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圈真正的狂歡誕生了。
小米 SU7 發布會的流量,可以說是車圈春晚。
如果說蔚來 NIO DAY 和小米發布會都是「春晚」,那么蔚來的春晚是 B 站春晚,有特定圈層的味道。而小米發布會是史無前例的流量破圈,相當于正兒八經 CCTV 央視春晚。
甚至,連同行都來捧場。今晚,李斌、何小鵬、李想、魏建軍均出現在小米發布會現場第一排。
發布會開始前 2 小時,何小鵬就來到北京亦莊參加小米發布會。在視頻中,他直言,體驗完小米 SU7 確實覺得不能賣得太便宜。
一面是早都被雷軍頻頻提起的「定價」有壓力,一面是 27 號網友發微博表示「連夜說服」高管(意為小米臨時調整價格)。
最終,雷軍發布會前一晚用了一個小時定價。
小米 SU7 有 3個版本:
SU7 標準版定價 21.59 萬元
SU7 Pro 定價 24.59 萬元
SU7 Max 定價 29.99 萬元
同時,還上了一款限量 5000 臺的創始人版本,車側擁有限定金屬字標。限定版不加價,但大定預付價格提升至 2 萬元。
出乎意料的,所有版本都尚未超過 30 萬,給大家來了個「交朋友」的價格。雷軍甚至在現場表示「自己是賣一輛虧一輛,無非是多虧和少虧的區別」。
此前,雷軍公開表示,小米 SU7 的目標是坐穩中國純電轎跑前三名,現在,隨著小米 SU7 價格一錘定音,更激烈的競爭開始了。
01、小米 SU7 的基本盤,配置和價格可以交朋友
不是 14.9、不是 19.9 萬,第一次做車的小米確實有點成本壓力。
價格和配置是發布會的壓軸,也是小米的底牌。
發布會前幾天,汽車之心就曾探訪深圳僅有的兩家官方門店,負責接待品鑒顧客的小米銷售坦言,雖然自己此前去過四趟北京總部,但是也不知道具體的價格和配置。
小米對于價格的謹慎,實在為其找到一個極為精準的切入口。
這次發布會共發布了三個版本:
SU7 標準版全稱后驅長續航智駕版、SU7 PRO 版全稱后驅超長續航高階智駕版、Max 版本全稱高性能四驅、超長續航高階智駕版。
此前,小米門店內僅擺放著標準版和 Max 版兩個版本。
剖析三個版本值不值這個價格,要從續航動力、底盤配置、智能硬件來聊。
電池是電車最貴的硬件。雷軍在發布會大膽發言,電池價格占整車 BOM 價格 30%-35%,車企想做好續航要么堆電池、要么砸錢,而小米選擇都干。
SU7 三個版本在 CLTC 續航都過線 700 公里,最高續航為 Pro 版,續航可達 830 公里,在目前純電轎跑市場中屬于頭部水平。
在核心電池上,小米是下了狠料的。
標準版選用 73.6kWh 弗迪刀片電池,而 Pro 和 Max 版本采用的供應商均為寧德時代,Pro 選用 94.3kWh 的神行電池,Max 版本采用 101kWh 麒麟電池。
雷軍就提到,自己曾開一輛小米 SU7 Max 版本從北京開到上海,全程 1276 公里,只充過兩次電。
不過價格擺在那里,標準版、Pro 版相對便宜,但都是單電機后驅,百公里加速分別為 5.28s、5.7s,Max 版本為雙電機四驅,百公里加速 2.78s,最高時速可達 265km/h。
除了這些電車核心動力配置,大家也更關心底盤。
底盤其實沒有太多驚喜,全系標配博世 DPB 制動控制器、博世 ESP10.0 車身穩定系統。
在懸架形式上,標準版、Pro 版本都是前雙叉臂+后五連桿,Max 版本在此基礎上多加了 CDC 減震器和空氣懸架,相當于要上空氣懸架其實還維持在 30 萬級別價位。
在智能化配置上,小米基本上都采用了新勢力的「國際慣例」,隨主流。
在智能化硬件上,小米 SU7 全系標配高通驍龍 8295 座艙芯片。
智駕方面三個版本拉開了差距,Max 和 Pro 版搭載了兩顆英偉達 Orin-X 芯片,算力 508TOPS,標準版只配備了一顆 Orin-N 芯片,算力 84 TOPS。
小米的智能硬件都在為智駕、智艙做準備。
