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結合的智能計算技術,將讓每一輛車都能具備環境感知、人機交互和決策控制能力,讓人類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地平線以終為始,前瞻布局了軟硬結合全棧技術,以軟件為牽引、硬件為驅動,打造出面向全場景、全生態的軟硬結合智能駕駛系統,并以極致的開放打造極致的效率,抵達智駕終局。”
這是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在地平線2024智駕科技產品發布會上說的一段總結性發言,“軟硬結合”是其提到的高頻詞匯。
兩個小時的發布會,最重磅的當然是面向低、中、高階智駕市場的地平線征程6系列車載智能計算方案。
但地平線卻把壓軸的時間給了SuperDrive——一款基于征程6旗艦版開發的全場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兩者結合到一起,你就能明白余凱說的“軟硬結合”意味著什么。
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從解決方案到量產項目,地平線這家“披著硬件外衣的軟件算法公司”,正在構建一個以軟件為牽引、硬件為基礎,面向全場景甚至是全生態的綜合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1
—
似曾相識的歷史
“軟硬協同”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
PC時代,微軟與英特爾組成“Wintel聯盟”深度綁定,形成操作系統和芯片的強強結合,快速構建起了生態護城河。從2001年至2020年期間,全球PC芯片和操作系統市場中,“Wintel聯盟”的x86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統市場占有率一直穩定在90%左右。
隨后的智能互聯網時代,又出現了新的代表。
一邊是蘋果,既構建自身的軟件生態,也打造讓人心向往之的手機硬件,憑借“軟硬結合”,成為手機業務中的佼佼者,行業中的標桿。
另外,ARM+Android的開放聯盟也在快速崛起,雙方基于“軟硬協同”打造了生態基石,從底層為各類移動互聯網應用提供支持,極大程度減輕了開發者的開發難度,勢頭甚至超過了Wintel聯盟。
有成功的商業案例在前,自然會給新賽道的玩家帶來啟示。
因此,我們看到了曾經布局造車的滴滴、吸納哲庫科技舊部來布局智駕芯片的Momenta、挖走小鵬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吳新宙組建智駕團隊的英偉達……
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企業,現階段汽車智能化賽道的玩家都在不斷觸碰對方的邊界,以達到強化自身軟硬一體化的能力。
余凱也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談過,未來智能化的競爭一定是“軟硬結合”。
因此,我們看到地平線曾基于征程2、征程3、征程5,開發了主動前視解決方案Mono和高速領航方案Pilot。
而這次征程6系列計算方案和SuperDrive解決方案的同時發布,則是地平線基于“軟硬協同”所打造的,征戰高階智駕的殺手锏產品。
2
—
征程6 “套娃”式設計
總有一款適合你
這套產品的生態硬件基座,就是外界關注很久的征程6系列。
在去年的廣州車展首次亮相時,地平線就曾透露,征程6不僅在計算架構、計算效率、系統設計、量產賦能等多元產品層面上實現了升維,同時,產品研發也實現了從單點式向系列化的關鍵躍遷。
這次正式發布,地平線一口氣帶來了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六款產品,從一體機到域控,從主動安全到全場景智駕,進行了全面覆蓋。
面向低階智駕市場,征程6B主打主動安全能力,致力于打造業界最強性價比主動安全一體機方案。基于征程6B,地平線還聯合索尼發布全球首款1700萬高性能前視感知方案。
目前,征程6B已獲得博世、電裝、四維圖新等多家國內外Tier1的合作意向。
面向中階智駕市場,地平線推出了征程6E和征程6M兩款產品。
前者主要面向高速NOA場景,后者則是在征程6E的基礎上,提升了計算能力,支持輕量級城區NOA與記憶行車以及激光雷達接入,屬于普惠的城區智駕性價比方案。
量產節奏上,征程6E/M更為迅速。目前已獲得10家車企的首批量產合作,包括上汽集團、大眾汽車集團、比亞迪、理想汽車、廣汽集團、深藍汽車、北汽集團、奇瑞汽車、星途汽車、嵐圖汽車等,此外還有多家Tier1、軟硬件合作伙伴的合作。據地平線介紹,到2024年第二季度,將有超過50家生態伙伴推出基于征程6E/M的準量產級產品。
面向高階智駕市場,地平線帶來了旗艦產品征程6P,擁有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處理能力、高接入能力以及高安全等六大產品特點,算力高達560TOPS。單顆征程6P即可支持感知、規劃決策、控制等全棧計算任務。
可以說,征程6系列產品實現了汽車智駕計算能力的全場景覆蓋,但這僅僅是從單點向系列化的躍遷的第一步,硬件架構、工具鏈以及軟件棧的全線打通,才是補完拼圖的關鍵。
在地平線統一、完備的架構和工具鏈基礎上,車企基于征程6系列方案的研發和落地時間及成本會大幅下降。
