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經濟陷入停滯,而且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近年來的多次危機暴露了其商業模式的弱點。
在千禧年之交的前夕,英國的經濟雜志《The Economist》對德國經濟做出了毀滅性的評價。德國被稱為“The sick man of the Euro” - 歐洲的病夫。那時,這似乎是對德國政府的一個警鐘,當時的政府仍沉醉于統一后的強勁經濟增長,拒絕進行任何改革。這些改革最終在當時的總理格哈德·施羅德(Gerhard Schr?der,SPD)的政府下進行,例如以Hartz IV名字而為人所知的勞動市場改革。
14年后,情況發生了明顯的好轉。一群來自柏林和倫敦的經濟學家用以下標題為一篇關于德國經濟狀況的文章命名:“From sick man of Europe to an economic superstar”(“從歐洲的病夫到經濟超級巨星”。)
但現在,“歐洲的病夫”這一說法再次傳開。
01
德國,真的又成“病夫”了嗎?
德國經濟難以復蘇,前景不明。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表現都在萎縮,經濟學家將其稱為“技術性衰退”。
在過去的季度中,國內生產總值在前一個季度的水平上停滯,但這可能只是一個微弱的亮點。因為所有重要的指標都在下滑。尤其是慕尼黑Ifo研究所的重要商業氣候指數。7月份,該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其中9000名受訪的經理人對其公司的當前狀況和未來半年的前景都持較為悲觀的評價。Ifo研究所所長Clemens Fuest的結論是:“德國經濟的狀況正變得越來越陰郁?!?/span>
當前的國內生產總值在第三季度預計將再次下降,這不僅是Ifo研究人員的共同看法。對于Commerzbank首席經濟學家J?rg Kr?mer來說,事情很明確:“很遺憾,暫時看不到好轉的跡象,” Kr?mer在接受路透社采 訪時說。“全球利率上升正在付出代價,尤其是德國企業由于高利率導致產地競爭力變得不安定?!?Kr?mer的同事Alexander Krüger,來自Hauck Aufh?user Lampe私人銀行,也持相似看法:“問題在于,經濟表現仍然只大約在其前新冠狀病毒高點?!逼渌麌以谶@方面可能明顯超前,包括歐元區?!暗聡鞔_地坐在歐洲經濟火車的剎車室里,” Landesbank Baden-Württemberg (LBBW) 的 Jens-Oliver Niklasch 給出的評價。
02
汽車業,不再是驕傲?
不僅在歐元區,與其他工業國家相比,德國的表現也非常糟糕 -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WF)的評估,今年德國將是經濟表現萎縮的唯一大國。問題主要是德國的驕傲 - 工業。在這里,工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這是一個相對較大的比例,長時間以來一直受到全球經濟萎靡的困擾。特別是依賴出口的行業,如機械制造和汽車工業,都深感外國客戶的謹慎。重要的中國市場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后沒有以期望的活力復蘇,因為中國人也更不愿意花錢。
企業目前還依靠所謂的加工行業的高訂單儲備來自救,這些訂單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后,以及由于巨大的供應鏈問題而累積的。但這些訂單應該很快就會被執行完 - 新的訂單流入更為緩慢:例如,從3月到5月與之前三個月相比,訂單減少了超過六個百分點。
德國經濟的衰退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各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央行想要大幅度提高利率。這使得公司和消費者的貸款變得更貴。這抑制了對德國同樣重要的建筑業,也同樣抑制了公司的投資意愿。但是,這種“扼殺”經濟活力確實是利率提高的目的。但歐元區的其他國家,如法國和西班牙,也必須應對此事-事實上,他們處理得更好:“我們的歐洲鄰國都有更高的經濟活力,”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IfW)的新任主席Moritz Schularick如此說。
因此,更多地是結構性問題,這些問題正在抑制德國的發展。曾經成功的商業模式(導入廉價(主要是俄羅斯)的能源和廉價的轉口再加工產品,加工并作為高質量商品昂貴地出口)已經不再奏效。過去幾年的多次危機(冠狀病毒,供應鏈問題,俄烏戰爭)無情地暴露了德國地點的弱點。而這份清單還很長:高能耗成本下的能源密集型企業(其中有不少)受到了影響。那些已經轉移生產的人并沒有返回。但昂貴的能源只是一個問題。
03
需要怎樣的解決方案?
DZ銀行的一項最新研究主要認為,通常被稱為“德國經濟的支柱”的德國中小企業面臨危險。作者指出了真正導致德國作為產地競爭劣勢的綜合原因:除了能源價格,還提到了潛在的技能短缺,還有過多的官僚主義,高稅收,破舊的基礎設施,包括緩慢的數字化。再加上一個不斷老化的人口。“鑒于高昂的成本和部分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規定,大部分企業對我們的經濟都缺乏信心,認為在德國的投資是劃算的”德國工商大會主席Peter Adrian最近對德國新聞社說。
IfW主席Schularik在其研究所網站上的一篇文章中概述了擺脫困境的可能途徑:“如果德國不想再次成為‘歐洲的病夫’,它現在就必須勇敢地轉向明天的增長行業,而不是害怕地用數十億資金來保存昨天的高能耗產業?!?/span>
Schularick繼續表示,現在迅速消除過去十年的赤字和錯失的機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所有數字領域中,有時會出現奇怪的落后,國家能力的大幅下降,公共基礎設施的萎縮,以及缺乏一個有意義的策略來解決住房短缺,并增加移民,以應對老化勞動力帶來的影響?!?/span>
結束語
作為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德國經濟遇到的問題,既有疫情及俄烏沖突的影響,又有自身經濟結構轉型的問題,很有研究和借鑒價值。
慕尼黑車展前夕,我們將會推出系列關于德國的文章,一起來加深對中國這一最重要歐洲貿易伙伴的了解。
文章來源:《德國之聲》,作者Henrik B?hme,《德國:再次成為歐洲的"病夫"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西游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0887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