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在中國市場可謂是蓬勃發展,而隨著傳感器精度的提升和算法的優化,車輛的自主感知、決策和執行都得到了升級,越來越多的車企已經初步實現了城區智駕領航功能。
但也有一個情況是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目前各家車企在智能駕駛技術的研發上大多各自為政,通過各自的傳感器系統和算法進行工作,缺乏統一的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解決方案。
其實,從我作為一個原主機廠研發人員的認知來看,要實現智能駕駛的深入發展,標準化和模塊化顯得尤為重要:前者是未來在整個交通系統內智能駕駛系統能夠相互兼容、協同工作的全面考量,后者則是個性化需求和系統可靠性的綜合考慮。
在中國,有這么一家企業,早已看出了這塊智能駕駛的壁壘,這便是一直在智能駕駛領域深耕的安波福,也因此它為中國市場準備了全棧式解決方案的最新本地化技術,在4月24日北京車展開幕之際,安波福舉辦了媒體技術分享會,“讓軟件定義汽車照進現實”是本次的主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對整個行業有多大的推動。
01、究竟什么是“軟件定義汽車”?
智能駕駛是許多人掛在嘴邊的話題,其實它的底層邏輯還是智能化的構架,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軟件定義汽車。
但這絕非給車機上多裝幾個APP就完事了。
這其中包括了物理硬件層面的、軟件應用層面的,集成后的性能協同層面的,還有可持續升級層面的諸多方面。
智能汽車架構SVA?——本土化的系統級解決方案,就是安波福給出的答案。
那這個智能汽車構架有什么不同呢?
核心有三點:軟硬件解耦、輸入輸出與計算設備分離、計算“服務器化”。
首先,軟硬件解耦其實也就是硬件與軟件的分離,它打破了傳統單片集成方案的束縛,使主機廠能夠更為靈活高效地升級車載功能。
打個比方,就拿常見的iPhone手機而言,硬件的規格和標準在售出的時刻已經被定義了,但這不妨礙后續推送OS的更新去提升用戶體驗,假如硬件和軟件完全捆綁在一起,那也就意味著你售出產品的那個時刻,這款產品就無法再進一步被提升了,智能網聯汽車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次,SVA架構還實現了I/O與計算設備的分離,這有什么好處?
在過去,我們的感知數據、手機互聯、智能語音控制都是由中央集群去控制,這拓展的設備一多,再高的算力都會有些捉襟見肘,而安波福的SVA構架相當于將車輛外圍傳感器和設備間的物理連接轉移到分區控制器中,這種設計就像給電腦增加了多個擴展塢,提高了新車產品層面的可擴展性,同時降低了物理層面的復雜性。
相當于在中央集群決策之前,那些分管部門已經預先把數據預處理過了,整個組織的運行負擔輕了,自然效率也就高了。
當然,在處理計算的過程中,SVA架構的計算設備是“服務器化”,怎么理解呢?
簡單來講,它可以根據需求為應用程序分配計算能力、RAM等資源,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遇到安全碰撞相關的優先級最高的事件,SVA構架會調動大量資源首先處理這個緊急事件,比如迅速調用緊急制動或者是緊急避讓功能,在此刻,例如座艙手勢控制、氛圍燈或者是娛樂相關的算力需求就可以稍微放一放了。
02、如何打造“更聰明的大腦”?
談完整體,我們再關注到細節之中。
要實現上面的這些功能,什么最重要?
毫無疑問,是“大腦”。
于安波福而言,它的大腦正是由中國本地團隊開發的基于系統級單芯片的跨域融合計算平臺。
這個大腦有2個核心特點:一是“能減則減”,二是“靈活兼容”。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一臺車要想實現控制智能座艙、智能輔助駕駛和自動泊車三個控制域,同時還要支持多屏交互、在線視頻、導航和語音助理、行車車道線和交通燈識別、泊車位置和障礙感知等多項功能需要多少控制器嗎?
對于安波福的跨域融合計算平臺而言:1個就能搞定。
那這一個控制器控制這么多功能會不會因為“過勞”從而導致速度變慢呢?
并不會!