有意思的是,小米為智駕系統做了兩套解決方案——由于 Max 和 Pro 版帶有一顆來自禾賽的激光雷達、標準版沒有激光雷達,所以小米內部準備了一套激光雷達智駕方案,一套純視覺解決方案。
相應的,激光雷達版本在今年內可以免費開通城區(8 月交付)+高速 NOA,現階段,標準版的純視覺方案只能開通高速 NOA。
一定程度也驗證了,在智駕層面小米確實還在追趕當中,至于下半年能不能如愿以償進入全國智駕第一梯隊,就看 8 月交付城市 NOA 的表現了。
除了這些硬件配置,還要重點講講 SU7 方向盤上特殊的按鈕。
在 SU7 方向盤上有兩個按鈕特別顯眼:
左邊按鈕是智駕模式,可以切換進高速或城區 NOA。
右邊按鈕更有意思,用來控制駕駛模式,長按會進入超增壓模式,提供額外 20 秒的扭矩輸出,類似游戲中的「氮氣加速」。
此外,由于具備「空氣懸掛」和「電動尾翼」的 Max 和 Pro 版本也可以在車內調節兩個裝置的升降,將自定義、可玩性發揮到了極致。
02、小米的長板:智能化洞察、調教底盤
參數和價格已經明牌,小米 SU7 究竟感受如何,在 28 號之前已經提前有一場集中的媒體測評,透過一些信息能看到許多媒體都給了 SU7 好評,更有人評價:試駕了小米 SU 非常感動,原來自己不是不喜歡電車,而是不喜歡工業垃圾。
許多媒體認為小米有兩個長板,對智能化的洞察和對底盤調教的功力。
先說底盤調教的功力,有測試過小米 SU7 Max 版的車評人認為小米超越了過往所有新勢力底盤的表現,風格化更突出。
博主張抗抗就提到,電車亂到最后,差異化還是在于底盤,小米達到了終極的豪華和高端。
比如小米有兩個經典模式:運動模式和舒適模式。
舒適模式切換到運動模式后,底盤會變得更加緊繃扎實,但沒有呈現出梆硬影響舒適度的程度,同時在高速并線時,車輛底盤側向的支撐非常穩健,沒有產生過多的側傾。
因此有人認為小米的底盤就是厚重中帶著柔韌,運動中帶著舒適。
這一次發布會小米也確實亮牌了,除了硬件外,小米全棧自研了底盤控制算法,使得車主在駕駛過程中能隔絕顛簸、也能保持路感。
另外一個就是小米智能化表現,最經典的就是「人車家全生態」。
這個層面看起來小米跟華為鴻蒙生態很像,但小米擁有的多達 3000 個家居 SKU,華為沒有。
依靠數量級的優勢,小米 SU7 和小米家居及小米手機實現了互聯互通,在車上可以控制所有米家生態圈的設備。
小米有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模式,回家模式和離家模式。
選擇回家模式,相當于人還沒到家,家里的燈光、窗簾等設備都會提前自動調整,要開車出門了甚至不用出門前關燈、關電,可以在車上再點擊離家模式,就能關閉燈光、電腦顯示屏、電視等設備。而且還可以讓用戶自行添加\刪減設備,自定義專屬互聯模式。
甚至,小米設置了地理柵欄,當車輛靠近家附近,家里的相應設備就可以配合設定反應。
這相當于把自定義權交給了用戶手中——你家的小米設備越多,人車家生態圈可玩性就越高。
第三個點也是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小米對用戶的洞察足夠強。
相比于前兩點,這一點考驗的反倒不是高深的技術、深厚的積淀,而是對于用戶的尊重。
過去汽車圈曾長期爭論要不要保留更多實體按鍵、要不要上冰箱大彩電、要不要做出更多儲物空間、要不要那么多顏色、甚至門把手要不要做成隱藏式。
今天,小米 SU7 結合年輕用戶的需求做了決定。
小米設計師李田原認為,人車交互不應該只是一塊屏幕,物理按鍵才是最自然的方式,所以實體按鍵要保留,外觀更運動操作更便捷;
冰箱、彩電都要,但是彩電可以用 PAD 代替、冰箱可以做得更小巧;
門把手要做成半隱藏式,方便冬寒地區雨雪天氣開車門;
車身顏色要更豐富,發布了 9 款車漆顏色、4 款內飾顏色,把轎車玩成了奇跡暖暖;
還要更大的儲物空間,但是結合年輕人消費新需求,全車 32 處收納位置,中控臺背后有用來掛手提袋(外賣)的掛鉤、有 4 個雨傘收納槽、有能放 14 寸電腦的手套箱、有專門給副駕手機的儲物槽,甚至中控臺下方的香氛盒也能根據需求變化。