據余凱介紹,地平線的生態伙伴基于征程6E/M僅用兩周就完成了實車測試功能驗證,這些工作過去往往需要半年的時間。同時,城區NOA和高速NOA的硬件系統成本可以較業內降低40%。
當下車企對于智能駕駛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強烈,而這正是征程6系列的產品邏輯——高性價比和高研發效率。
但這些并不是地平線的全部。
3
—
SuperDrive,城區智駕樣板間
2024年,城區NOA的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車企亟需以用戶體驗為核心,打造實用、好用的高階智能駕駛服務。
要在這場競爭中勝出,硬件(高端芯片與傳感器構成的硬實力)、軟件(先進算法架構支撐的軟實力)、豐富的工程化量產經驗與快速迭代能力缺一不可。
因此,一個軟硬兼備的開放玩家,對于車企攻克高階智駕量產難關就顯得格外重要。
這也是地平線打造SuperDrive這個“樣板間”的重要原因。
在余凱看來,智駕系統將經歷從可用、好用到愛用的三個發展階段,而當下量產的以城區NOA為代表的高階智駕系統尚未充分達到用戶眼中“可用”的標準。
“SuperDrive是地平線面向智駕系統2.0打造的‘優雅不慫,日常好用,真正可信賴的智能代駕’,讓高階城區智駕從可用走向好用、用戶愛用。” 余凱說道。
該方案基于征程6P打造,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運用動態、靜態、Occupancy三網合一的感知端到端架構,以及數據驅動的交互博弈,任何道路環境下都能兼顧場景通過率、通行效率和行為擬人。
從地平線展示視頻中可以看到,在城市場景典型的擁堵匯流、無保護左轉、禮讓騎行人、擁堵換道等城區復雜場景下,SuperDrive能兼顧場景通過率、通行效率,同時擁有明顯更擬人的行駛軌跡。
據余凱介紹,動態、靜態、Occupancy三網合一的感知端到端架構是精準還原客觀物理世界的有效手段。在此架構下可實現遮擋準召率提升70%,動態代碼行數降低90%,網絡負載降低50%,能有效解決當前行業感知架構時延高、規則多、負載重的問題。數據驅動的交互博弈可帶來更擬人的最優解,使得SuperDrive像老司機一樣靈活處理復雜交通流,有效提升在擁堵場景下變道成功率以及路口通過率。
發布會上,地平線宣布和均聯智行、零束科技達成合作,開發量產級的SuperDrive域控制器方案。
4
—
地平線躋身智駕科技供應商第一梯隊
回看地平線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軟硬一體”其實一直是其戰略發展的指引。
但由于在車載智能計算方案上過于亮眼的表現,以及過去中低階智能駕駛技術開發門檻相對較低,讓行業忽略了地平線在軟實力方面的投入與實力。
比如,地平線是業界最早布局端到端技術的智駕科技公司,目前已經推出了行業首個且多項任務達到最佳SOTA性能的自動駕駛端到端UniAD,榮獲CVPR 2023最佳論文。
在這其中,地平線推出的自動駕駛感知端到端算法Sparse4D是邁向長時序稀疏化3D目標檢測的系列算法,是完全端到端的感知系統。由于搭建了純稀疏的融合感知框架,Sparse4D可以讓感知算法效率和精度更高,并且在感知效果和推理速度上,實現了對稠密BEV算法的超越。
與此同時,地平線還推出了基于蒙特卡洛樹搜索的自動駕駛端到端深度學習算法,大幅提升智駕系統在復雜交通環境中的交互式博弈能力。
如今,行業已經進入到技術難度大幅提升的高階智駕階段,從整體解決方案層面賦能主機廠智駕開發,就變得尤為重要。從這次發布會來看,地平線已經把SuperDrive拉到了與征程6同樣重要的位置。
而地平線,也已經進化為軟件、硬件雙核驅動的智駕科技第一梯隊供應商。
軟硬結合,或許是智駕科技供應商的必經之路。
畢竟,在智能汽車時代,用戶對于車的期待已經變化。
曾經注重產品功能,現在注重產品體驗;曾經注重制造,現在注重科技;曾經注重當下市場、現在需要引領未來。
單純的“軟”或“硬”已經不能滿足上述需求。特斯拉FSD的軟硬結合、英偉達以GPU+CUDA構建的軟硬緊密耦合的生態,已經展現出巨大的能量。
回過頭來再看安卓與ARM的合作。
前者只做操作系統,所有圍繞操作系統的后續產品開發定義、應用導入全部由合作伙伴乃至最終用戶完成。
后者則只做專利授權,后序的工作是由高通等合作伙伴把ARM的IP核用到自己的SOC設計里面,再把芯片嵌入到不同的終端設備中。
可以說,移動互聯網時代,安卓和ARM在舉整個生態之力來完成最終產品的定義這件事上,幾乎做到了極致。
同樣,地平線也在沿著這條路線持續向前——以軟硬結合及工程化經驗為基礎,通過不斷推動智駕功能應用的創新和升級,成為全能玩家。
同時,地平線也在加速從以產品量產為導向的“全維利他”生態,躍遷至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公眾利他”生態,與生態伙伴、客戶以及普通消費者一起,推動汽車智能化演進,構建自己的護城河。
相信隨著征程6系列產品和SuperDrive方案的落地應用,智能駕駛的搭載率和產品體驗將被進一步提升,即是先鋒者又是普及者的地平線,將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智駕科技領域第一陣營的行業地位。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車星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2967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