的算力,也就是自動駕駛芯片的算力,縱軸是用戶期望的用戶價值——
從L2到L2++,橙色的虛線,是指用戶如果去購買這樣的一個計算的性能,他們期待越高的性能有越好的用戶體驗。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嗎?
其實并不是這樣。
我們可以看到,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比如說城區的自動駕駛,到目前為止其實還是嘗鮮的極客愿意去使用。他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比如說在非常繁忙的街區里,出現一次接管,那他們以后可能就不敢用了。 所以現在,其實都是一些技術的極客愿意用,我們什么時候可以把這種高算力所帶來的用戶體驗,真正的讓老百姓接受,真正的飛入尋常百姓家,我覺得這是行業同仁還需要再繼續努力的。
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去數據閉環,用更多的數據去收集更多的 corner case,優化人工智能深度神經網絡的算法。我們不斷地去逼近用戶愿意去買的、愿意期待的價值上限。
實際上,地平線這些年采取了與眾不同的技術路線,這也是我們能在短時間后來居上的原因。 有時候我開玩笑說,地平線是芯片公司里面最懂算法的,算法公司里面最懂芯片的,懂算法及芯片公司里最懂車規的。
強調軟硬協同,是我們這些年一直秉承的獨特理念,甚至有時候,我們看起來是芯片公司,但實際上更是一家軟件公司。 舉個例子,2020年谷歌的Waymo自動駕駛算法挑戰賽,共有全球120多個團隊參加,全球頂級自動駕駛團隊基本上都參加了。一共五個比賽項目,地平線團隊在五個比賽里面,有四項拿到了第一。
今年開始,地平線進一步去開發端到端的大模型,基于 Transformer的神經網絡技術。
今年年初的電動車百人會上,我當時給大家匯報,地平線的工程師在世界頂級計算機視覺會議CVPR提交的9000多篇論文中脫穎而出,成為12 篇最佳論文的候選者,兩個禮拜前結果公布,最終我們拿了第一名。 這是中國團隊在世界頂級計算機視覺會議上面,第一次拿到最佳論文。
所以證明了,地平線的工程師跟科學家,在算法前沿研究上,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所以我們能夠去設計最先進的硬件計算架構,去支撐最先進的算法。軟硬結合的理念非常重要,得益于這個思想,地平線設計的BPU是我們的整個硬件架構的核心,是為高等級自動駕駛而生的。
相對而言,GPU是通用計算,實際上可以滿足自動駕駛、大語言模型、比特幣,生物蛋白分析等,用在各個領域。
而地平線的架構是專門為自動駕駛設計的,所以對自動駕駛有更高效率。 我們下一代的BPU納什架構,是面向交互式博弈決策去設計的新一代架構,因為面向更加復雜場景的自動駕駛,實際上需要跟交通參與者不斷地去博弈,就涉及到這種交互式的決策。
當然,一款芯片交付給客戶,不能只是一款芯片,因為客戶需要在芯片上去開發復雜的軟件系統,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因此,我們需要提供豐富的、強大的開發工具,包括在嵌入式系統上的工具鏈,也包括在云端基于大數據的數據管理模型、訓練模型、仿真模型、測試模型的驗證,以及模型部署的整套工具。
我們不僅支持類似Mobileye的完整交付模式,也支持類似英偉達的較為開放的模式。 相較于英偉達,地平線不僅可以開放底層軟件如工具鏈或bsp,我們還進一步開放IP授權模式,這種IP授權模式甚至支持領先的OEM、主機廠,開發他們定制化的芯片以及他們自己的軟件。
今天可以匯報一下,已經有兩家領先的主機廠,基于地平線的授權去開發自己的芯片。
過去中國在全球經濟里,扮演的是市場、生產制造基地的高地,得益于智能電動車產業發展的窗口期,中國已經轉變為創新的高地,同時也是更加深入的國際合作的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已經和大陸、采埃孚,以及上周官宣的安波福,這些國際tier1有深入合作。這意味著,地平線不僅面向中國OEM提供智駕解決方案,同時也可以為全球OEM提供這解決方案。
我的發言就到此,謝謝大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NE時代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6119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