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過半,「卷」這個字我已經說累了。
智能電動汽車正處于洪荒到秩序的過渡期,無論是舊勢力,還是新實力,都在鉚足了勁為自己搶一張入場券。
問題來了,我們怎么判斷一臺智能電動汽車「卷」在了消費者需要的地方?
有三個字母大家可以參考下:OTA。
如果說發布會上面的各種「首創」、「第一」,是吸引消費者進店體驗的序幕,那么當車子到你手上之后持續不斷的 OTA,才是驗證一臺車全生命周期體驗,乃至看清一家車企技術積淀的「正片」。
舉個例子,前幾天 AITO 問界 M5 智駕版推送了首次 OTA 升級,不僅一次性打通了滬深廣杭渝五座城市的 NCA 城區智駕領航輔助,還推送了高速 NCA、城區 LCC、智能泊車輔助以及智駕報告,累計推送了五大智能駕駛領域的更新。
除此之外,問界還在半個月前推送了橫跨 M5 增程/M5 純電/M7 的,問界史上規模最大的 OTA。
發布會上我們能看清一款車的「當下」,但只有隨著 OTA 不斷進化,我們才能了解一款車的「全生命」,而進化能力,才是智能汽車與傳統工具型汽車真正的區隔。
OTA 潛力越大的智能汽車,才有更高的智能保值率。
都說自己是軟件定義汽車,那怎樣分辨一臺車的能力高低?我們今天就以 AITO 問界為例,聊聊真正的智能汽車該怎么做。
智能安全才是真安全
我們從兩次安全測試開始聊。
上個月有兩場大橫評,引發了非常熱門的討論。這兩場橫評的主題也都一致——AEB 自動緊急制動功能。
這是易車和 Autolab 分別舉行的兩次橫評,問界 M5 智駕版均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績,領先這兩家媒體目前已測的其他智能電動車。
而兩次大橫評中,問界 M5 智駕版的表現,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余承東在 M5 智駕版發布會上說過的那句「智能安全才是真安全」。
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雙智」天花板,到智能安全天花板。首次OTA,短短 3 個月的時間,問界 M5 智駕版如何用不斷進化的方式,逐漸靠近「天花板」?
用余承東自己的話說,應該是「人駕更安全,智駕更舒心,泊車更省心」,我們一個個分析。
1.人駕,最典型的就是 GAEB 代表的主動安全功能。
GAEB,全稱 GOD-AEB 異形障礙物自動緊急制動。和其他智能汽車的 AEB 不同,GAEB 在傳統功能之上引入了 GOD 感知網絡,是問界 M5 智駕版強調「智駕安全」的獨門秘笈之一。
GOD 網絡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占用格柵的視覺深度學習模型,以及前向激光雷達,為車輛規劃出「可行駛區域」,由此實現了對傳統 AEB 白名單以外的障礙物的規避。
華為表示,GAEB 甚至可以智能規避一定體積的落石。
第三方測評中領先的 GAEB,是「智駕安全天花板」的信心來源,但只是 HUAWEI ADS 2.0 能力的其中一部分。
2.人駕之外,是不斷優化體驗的「智駕」。
上周推送的問界 M5 智駕版首次 OTA 中,問界一次性開放了滬深廣杭渝五大城市的城區 NCA,還有高速 NCA——包括但不限于變道執行能力、自主變道能力,以及擁堵匯出能力等等。
我們曾經在 4 月份的上海首發測試了問界 M5 智駕版的 NCA 能力,在三個月前的版本上,這套 HUAWEI ADS 2.0 系統在避讓行人、路邊臨停車輛等城區危險且常見的場景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首次 OTA 中,問界 M5 智駕版還開放了城區車道巡航輔助 LCC 功能。
HUAWEI ADS 2.0 加持下的城區 LCC,與 GAEB 同樣擁有更寬廣的可用場景,帶來更全面的安全體驗。
和基礎 LCC 僅能實現車道居中不同,基于 HUAWEI ADS 2.0 系統的城區 LCC,可以實現車道內避障,以及借道避障——類似于城區 NCA 功能的其中一部分。
3.最后來聊聊泊車。
問界 M5 智駕版首次 OTA 中,有一個功能很有意思:自定義車位泊車。
自定義車位是 APA 智能泊車輔助的新功能,你可以在允許停車但沒有劃線的地面上,用拖拽車輛圖標的方式給自己「劃」一個臨時車位。
對于老司機來說,用目測的方式找一個無劃線車位不是難事——但并非人人都是老司機。
HUAWEI ADS 2.0 的自定義泊車功能,真正意義其實在于提升更多人的駕駛效率,降低更多場景下的駕駛門檻。官方披露的一些數據是:支持超過 160 種泊車場景、車位識別率 95%,并且支持車寬+0.4m 的超窄車位。
而這也可以擴散到 HUAWEI ADS 2.0 的所有智駕、人駕功能,極大程度上降低門檻、提高效率、確保安全。