安波福首先做的就是簡化整套電子構架的復雜性,并采用了基于風河Linux容器架構的輕量化隔離方案的設計,為的就是軟硬解耦。
簡單來講,就好比一家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高效的組織架構,誰負責什么內容都定義清楚,軟件就管軟件的事兒,硬件就管硬件的事兒,把各自手頭上的事兒處理干凈后,它的向上匯報機制也是直接明了,這樣一來,職能定義清晰了,各司其職就好,自然速度就起來了。
而這樣的開發邏輯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是:研發的時間和成本都下來了,那么面對市場的響應速度自然就更快了。
值得一提的是,風河的高實時性和高安全性VxWorks操作系統的引入,確保了系統在不同環境和平臺間的兼容性和易用性。它還可以支持不同芯片制造商根據客戶需求選擇合適的硬件組合,并能在未來輕松地進行升級和改造,這點也是非常靈活的了。
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基于與現場工程師的溝通,我們可以去這樣理解:雖然風河軟件體系的底層是成千上萬行代碼,但這些代碼其實也是可以進行模塊化設計的,把其中可以通用的軟件代碼定義為通用的軟件模塊,這些模塊無論是面對不同的芯片還是不同的產品時,都可以維持不變;而針對那些需要進行適應性調整的軟件代碼被定義為式特殊性的軟件模塊,在針對不同的芯片或者不同的產品時,再進行適應性的二次開發,如此一來,效率自然可以得到提升,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也是一種軟件層面的模塊化開發理念。
03、看得遠才能開得穩?
對于智能駕駛而言,光有聰明的大腦還遠遠不夠,還需要一雙具有洞察力的“眼睛”來搜集信息。
關于這一塊,安波福也推出了最新的ADAS智能感知系統,高性能、低成本是它的特點。
這套系統搭載了安波福最新一代的雷達技術,它不再是簡單的探測工具,而是融入了機器學習的智慧。
這種智能化能力的融入,讓傳感器探測性能有了質的飛躍,對于道路上行駛的車輛,無論是大型貨車還是小巧的電動車,系統都能以50%的精度提升來判斷其大小;對于物體的位置,判斷精度更是提高了40%。
而在復雜的城市環境中,系統對行人或者是自行車等弱勢道路使用者和其他物體的分類識別能力提升了7倍之多,為駕駛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行駛保障。
此外,安波福還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創新產品——泊車傳感器一體機。
這款一體機可以將環視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完美集成,實現了環視+泊車的輔助功能。當車輛行駛在狹窄的街道或繁忙的停車場時,它就像擁有了一雙全能的“眼睛”,提供了鳥瞰式的感知能力,消除了車輛周圍的盲點。
與傳統的僅依賴攝像頭實現鳥瞰功能的方案相比,這款創新性一體機在相同尺寸下還增加了雷達功能,使得車輛擁有了更強大的3D角度感知能力,而總成本并沒有發生變化。
而這個雷達正是由安波福中國本土團隊主導開發的,搭載國內首顆一體式集成雷達芯片的安波福第七代4D毫米波角雷達。
04、連開發工具都給你準備好了?
實際上,安波福不僅在系統構架和硬件邏輯上為車企做好了準備,在一個開放的汽車定義環境下,它也為企業準備了全過程的軟件開發工具:業界領先的嵌入式Linux平臺風河的Wind River Studio。
軟件開發將車側內的用戶數據和云端連接進行收集分析,再進行優化反饋,并通過OTA升級解決問題和提升體驗,可以說,這套Wind River Studio覆蓋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
同時,在軟件定義汽車方面,風河的合作伙伴——三星基于Exynos Auto V920芯片組提供軟件技術,打造集成化的汽車軟硬件解決方案。
可以說,從汽車軟件開發、部署、運營、維護的全生命周期,風河正在全方位地為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結束語
在電氣化轉型之路上,智能電動車正在往性能更佳、成本更低的方向發展。
在智能駕駛領域,安波福正在做的事總結下來便是:讓大腦更強、讓眼睛更尖,同時,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顯然那,這和趨勢是完全吻合的。
從SVA智能汽車構架到跨域融合計算平臺,從ADAS智能感知系統再到Wind River Studio開發平臺,安波福為智能汽車和智能駕駛提供了從頭到尾的新選擇。
而這,也促使它有機會成為當下智能化的新標準,而有了標準后,軟件定義汽車無疑可以走上快車道!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二師兄玩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2908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