讀懂了小米的這些細節,才會明白小米是真的動了腦筋。
而以上的可拓展性,也讓這場發布會徹底變成了一場小米人車家生態的「直播帶貨現場」,無論是手電筒、遮陽罩、手機支架通通「三二一上鏈接」。
三大長板已經顯現,那特斯拉、保時捷比比呢?雷軍是特斯拉、保時捷雙車主,他曾在微博預告,小米 SU7 對標的是特斯拉和保時捷。
于是這場發布會,全都是與特斯拉 Model 3、保時捷 Turbo 對比的痕跡,且不只是比細節。
在看前半場時,你覺得小米 SU7 速度、智能化對標的是特斯拉,外觀和性能對標的是保時捷。
但你看后半場的發布會才發現,是「全都比」。
甚至在最后公布價格環節,小米 SU7 拉來了 Model 3 煥新版所有配置來比,最終只有百公里電耗、智駕處理器兩項沒比得過特斯拉。
價格公布后,雷軍變雷神,在現場底氣滿滿,雷軍認為小米 SU7 發布之后,如果還買特斯拉 Model3,他就真的不理解。
小米 SU7,是真的有了硬剛 Model 3 的底氣。
03、上市 27 分鐘大定 5 萬,雷軍重回浪潮之巔
就在剛剛,上市 27 分鐘,大定 50000 臺,可能創造了中國車企數量最多、速度最快的大定記錄。
就連特斯拉官方對小米 SU7 發布會都暗中做了回應「標桿是怎樣練成的」,意思是建議買車,直接買標桿。
小米,真的成為了讓特斯拉都要警惕的對手。
小米的客群大體有兩類人,一類是米粉,一類是非米粉。
今晚,小米能達成如此驚人的大定記錄,意味著小米汽車真正的「破圈」。
對于米粉而言,今晚的 SU7 已經給到了性價比相對高的價格,而對于非米粉,小米汽車其實是想要撬動那些 Model 3 的潛在客群。
這些客群對于車企的品牌、審美更為挑剔。就像小米汽車設計顧問克里斯班戈所言,車不僅是代步工具,而是每個人具象的化身,體現你是什么樣的人。
看完小米發布會,會感覺到是真誠、耐心、細致的,但可能少了一些高端化的味道。
這種高端化的屬性可能不僅需要小米這一輛 SU7 就能練成,而是需要形成 SU 系列車型的共同打造。
從這個角度來講,SU7 只是開始。
此外,交付和產能依舊是個值得關心的問題,雷軍在接受央視采 訪時曾表示:
「我特別擔心一上來不火,大家都不買,這個你肯定很擔心;更擔心的是如果大家都來買,這一等要等一兩年,肯定會被罵慘了,其實是各種很焦慮的情緒。」
現在看來,該擔心產能了。
目前標準版、Max 版本將于 4 月底交付,Pro 版則要等到 5 月底。但根據目前訂單量來看,小米超級工廠可能要負壓前行。
據汽車之心了解小米汽車有產能 30 萬輛的整車工廠,分一期和二期各 15 萬輛產能,4 月底就可以完成產能爬坡,六月開始兩班倒加速生產。
面對這「潑天」的訂單,如果產能爬坡稍有耽誤,可能就會延期。
今晚,是一場車圈盛宴,也是雷軍重回浪潮之巔。
現在立刻大定小米 SU7 的用戶,或許也正是小米發布會最后的致敬、描述那一類人「不甘于平庸,還在為夢想奮斗。心中有火、眼里有光,渾身都閃耀著樂觀與自信的光芒」。
或許,用戶不只看到了 SU7 的性價比,更接收到了來自雷軍本人傳達的閃閃發光的訊號。
當年,第一代小米手機 1999 元的價格在大屏幕上像隕石般降落時,發布會現場爆發出的尖叫聲和掌聲幾乎持續了半分鐘。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今天,小米 SU7 的價格公開以后,臺下掌聲與尖叫聲一片,直播平臺則有數百萬的觀看人量。
闊別十年,雷軍又依靠造車站在了時代浪潮上。
今天這個夜晚,屬于雷軍。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之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24581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