余承東形容自定義泊車是「與行業拉開了代差」,言語中充滿信心。
而我們的態度是,想在智能時代拉開體驗代差,OTA 是極其有效的方式——畢竟動動手指頭,就能獲得別人沒有的功能和體驗,這才是智能帶來的儀式感。
買車不是智能的終點,體驗才是
但 OTA 遠不是部分車企想的這么簡單。
進入 2023,我們看到越來越多車企開始重點宣傳 OTA 能力。一些已上市車型,也會重點包裝宣傳一兩次 OTA。
然而,路遙知馬力。隨著智能汽車品類增多,我們發現,有些廠商的 OTA 規模、深度和頻次,正在逐漸與友商拉開差距。
還是以本文主角舉例子,華為深度賦能的 AITO 問界。
剛剛過去的 7 月,AITO 問界先后對 M5 增程版、問界 M5 純電版、問界 M7 推送了 OTA,囊括了行駛(DATS 動態自適應扭矩系統)、座艙(小藝免喚醒、車內關懷)、移動互聯(智慧尋車)等各大功能域,累計優化體驗十余項,覆蓋面廣。
而截止到 8 月 2 號問界 M5 智駕版的首次 OTA,AITO 問界作為一個誕生不到兩年的全新品牌,就已經實現了接近每個季度一次大版本 OTA。
這背后當然是華為雄厚的 ICT 信息通信技術作背書,而華為智選車模式,則是 AITO 問界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實現深度智能化的「世界觀」。
「我相信這套模式會讓別人從看不起到看不懂,到最后讓他們追不上」,今年 2 月接受界面新聞專訪時,余承東這樣表態。
智選車,是華為基于自身 ICT 能力積累,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賦能整車廠的獨特范式。
憑借著華為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三電技術乃至底盤領域的全面積淀,智選模式既讓華為在資產相對較輕的形態下深入汽車行業,同時傳統整車廠也迅速獲得了華為的智能軟硬件能力。
AITO 問界 10 萬輛下線儀式上,余承東形容智選車模式是讓問界汽車用 15 個月的時間,走過了傳統車企 5 年的路;而基于智選車模式,余承東認為問界汽車「一定會實現 10 萬月銷量」。
這樣的迅速,首先就體現在全規模、跨領域的深度 OTA 上。
而在今年 3 月份,我們首發體驗了鴻蒙座艙 3.0。
彼時交付僅一年出頭的問界 M5,憑借著 Harmony OS 龐大的軟件生態,已經實現了傳統車企天生難以企及的互聯生態——從手機到平板,再到電腦,都可以成為鴻蒙座艙生態的連接點。
上周發布的 Harmony OS 4,則將這樣的汽車互聯,擴展到了無人機,以及流轉更絲滑的前后排互動。
我們也有理由期待,鴻蒙座艙 4.0 的更新,會進一步拉開問界汽車與傳統「工具型」電動汽車的體驗差距。
「消費者每買到一臺問界車,都是體驗的起點」,這是余承東對于 AITO 問界軟件能力,以及對于智選車模式下華為智能化優勢的信心。
什么叫「起點」?意思是你手里的問界,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定期地獲得功能。
和傳統買車一錘子買賣不一樣的是,智能汽車可以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而進化,這也是一臺「智能設備」的必備技能,同時也是華為軟件能力的體現。
「常用常新」,這是余承東對 AITO 問界軟件能力的總結,問界可以一直貫徹這句話嗎?我們會從接下來的 OTA 中找到答案。
體驗源自產品
「我不是營銷人才,我喜歡做產品,把產品做到極致」,這是余承東被問到有關新造車營銷輿論時的回答。
從問界 M5 智駕版發布至今,我們看到了余承東多次引發熱潮的表態,這些表態都與 AITO 問界的某款具體產品有關。
比如他把問界 M5 智駕版稱為「雙智天花板」,比如他把年底上市的 M9 定義為「1000 萬以內最好的汽車」,等等。
智選車模式,讓華為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將自己對 ICT 行業的積累迅速投入到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并且即將實現從主流到旗艦的全覆蓋。
而 OTA,則是觀察華為智選模式長期競爭力的極佳角度。
作為移動互聯網巨頭,華為深諳產品持續優化升級之道;到了軟件定義的智能汽車時代,AITO 問界能否憑借華為技術賦能,發揮出智選車模式的潛力?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產品優勢和 OTA 足以說明。
至于更多,我們下一次 OTA 見。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779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